◆楊偉鋒
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我國社會深刻變革轉型,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縱橫交錯、集中顯現,新興媒體迅速發展普及,意識形態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對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如何建構和運用時代化思維做好新形勢下的意識形態工作,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更是一個急需在實踐中加以探索和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確立時代化思維,是迎接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新挑戰之需,是解決當前意識形態工作存在的問題之需,是提升宣傳思想人才隊伍素質和能力之需,是吸取經驗教訓完善工作思路和方法之需。
時代化思維,簡言之,就是符合時代特征及其發展要求的思維方式。做好新形勢下的意識形態工作,應具備七種時代化思維。
“極端重要”的定位思維。“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正確把握這兩項工作的實踐要求。做好意識形態工作,要正確處理好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不能顛倒主次,泛化意識形態;充分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切實增強做好工作的自覺性堅定性,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充分發揮其引領社會、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強大支撐作用。
“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思維。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彰顯的是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價值立場和價值情懷。只有站在全黨的立場上、站在全體人民的立場上,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才能始終堅持意識形態工作的正確方向,做到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
“堅守陣地”的底線思維。守住我們的主陣地,加強對主流媒體的管控,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有理有利有節開展輿論斗爭;積極占領拓展新陣地,重視做好網上輿論工作,加強網絡陣地建設,打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敢于亮劍”的擔當思維。看一個領導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擔當重任,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他重不重視、善不善于抓意識形態工作。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要承擔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切實解決不想抓、不會抓、不敢抓的問題,不斷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求是進取”的創新思維。在創新中贏得主動權,重點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和基層工作創新,堅定不移地把文化體制改革引向深入;遵循意識形態工作規律,講究工作藝術和技巧方法,把握好時、度、效,善于做“看不見”的宣傳。
“全黨動手”的協同思維。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形成上下互通、左右聯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壯大宣傳思想干部人才隊伍,確保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于黨和人民的人手里;健全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起一套內容協調、配套完善、程序嚴謹、管用有效的約束機制。
“面向全球化”的開放思維。宣傳闡釋好中國特色,充分吸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客觀報道外部世界,積極學習人類文明創造的有益成果,科學揚棄,洋為中用;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走出去”方式,引導人們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與外部世界。
思維方式在本質上屬于人的認識范疇,是在人們的實踐活動中,由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相互作用而產生和發展的。相應地,時代化思維的形成和確立,也需要一個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感性和理性相互作用的過程。
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精心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吸收經典論述的精神滋養;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擺在突出位置;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
堅定黨和人民的價值立場。增進對黨和人民的感情、站穩黨和人民的立場,是思維方式時代化的不二選擇。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對人民心存敬畏,拜人民群眾為師,虛心向人民學習,不斷增進智慧和力量;自覺接受人民的檢驗監督,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傾向,不斷改進思維方式;堅持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堅定“三個自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
優化知識結構和思維訓練。提升知識構成的質和量,既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增加知識積累,又要注意查漏補缺,完善知識結構;重視對思維方式的研究,除了學習哲學,還應讀一些思維科學方面的書籍,以深化對思維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強化科學思維方法訓練,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協調交替使用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聚合思維、發散思維等不同的思維類型,避免思維模式的固化。
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只有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面向實際、深入生活,才能保持思維的開放性和與時俱進的品格。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正確認識和利用規律,做到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善于把握時代發展的特征和趨勢,充分考慮當下的時代背景和條件,保證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不脫離現實;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通過具體的抓手和舉措把“虛”事做“實”、“虛功”實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