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文彬 孫浩睿
(作者單位:四川傳媒學院)
變“堵”為“疏”——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
申文彬 孫浩睿
(作者單位:四川傳媒學院)
由于網絡輿情自身具有的突發性和多變性等特點,新媒體環境下的校園網輿情管理面臨著挑戰,正確的認識校園網絡輿情管理的特點,遇到突發時間時變“堵”為“疏”,最終達到對校園網進行有效管理和合理控制的目的。
校園網絡輿情;監管;模式
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外部輿論環境也悄然發生變化,大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多,高校校園網輿情管理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校園網輿情分析以及如何完善校園網絡輿情工作機制也成為了高校宣傳部門的一個新課題。就筆者所在的傳媒類高校而言,學生思維更加廣闊、對于新事物、新問題的敏感度較高,學生在網絡上的活動也比其他理工類院校的學生活躍,但學院近年來的輿情工作卻一直較為平穩,這個成績的取得與學校采取的一系列舉措以及校新聞宣傳部門“變‘堵’為‘疏’”的工作方法不無關系。
據最近一次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青少年群體是網民中最大的群體,也是使用網絡應用較為活躍的群體。在青少年群體中與互聯網接觸最為頻繁的是大學生,這一階段的青年的思想和行為必然會受到網絡資源中各種類型的影響,其對社會現實或校園事件的態度與行為趨向必然受到其網絡接觸度較高的網絡社區及其輿情的潛在影響。
目前,在校大學生已逐步由90后向95后過度,有一組關于“遇到挫折心態”的調查數據表明:大多數90后大學生心理素質偏弱,抗壓能力明顯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里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1%的學生表示自己會一蹶不振。而這些學生中大多數表示會通過網絡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悅。針對此現狀,筆者所在的大學在辦學中努力實踐“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進步,為了一切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理念。學院提出,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成才,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對學生微笑,多溝通,多發現,減少學生因為各種問題上網發帖進行“控訴”的情況。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學院在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人性化”,特別是學院主要領導身先士卒,學生尤為感動。
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常務副院長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公布給全院近兩萬名學生,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直接打電話給這位院長,院長會在第一時間為其解決,正因為此,許多同學由原來的遇到問題就上網“發帖”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到現在所有問題都解決在了萌芽之中,在學院相關的BBS、微博和微信中基本上沒有學生對學校反應出的不滿情緒。除此之外,學院還經常性的開展“學生座談會”,也成為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由此,學院的網絡輿情管理工作也由原來的學生網上發帖之后被動的處理變為了發生問題第一時間主動解決,同時,學院網絡輿情管理部門還特意開設了“網絡投訴平臺”,協助學院解決學生反應的問題。
互聯網是完全開放的,它給了所有人發表意見和參議政事的便利,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絡信息的發布者,每個人都有選擇網絡信息的自由,通過BBS和各種新媒體平臺,網民可以發表意見,民意表達更加暢通。由于互聯網的匿名特點,多數網民會自然地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實情緒。因此,網絡輿情比較客觀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的矛盾,比較真實地體現了不同群體的價值。高校校園網輿情輻射以及影響較為廣泛,特別是高校的青年學生在這一時期易受情緒和環境影響、輿情消息在網絡中傳播的速度非常快、網絡輿情難以辨別等都容易造成高校學生的沖動和盲從,一個熱點事件加上一個情緒化的表達,馬上成為負面輿論的導火索,但筆者認為,高校大學生在網絡上可以匿名或化名發帖暢所欲言,通過對網絡輿情的關注能夠清楚地推斷出學生們的真實情緒和態度,也有利于加強對大學生思想動態的引導,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只靠“堵”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遇到社會重大熱點問題時,學生往往會在校園貼吧和微博、微信中發帖,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特別是當下網絡發達,一些境外不法網站的滲透也造成了少數學生不能認清事實真相,進而發表不妥言論。針對這一問題,學院輿情管理部門在對論壇貼吧進行管控時對“問題帖”不是一味的封堵,而是通過回帖的方式將真實正面的信息告知給學生,從而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傳遞正能量聲音。如果一味的封堵反而會引起更加強烈的負面反應。
此外,學院也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在遇到此類問題時組織學生和傳媒、新聞專業的老師對當下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和解讀,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也增進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阻斷了學生在網絡上發表不妥言論的可能性。
高校校園網輿情主要形成于校園貼吧(如百度校園貼吧)、論壇BBS、微博和微信等載體,一般是以發生在學生身上和社會熱點事件或問題為內容,并且與學生根本利益相關,會對同一事件在較為集中的范圍內產生帶有群體性的意見、情緒和行為,從而形成“輿論風暴”。針對這一問題,筆者所在的學院采取預見性的措施,經常性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利用團學干部、學生黨員的先進性,開展正面的網絡輿論引導。在遇到學校和社會的熱點問題時,先于廣大同學在網絡上發表正面和真實的情況,從而將輿論引向正確的方向。此外,校園媒體應該在凈化高校輿論環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學院利用自身特點,組織校內廣播電視中心自辦的電視頻道和廣播頻率,積極策劃選題,有效進行節目創作,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可能有損學校形象的不確定問題進行深入采訪,使學校各職能部門的信息公開,澄清事實,加強溝通,消除誤解,從而基本消除了學生在網上發帖“泄憤”的可能性,也維護了學校的形象,最終達到“先發優勢、權威披露、說清事實、以正視聽”的目的。
構建靈敏的校園網輿情預警機制是十分重要的,對校園網尤其是不良校園網輿情進行預警是對不確定性校園網輿情進行有效管理的手段之一,通過“大數據”云平臺對各大論壇網站、微博、微信的數據分析,及時掌握輿情動態,樹立情況,充分分析研判,了解學生的傾向于意愿,一旦發現網絡上有突發事件的苗頭,積極的介入,同時發揮上文中提到的校園媒體和先進團學組織的作用,為可能發生的網絡輿情走向做好充分的準備。
此外,與社會媒體和各大網站的密切聯系也是輿情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網絡輿情的管理以妥善處理為核心。在輿情危機出現時,積極聯系社會媒體和相關網站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媒體和相關網站在了解了輿情發生的真實情況以后會協助學校做好有針對性的報道,化解輿情危機,消除不良影響。從而做到快速發硬、有效處置,維護學校日常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和校園秩序的穩定。
校園網輿情的不確定性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認識到校園網絡輿情的新變化和新趨勢,積極應對,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環境,從而創建和諧的大學校園,為師生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也為學校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