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芹
(作者單位: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傳播分析
梁 芹
(作者單位: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廣播電視臺)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不斷涌現,比如:手機電視、網絡電視等,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與新興媒體之間存在著日漸激烈的競爭。但是傳統的新聞傳播主要依靠電視傳播進行,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保證自身具有一定的優勢,就需要對電視新聞傳播的現狀進行分析,明確其存在的問題,通過合適的電視新聞傳播方式,使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能夠走出誤區,更好地推動電視新聞產業的發展。本文就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傳播進行簡要的闡述與分析。
新媒體;電視新聞;傳播
手機媒體、網絡媒體等新媒體的出現使人們對新聞有更多的選擇,新聞傳播的形式和渠道逐漸增多,并日漸豐富,多樣化的傳播渠道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因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面對多樣化的新興媒體,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已經逐漸失去觀眾,因此必須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適合自身生存發展的方式,在新媒體環境下能夠實現高效的電視新聞傳播。
首先,電視新聞傳播是單向的,網絡媒體則是多向的傳播,具有很強的互動性,不管是手機、網絡,都能夠快速地編輯信息,[1]使其更好地滿足觀眾需要。人們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了解和獲得信息,并作出回應,將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表明。但是在電視新聞傳播中,這種情況還具有明顯的不足,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無法與觀眾進行實時的互動和溝通,觀眾也不能及時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其次,電視新聞傳播中,新聞形式不夠豐富、生動,比較呆板,很多具有影響力的電視新聞節目內容比較老套,形式存在呆板的情況。新聞報道形式基本都是一樣的,而且新聞注重的是統一的風格,長此以往,觀眾很容易產生厭煩感,對電視新聞的興趣不高。觀眾更容易被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新興網絡媒體所吸引。
最后,電視新聞傳播中新聞內容的更新速度不快,對于電視新聞而言,新、快是最主要和關鍵的,如果缺少這兩點,新聞就沒有了自身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實際上,一直以來電視新聞傳播都是按照采訪、制作、審查及播出等環節進行的,[2]這些流程使新聞事件的發生與報道的時間之間存在著差距。但是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如果要發布信息只需要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信息能夠快速地發布出去,人們通過網絡、手機能夠隨時隨地快速地了解信息,但是電視新聞傳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在重大新聞報道上,電視新聞傳播與新媒體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2.1 提高對電視新聞傳播的互動性認識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電視能夠很好地守護社會大環境,并為觀眾提供更多廣闊的話語空間。新媒體環境下,數字化使新聞媒體更加全面地將社會輿論反映出來,如果沒有受眾,互動就會不足,也就缺乏輿論,不能將真相準確地反映出來。因此,必須提高對電視新聞傳播的互動性認識,在保證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優勢的基礎上,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使其能夠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更好的發展,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電視新聞傳播中,互動理念是極為重要的,并且體現著時代的特點,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中必須轉變理念,注重互動性,使觀眾將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表達出來,使電視新聞報道更加真實、有效。
2.2 通過媒體融合使報道形式更加豐富
新媒體環境下,應充分發揮傳統電視媒體的作用,使電視新聞報道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構建出立體化、全方位的媒介形式,保證受眾與電視新聞傳播將能夠良好的互動。當前我國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依舊有一部分忠實的受眾,這就需要對電視新聞傳播方式以及內容進行有效的挖掘,體現其現實意義。需要認識到網絡、手機等能夠使新聞素材得到極大的豐富,并且能夠使記者采訪過程中出現的遺漏、盲區等得到有效補充,[3]使新聞內容更加客觀、真實、飽滿,提高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
2.3 科學地分析和駕馭信息
電視新聞的工作人員要能夠科學地分析與駕馭電視新聞信息,從而能夠快速判斷新聞價值,不能隨意利用網絡等新興媒體的輿論監督權力對事物、人等進行批評。要提升電視新聞傳播的輿論監督能力,保證新聞能夠快速地傳遞給觀眾,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及效果,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由于電視新聞報道有著權威性、深度性等特點,其依舊有很多忠實的觀眾。網絡媒體、數字化媒體等新媒體在內容更新及傳播速度上彌補了傳統的電視新聞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使電視新聞傳播得到更好的發展,就要探索出新的、更適合電視新聞報道的形式,使其更好地與新媒體融合。
[1]孟建,董軍.新媒體環境下我國電視新聞的嬗變與發展[J].國際新聞界,2013(2).
[2]蔣茜悅.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傳播路徑選擇[J].新聞研究導刊,2016(6).
[3]劉偉.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理念的變革[J].新媒體研究,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