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幟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學院)
新媒體經濟與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研究
張 幟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學院)
對于新媒體的界定,學術界至今沒有給予明確的答復,波斯特理論中提及下述的內容,即“新舊媒體之間沒有一條鮮明的分界線,兩者‘并非彼此相繼,而是相互涵蓋;并非彼此置換,而是相互補充;并非按歷史順序發生,而是同時代存在’。”新媒體經濟的運營,給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其在發展的進程中面臨各種挑戰。本文在分析新媒體經濟形成與特征的基礎上,研究文化產業在新媒體經濟下面臨的挑戰,最后列舉推動文化事業發展的相關措施,期待新媒體經濟與文化產業兩者相互促進,在經濟市場中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新媒體;經濟;文化產業;發展
新媒體經濟時代與經濟全球化并無二致,在新媒體時代中,文化產業的發展必然會受到一定影響,筆者認為,新媒體產業與文化知識產權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為推進完善文化產業鏈發展,對新媒體經濟這一新興的經濟模式進行解析是極為必要的,其使人類信息交流的媒介形態發生變革,即從口傳、文字、印刷傳統媒介到由計算機和互聯網新媒介的轉型。文化產業作為信息時代經濟主要增長點,只有挖掘并創造出“文化產品”才能達到推動經濟發展的目標,而新媒體經濟從內容到渠道等方面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內驅動力,由此可見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所用的。
1.1 設備層面
新媒體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硬件設施的消耗成本,在這種局勢中新媒體經濟運轉時的造價成本也隨之不斷降低,并且成倍數形式、階梯性降低。以電影產業為例,過去一臺35mm專業攝像機消耗的資金不止100萬元,而在新媒體技術被利用后,現代化數碼攝像機的造價成本不足其1/10。當觀眾肉眼無法識別上述兩種類型攝像機拍攝效果的優劣時,經濟型數碼攝像機更符合消費者的心理,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1.2 渠道方面
新媒體時代下互聯網操作的簡易性和信息傳輸的快捷性,大大降低了信息資料發布的難度。此外,互聯網技術的衍生更體現出民主性,也就是說,有使用網絡能力的不同群體具有同等發布信息的權力,那么從渠道上進行分析,新媒體經濟最大的特征就是減少了內容傳播產生的費用。以依靠計算機信息技術生存與運營的網站為例,當一臺電腦和一根網線同時存在時,信息發布者或者傳播者就可以達到對信息內容發布、傳送的目的;他們發布或傳播的信息內容是多樣化的,如尋物啟事、品牌標語和宣傳廣告等。在虛擬網絡環境中,物質世界存在的任何數據信息均可成為被傳播與被索取的目標,并具有快捷性的優勢。更讓人驚訝的是,經濟性與便捷性并存的設施與傳播渠道在科技的扶持下以超乎人們想象的速率自我實現創新與優化的目標。據資料記載,當前計算機晶片每18~24個月其速度就會提高一倍,而計算機晶片制造商欲要達到同樣的速度,那么就會對晶片價格實施調整策略,此時晶片價格就會被壓縮50%左右。
1.3 發展模式
站在發展模式的角度分析,新媒體經濟下推動力跨行業合作模式的建立健全,此時新型的商業模式衍生出來,以新型商業模式為載體的行業創造出新型的收入流。
新媒體經濟作為一種整合型的經濟模式,不僅指涵蓋文字、圖像、音樂、視頻等多種要素的“產品”,還包含那些不同行業間互動合作的模式,這些均與新媒體經濟自身所有的特征存在密切的關聯性。而新媒體最大的特點無非就是“透明性”,也就是應用新媒體技術在數據信息進行傳播時對其進行數字化考量,以點擊率的形式體現出來,通過點擊率的高低推測出“產品”市場的大小。總之,新媒體的特征使新媒體經濟在文化產業發展中衍生新的經濟增值點,在時間以及規模上使“產品”的關注度呈倍數的增長,這就為文化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
新媒體經濟的背景,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歷程,并對我國媒體文化產業產生了更深程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在資源配置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歷程,我國媒體文化產業在配置上已超越了國界,追求的是規模效應與集約化經營效應,外國出版企業大批量涌入中國市場,使我國現行的分割型出版管理機制受到挑戰。
二是對我國文化市場開放度方面。隨著新媒體經濟的到來,西方文化產品的進口量逐年增加,長此以往,勢必會對我國優秀的文化成果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西方媒體對我國新媒體意
識形態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干擾,這也是我國媒體文化產業在發展進程中面臨的最大考驗之一
三是我國互聯網絡領域投資方面。這些投資獲得主要是外商進行的,推動了我國新媒體文化產業與國際文化產業接軌的歷程,但是互聯網在傳播信息方面所體現出廣泛性的特點,使各類文化產品信息無阻礙地走進社會甚至是千家萬戶。如果防范措施做得不夠,西方國家很有可能借助互聯網絡的渠道對我國現有的文化產業意識形態方面進行惡性攻擊,使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受到沖擊。
