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璇
(作者單位:山東聊城第一中學)
論述新聞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的作用
周家璇
(作者單位:山東聊城第一中學)
新聞傳媒是傳播新聞和社會建設的主要媒介,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人們通過新聞媒介了解國家時政,知曉國家各項政策變化,關注百姓生活動態。新聞傳媒作為信息傳播和輿論導向的有效載體,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本文針對新聞傳媒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發揮的作用進行分析,指出新聞媒體工作改進的有效策略。
新聞傳媒;和諧社會;作用分析
1.1新聞傳媒是倡導和宣傳和諧社會精神的載體
我國制定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和計劃,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方案,黨的一些先進的思想和認識,國家的大政方針、法律法規,都要經過新聞媒體平臺傳達到群眾的生活當中,通過新聞傳媒有效傳播和諧社會的理念和精神,對黨的指導思想進行解讀,使人民群眾深入了解和諧社會的內涵,進而促進社會和國家的發展。
1.2新聞傳媒能夠有效地凝聚群眾力量
新聞傳媒是黨和群眾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是黨和群眾溝通和交流的媒介,新聞傳媒重點在于對于新聞的報道和解讀,使老百姓關注的問題得到重視和解決,如經濟、民生、醫療、教育等,涉獵范圍很廣。新聞傳媒可以有效地引起大眾的共鳴,統一群眾的思想認識,引導群眾共同的發展目標,增強群眾的凝聚力。
1.3新聞傳媒對于和諧社會建設的監督作用
新聞重在對于新聞事件的報道和解析,新聞傳媒的社會監督作用十分明顯,因為通過新聞媒體一些事件被如實報道,公開化的展現在民眾面前,接受人民的輿論和監督,對于一些損害社會的行為和違法犯罪的行為,接受人民的批評和監督,百姓可以借助新聞平臺反映問題,說出心聲,這有利于糾正社會的不良風氣,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基礎。
“傳媒”顧名思義,就是傳播的媒體的意思,新聞傳媒作為為大眾及時報道新聞事件,對國家大政方針進行解讀,對民生問題積極關注的有效載體,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但如何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新聞傳媒的工作效率是現在新聞工作者要思考的問題。
2.1新聞傳播過程中注意符合黨的大政方針
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是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理論指導,對于國家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新聞傳媒在進行輿論引導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偏離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新聞的輿論引導要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增強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新聞傳媒業要堅持實事求是,向人民群眾及時宣傳黨和國家新制定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規,正確引導輿論導向,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和問題,真實地反映老百姓的心聲。
2.2通過新聞媒介有效開展輿論監督
新聞傳媒的監督作用是十分有效的,黨開展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是通過新聞傳媒實現的,我國提倡政府政務公開化、透明化,所有政策和方針都全部展現在人民群眾面前,接受廣大群眾的批評和監督,這是實現人民的民主監督權利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健全社會法制,有利于黨風廉政建設的推進,有利于防止貪污腐化,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策略。新聞傳媒要真實地反映群眾的呼聲,國家要對人民提出的問題加以解決,進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發展。
2.3營造和諧的傳受關系
建立和諧的傳受關系,是指新聞媒體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新聞傳媒不是一項單向的工作,而是通過和人民群眾的互動來實現的。新聞報道要體現人性化,要從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出發點,傳統的新聞媒體報道形式單一,新聞價值不夠,因此受眾關注積極性不高,導致新聞傳播力度小,效果不明顯。新聞媒體要轉變傳統觀念,更新新聞模式,通過新聞報道拉近與受眾的關系,關心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新聞傳媒工作的準則,在宣傳黨的方針路線的同時,要及時反映人民的呼聲,對人民負責。
2.4提高新聞傳媒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
新聞傳媒工作人員要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約束自身行為,作為新聞媒體的一員,工作態度和社會責任感決定了新聞工作的性質和質量,新聞傳媒要通過大量及時、真實、準確的報道,弘揚中國文化和社會正義,糾正社會存在的諸多不良風氣,對于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企業、個人行為進行真實紕漏和曝光,對其進行嚴肅批評,并主張利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
新聞傳媒是傳播信息、發布國家大政方針、宣傳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揭露違法犯罪的新聞平臺,在人民生活中的角色十分重要,對于國家發展和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通過轉變新聞報道形式,增強新聞傳媒的公信力和社會責任感是提高新聞工作質量的關鍵,作為為群眾表達心聲的有效載體,新聞傳媒的監督作用較為突出,有利于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宣傳社會正義,弘揚社會主旋律。
[1]李濤論新聞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文學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