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虹亮
(作者單位:寧波市北侖區廣播電視中心)
新媒體環境下我國電視新聞的嬗變與發展創新
史虹亮
(作者單位:寧波市北侖區廣播電視中心)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媒體經過了由報紙走向電視再由電視走向網絡的發展歷程。傳播手段的更迭說明了科技在發展,社會也漸漸邁向了一個新的時期。尤其是在近期,網絡以傳播速度快,內容新鮮等優勢逐漸占據了新媒體市場,甚至慢慢有了取代電視的趨向。本文針對目前網絡發展帶給電視的挑戰,分析應該如何整合電視新聞才能夠使電視發展創新。
新媒體;電視新聞;發展創新
我國的電視經歷了一個從鼎盛走向發展緩慢的時期,這樣的變化說明了我們的電視產業在逐漸退步,我們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市場的需要。現階段,電視已經不再那么受到重視,不再是人們娛樂時的首選。所以現階段電視新聞急需找到一種創新方式,擺脫這種境地,在困境中尋求發展。
1.1發展初期
我國電視新聞出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發展初期的前景是十分可觀的,因為在當時,電視對于我國人民都是一個非常新穎的事物。如何能夠使人出現在電視里?而它的聲音又出自于哪里?這些都是使人們產生疑惑的地方。盡管當時的電視還是黑白的,盡管當時的電視傳播形式還很單一,盡管當時演員們的表演還很青澀,但是人們對電視的感興趣程度卻絲毫未減。而在電視屬于奢侈品的那個年代,如果哪戶人家有電視,鄰居們都會排坐成一排,爭相觀看。可見在那個時代電視對人們的吸引力有多大,電視的地位有多高[1]。
1.2鼎盛階段
1990年前后,電視事業得到極致的發展。在那個時期,幾乎每一家都有一臺電視。電視于人們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我們會用它關注新聞,了解社會上發生的實事與變化,還可以用它來關注未來的天氣,以防在突發的天氣中著涼或者感冒。我們會把它作為娛樂工具,來打發無聊的時間,豐富業余生活。當時,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電視的陪伴。
1.3緩慢時期
但隨著21世紀的到來,隨著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的到來,網絡逐漸取代了電視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占據了人們的生活。網絡不同于電視的是它沒有時效性。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找到以前的新聞。我們再也不用像電視時代那樣,要等到特定的時段才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此外,網絡沒有廣告,可以一直循環播放。這時的電視新聞與網絡相比就顯示出了自己的劣勢,逐漸處于低谷。
2.1要繼續發揚電視新聞的優勢
電視新聞能夠在60年間一直發展進步,一定是有其獨特的發展優勢的。可能在傳播速度上,電視不能與網絡相比。所以我們要從內容的革新上開始,以電視新聞專業的內容手段,從整體上來豐富發展自己。我們需要集合多種資源,根據電視的特性,總結出適合其發展的道路。例如,我們可以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入手,打破傳統的“單一”宣傳模式,進行多方向的發展。我們的電視不僅要有新聞,還要有多種內容的電視劇,如韓劇、泰劇、美劇等。我們也可以設立專門的新聞頻道、電視劇頻道及電影頻道,這樣就可以保證用戶能夠專注在自己喜歡的內容之中。此外,也可以跳出傳統電視的怪圈,發展多種多樣的綜藝節目。這樣就能夠吸引更多愛好不同的用戶,提升電視新聞的綜合競爭力[2]。
2.2要致力于產業創新,與新媒體相結合
要把電視與當今的熱點網絡融合在一起。我們不能沉迷于以前的那些成績中無法自拔,要想讓電視不被淘汰,就要與時俱進,與網絡事業一起發展。首先,我們需要的是多方面發展的人才,在電視新聞行業中注入一些新鮮“血液”,引進一些在網絡上有自己獨到見解的人,既可以把網絡的一些優勢使用到電視新聞當中,也可以把一些網絡中的先進技術引入到電視發展之中。只有人才與技術的雙向結合,才能夠促進電視新聞的產業創新與變革[3]。
2.3創新技術,改變管理模式
當前,電視的管理經營模式還存在著許多弊端。例如,電視部門經營者不重視電視新聞的發展,存在得過且過的思想;管理模式還存在著老舊、跟不上時代步伐的問題。時代的進步要求其必須細化電視新聞的管理。例如,可以把一個大的電視部門分成幾個小的部分,分別是新聞、電視劇、電影和綜藝等,然后在這些小的部分別設立管理者,對各部門從采集新聞到制作節目到剪裁都進行嚴格的把控。實行定期考核制度,對管理出色的項目負責人進行適當獎勵,對管理手段不適合當前發展的項目負責人予以警告。此外,還可以提拔一些有創意的新人,只要適合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我們都給予高度重視。從管理體系上發展電視新聞行業。
電視新聞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手段的革新。我們要找到自身發展的弊端,積極解決電視新聞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摸索出最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筆者相信,在不斷創新的形式下,電視新聞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1]張曼締.中國電視節目主持風格的演進與創新[D].廣州:暨南大學,2012.
[2]熊波.新媒體時代中國電視產業發展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3]王玨.新媒體背景下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創新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