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珺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老年之聲廣播)
?
老年廣播如何讓社區服務節目深入人心
郭玉珺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老年之聲廣播)
摘 要:在我國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黨和國家順應歷史潮流,提出了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作為社會主要組成部分的社區,應當提出具有該社區特色的廣播品牌建設與推廣。其中,社區主要面對的人群為老年人,如何對老年人的特色品牌建設成功,本文通過對現狀的分析和對未來節目發展的建議進行闡述。
關鍵詞:社區;服務節目;老年廣播
社區作為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對整個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說,社會的和諧發展離不開社區管理。社區組成人員階層及年齡復雜,但其中對社區服務節目影響力最大的莫過于老年人這個年齡段。因此,為繁榮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各社區紛紛展開建設社區媒體平臺的活動,以一種貼近居民生活、獲取便利信息的方式打造各類節目,深入挖掘居民生活需求,建立具有特色的生活服務平臺。
1.1 老年廣播
老年廣播,即為針對老年人所設立的廣播節目。其中,老年人按照國際規定,65周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而在中國則60周歲以上的公民被稱為老年。21世紀作為“人口老齡化世紀”,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長率達到3.28%,在社區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在目前的國內市場中,老年廣播數量與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專業的、精品的老年廣播節目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老年廣播的建設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1.2 社區服務節目
社區服務節目是指各個社區為建立本社區形象、推動社區品牌創立與發展而設立的便民服務節目。社區服務節目具有多元化多樣化的特點,從節目類型上來看,針對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知識階層播出的時間段有不同的節目單元。但由于現代化新媒體勢力的涌入,社會服務節目正在慢慢退出媒體舞臺。面對這一現狀,社區服務節目亟待改革與推廣。
1.3 兩者關系
老年廣播與社區服務節目的現狀有類似之處:一是服務對象的年齡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當下中年人熱衷于電視節目、年輕人熱衷于網絡,社區服務節目的服務對象只有老年人這一年齡層次的人群;二是節目質量堪憂,由于服務人群所占比重較少,節目不受重視,因此在現代節目中質量較低,吸引不到更多的人群。
2.1 節目內容需要改變
在節目開播前,通常都有節目編排的工作,而在節目編排中應當確定好節目內容范圍,盡量回避敏感話題。當前,世界局勢各種熱點問題和矛盾比較突出,老年聽眾如果聽到敏感話題的內容,一些人可能會斷章取義,影響生活上的情緒、產生交際上的困擾。因此,這就需要主持人和編輯在編排節目時,回避一些敏感話題。但并不是在節目中不可以出現政治相關的字眼,而是提示導播與編輯應有良好的政治導向,主持人也應當加強隨機應變的能力,正確引導老年聽眾,盡心盡力將節目辦好。
現階段,一些社區服務節目中不乏電話交流的時段,在這一時段中,不妨將電話交流變為廣播大眾傳播。電話引入廣播很容易造成主持人與聽眾單純的個體交流,在這一時間段造成只與少數聽眾有互動的情況,忽視對大眾的傳播,很容易出現“打電話、嘮閑磕”的現象,不利于吸引廣大聽眾的注意力,傳播引導輿論的作用就不宜發揮。因此,要求主持人在接通電話以后,首先要有強烈的導向意識和傳播意思,繃緊主題這根弦,不能偏離主題。同時,在解答聽眾有關情感疑惑等具體問題時,努力避免與單人交流的情況發生,應當讓更多聽眾圍繞確定的話題內容集思廣益,征求更多聽眾的意見與建議,讓他們成為正確輿論的傳播者。
2.2 主持風格需要創新
主持人知識面應當進行拓展,在日常節目與生活服務節目中堅持正確的輿論向導。處在老年階段的人群,大部分知識與信息都來自于廣播與社區節目中,他們對于信息的過濾能力與對輿論的思考能力較低,大都只是單方面地接受電視或廣播上傳播的消息,在社區服務節目中大都是生活內容。這些節目對老年人和社區群眾的基本精神文明建設與思想素質提升影響力非常之大,如果把握不好,就有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對某一方面的思想進行了錯誤的引導。因此,社區服務節目的老年廣播中,主持人的素質要求應當更高,主持人應努力掌握各方面知識,把正確的輿論導向浸透到日常節目中。特別是當前改革開放之中,西方價值觀念已滲入我國各個領域,潛移默化浸染著社會生活。無論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都產生了各自的困惑。在倫理道德、人際關系、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和社會心理等方面都非常需要正確的輿論引導。因此,節目主持人要強化各方面的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要求,努力掌握各種領域的相關知識和有關法規。在節目中,
能夠做到處變不驚和曉之以理,因勢利導對聽眾進行正確的引導,才不會偏離節目主題,導致節目的思想有所偏離,只有這樣,社區的服務類節目才能始終沿著健康正確的軌道運行。
除主持人之外,一個好的社區服務節目需要安排好編輯與導播。導播是熱線節目的把關者,具有雙向導演的責任。所以,導播應該選用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最好是節目的編導。當然,導播在接聽電話時,要有耐心和熱心,更要有高度導向意識,對熱線電話做一番去粗取精的提煉概括。同時,導播在節目運行中發現可以導向的內容,要及時提示主持人,實施正確導向。而編輯在直播節目中的影響和作用或許不大,但在錄播節目中,其所能發揮的作用甚至比主持人的作用更大,編輯應不被自己的主觀思想而困擾,站在老年人的角度上思考究竟什么樣的節目能更好、更精彩的呈獻給老年聽眾。同時,編輯也應當考慮到其他年齡層次上的聽眾朋友,是否能夠接受節目風格,保持對節目的熱情和關心程度。
2.3 節目風格貼近生活
現階段的社區廣播類服務節目對象過于單一,通常是面對城市居住的老年人,雖然居住在農村的老年人可能由于地區偏遠、信號接收不良、農活繁重等原因,收聽或收看社區節目較少,但是也不可對農村的老年人進行忽視。他們可能由于居住條件和生活原因,家中也許無法配備電視機或電腦等價格相對昂貴的電子產品,但是收音機或廣播這一類的價格相對較低,因此,在社區服務節目放送的時候也應當考慮到這些老人的需求。
一般老年人大都比較關注時事新聞與養生健康方面的信息,甚至有些老年人也關心經典音樂、天氣資訊、社區服務和社區活動等相關內容,因此,在播放這些單元時,主持人應當放慢語速、吐字清晰,甚至有些地方可以用方言進行播報。
生活服務類直播節目的正確輿論引導,是通過間接迂回形式實現的,是潛移默化的。所以,要想把握好此類節目的輿論導向,就要層層把關,上下縱橫全方位管理。這樣,生活服務類直播節目才能獲得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健康文明和服務大眾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白秀麗.如何辦好老年廣播節目[J].科技傳播,2012(8).
[2]魏紅清.如何讓老年廣播節目“風光無限”[J].內江科技,2012(9).
[3]余涓.老年廣播節目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新聞世界,2010(4).
作者簡介:郭玉珺(1986-),女,河南安陽人,本科,助理編輯(初級),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