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遠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
老年廣播健康節目如何創新
杜 遠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劇,每年空巢老人的數量不斷增加,老年人成為廣播節目忠實的聽眾。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年人對于廣播節目的要求也隨之增加,因此廣播健康節目也應與時俱進,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留住聽眾。本文主要介紹如何創新老年廣播健康節目,讓廣播健康節目變得更加“年輕”,更符合時代的發展。
廣播;健康節目;老年;創新
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使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了我國基本的社會發展趨勢。據調查所示,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不斷增加,2015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為9.5%,換言之,就是2.16億多的人口是老年人。專家預計,到2040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會提高到22.1%。因此,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與身心健康成為了一大問題,因此,必須努力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在新媒體時代下,老年人都渴望能夠與時代接軌,縮小與年輕人的代溝,享受他們多姿多彩的晚年。廣播作為老年人了解外界的傳播媒體之一,存在著內容老套、專業化水平較低,因此亟需進行改革創新。
1.1 節目缺乏吸引力
目前,由于媒體的多樣化,聽眾的選擇也變得越來越豐富,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有能夠引人入勝的特色。表現在廣播節目當中,既有播音員或主持人的個性、觀點和聲音等因素,也有節目本身的價值與內涵。現今,我國廣播主持人趨向于年輕化,其平均年齡約在40歲以下,尚未形成自己所獨特的主持風格。他們雖然富有朝氣,但是人生的閱歷較為簡單,面對在社會上打滾幾十年的老年人顯得稚嫩。但在國外,知名的電臺欄目都會聘請資歷豐富的老播音員或主持人主持節目,這樣更能迎合老年人的口味。
1.2 節目發展滯后
媒體的生存之本是穩定的節目收聽群體。廣播健康節目的收聽群體就是老年人。據調查,廣播健康節目的62.2%聽眾是中老年聽眾,由此可知,老年人更傾向于通過廣播獲取信息。但從我國電臺節目的設置來看,不管是省級電臺還是中央級電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廣播少之又少。而在一些小城市,考慮到成本問題,老年廣播也基本上被排除。寥寥無幾的廣播健康節目與龐大的老年聽眾群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3 節目內容單調乏味
目前,我國老年廣播節目主要的類型為熱線節目、文藝類節目、新聞類節目等,主要表現為養生、讀報、戲曲和新聞聯播等。與其他類型的節目相比,就顯得乏味、單調。很多電臺負責人認為,老年人的思想比較保守,對于一些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較低,也不輕易選擇接受,所以他們就沿用了一貫以來的方式,對廣播健康欄目的內容、包裝與表現形式一成不變,缺乏創新,也使節目脫離了實際,滿足不了老年人精神需求。雖然在后來也開展了互動環節,但是僅僅存在與某些地級市的老年廣播中,充斥著許多的虛假廣告,讓健康節目成為了推銷醫藥、保健品的平臺。
1.4 節目缺乏關懷性
相對于社會其他人群來說,老年人在心理與思想上更加脆弱與無助,因此他們更加容易產生孤獨感與滋生心理疾病。所以,老年人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與情感上的交流。但在很多廣播健康節目當中恰好缺乏這樣的考慮,認為健康節目僅僅是養生類的,老年人身體健康就沒問題,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節目。筆者記得,在研究本文時,曾收聽了不同地區的老年心理咨詢熱線,有位老人曾想主持人坦白,自己在傾訴性需求方面不足的問題時,主持人當面拒絕了老人的咨詢并掛斷。也有的廣播節目缺乏對老年人的保護意識,為了提高節目的真實性,提高廣播的收聽率,忽視被采訪者或咨詢者的感受,這樣不僅容易為老年人帶來二次傷害,也會增添現實聽眾的反感,降低收聽率。
如今,針對老年人播放的廣播節目大部分是一些文藝娛樂、情感及保健養生的傳統節目,單一的廣播內容以及互動形式已經滿足不了現階段老年人的發展現狀。因此,本文提出幾點創新發展老年廣播節目的措施。
2.1 專門定制一些個性化的節目內容
策劃者在編排策劃老年人廣播節目時,要多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要切實了解老年聽眾所關注的焦點以及愛好。與此同時,策劃者要使用一些新媒體技術對節目的編排和策劃進行創新;依照老年群眾對廣播節目的愛好程度,制定一些老年群眾收聽的廣播節目,并推薦一些老年人偏愛的話題節目,實現廣播節目的個性化定制,讓更多老年人收聽到自己感興趣的廣播節目,從而豐富老年聽眾的精神世界。
2.2 正確引導老年人對民生話題的討論
現階段,社會正在飛速發展,老年群眾在經歷過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變革
之后最關注的還是身邊的民生熱點;同時,老年群眾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獨特的生活見解。因此,對于一些需要老年群眾發聲的廣播平臺可以在每一期節目中引導老年人討論一個民生話題。例如,可以讓老年人討論食物添加劑等問題以及一些有趣的民生熱點問題。一些與老年群眾的利益切實相關的話題都能激發老年人對社會事務參與的積極性。
2.3 廣播健康節目以老年人需求服務為本,編排要有新意
老年廣播健康節目要考慮受眾的興趣、心理以及特殊要求;大部分老年群眾的需求和興趣集中以下幾點:健康、快樂、交流、求知和求助。那么創新老年廣播健康節目就要滿足老年群眾的參與需求、服務需求、信息需求及服務需求。在滿足老年人參與需求的前提下,可以舉辦老年人活動及開通熱線,吸引老年聽眾參與;在滿足服務需求方面,可以從衣食住行、醫療、養老等方面入手,通過多種節目形式,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在滿足信息需求方面,要體現新聞性和知識性,適度增加信息量,提高信息質量;在滿足溝通需求方面,可以通過熱線電話開展心理和親情資訊服務。
2.4 廣播健康節目應促進“跨時代”的同臺活動
為了使老年廣播節目更加多元化,老年廣播健康節目還需要一些其他年齡段的群眾參加。許多老年群眾都非常喜歡和兒女子孫交流溝通,所以如果可以不同年代的群體同臺互動,不僅僅能加強幾代人之間的理解與溝通,還可以讓老年人的心態更加年輕陽光。一些綜藝電視節目通過子女與父母同臺獻藝,進行深層次、全方位的互動交流,不但增加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情感聯系,還可以讓老年人更加快樂和充實地安享晚年。廣播電臺的老年節目也可借鑒類似的線下互動形式來豐富和創新老年廣播節目的發展。
[1]付松聚.我國老年廣播節目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9).
[2]裴夢琳.藝術元素映照夕陽紅:淺議如何創新綜合廣播老年節目模式[J].新聞傳播,2013(8).
[3]魏蒙,姜向群.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與傳媒關系文獻研究述評[J]. 老齡科學研究,2014(11).
[4]張劍峰.老年廣播節目的“非老年化”探析[J].中國廣播,2015(2).
[5]樂天茵子.最美依然夕陽紅——淺談多媒體時代老年廣播節目的發展趨勢[J].新聞世界,2011(12).
[6]戈晨.把握導向 優化結構 創新監管 促進廣播電視文藝健康繁榮[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10).
杜遠(1986-),女,山西太原人,助理編輯,本科,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