3.1 將數字娛樂產業視為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增強新媒體經濟與文化產業之間的粘連性
數字娛樂產業實質上就是那些借助數字技術為人們提供娛樂性服務內容的產業,其在現代文化產業中表現出較強的創新性,對高端技術也是極為依賴的,并且直接融入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帶動相關行業產品的發展與運營方面也體現出較強的實效性。總之,數字娛樂產業作為經濟增值幅度最明顯、“潛力股”的文化產業,在推動“鏈化發展模式”這一文化產業形態方面發揮巨大的功效。
以某省數字娛樂產業為例,在該文化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啟用了“全城動漫”模式,2013年底業內人士對該省數字娛樂產業發展的面貌進行匯總,得出以下的統計信息:在動漫游戲企業的208家中,動畫企業75家、漫畫企業10家、游戲企業83家、動漫相關企業40家,從業人員數目大于1萬;在2013年,動漫游戲企業營業收入高達40.5億元,利潤總額也在22.6億元以上,動漫產品加工、研發、制作、運營與周邊產品研發這一產業鏈的構建,使動漫產品由加工國外動漫產品轉型到自主研發。由此可見,在新媒體經濟背景中文化產業得以良性發展。
3.2 在新媒體經濟的引導下打造全民性的創新氣氛,促進文化產業踐行創意型發展的路線
首先,最大限度地凸顯自媒體的優勢,使民間創意滲透進文化產品發展的進程中,這就需要網絡平臺的搭建,以實現民間創意文化廣泛而迅速傳播的目標;同時,調動大眾群體參與文化創新的積極性,此時“無價”的文化創新要點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轉型為“有價”的產品。
其次,在IT技術不斷發展與更新的進程中,多樣化的網站類型在互聯網平臺上得以衍生,這些網站成為了創新型人才思想觀念碰撞的耦合劑,人們各種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實現了相互摩擦的目標,有助于多元文化的發展與傳遞。
第三,新媒體也可以被視為文化產業在創新發展的征程中各環節順暢傳遞的黏連劑。這主要體現在以網絡為依托的電子商務產業的運營與發展,它們產品營銷的目標不僅是將產品賣到客戶手中,還為顧客提供了網上交易及網上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務項目,具有對廣告宣傳、咨詢商談、網購、支付寶付賬、電子賬戶、建議征求及交易管控等多元化的功能。上述功能的具備,使電子商務這一類型的文化產業實現創新發展的目標。
此外,虛擬型全球性貿易環境的建設健全,在提升商務活動的水平、效率和服務質量等方面也起到了正面的效應;當然也在拓寬電子商務產品的宣傳半徑和影響力、節省了文化產品的造價成本,達到了開源節流的目標。
3.3 強化新媒體經濟與傳統媒體經濟之間的融合性,使文化資源在發展的進程中更接“地氣”
對以網絡廣播影視、IP電視、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等文化產業模式進行深度解析,其發展進程都存在著一個共同點,即對傳統媒體資源的使用。這使采用數字技術與媒介終端體系的文化產品得以展現。新媒體經濟背景中的文化產業發展之所以受到限制,關鍵的因素是“服務為王”對“內容為主”的取締。報刊等傳統型媒體在提高流通量、收聽率等方面對產品內容有極高的依賴性,要文化產業體現創新性必須有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參與。只有強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性,各類文化產業在發展中才能在把握受眾需求方面的準確性,從而規劃出方便性、快捷性的服務行徑,此時多樣化的信息資源更能體現出時代性、目的性、自主性特征,同時展現自身獨特的個性。
也就是說,傳統媒體內容在新媒體文化產品發展進程中的滲透,使文化產品實現有效規劃、科學管理、有效傳輸,以及信息資源合理整合的目標,此時新媒體經濟背景之下文化產業的發展承擔著“內容提供商”與“信息服務商”的角色。
目前,盡管新媒體經濟仍無法代替傳統媒體經濟,但在新媒體經濟背景下,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此外,新媒體經濟的本質與其現存的法律、政治體制之間存在不吻合性。為了使文化產業鏈完善,在新媒體經濟萌芽時期,國家應該理性地實施宏觀調控政策,落實對新媒體文化產業基地的籌劃與建設工作,使各項文化產業隨著新媒體經濟產業的發展而不斷地壯大;同時,對新媒體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在文化產業創新的進程中,時刻要維護本國創意內容的效益,文化產品的內容始終可以被視為新媒體文化產業發展以及創新的始發點與中心。
[1]趙娟.淺析新媒體的發展及對文化產業的影響[J].新聞傳播,2015(20).
[2]康路.新媒體經濟與文化產業發展[J].藝術百家,2008(S2).
[3]董巖.利用新媒體助力文化產業發展——以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為例[J].時代文學,2015(3).
[4]馮湛.利用新媒體助力文化產業發展——以天津市文化產業發展為例[J].新聞世界,2014(6).
[5]郭璇.新媒體助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浙江路徑[J].浙江經濟,2014(10).
[6]彭瑱.探析新媒體科技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J].中國報業,2014(14).
張幟(199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實驗員,研究方向: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