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寧
(作者單位:固原市廣播電視臺)
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把關熱點事件
馬 寧
(作者單位:固原市廣播電視臺)
在新媒體環境下,熱點事件的傳播范圍與傳播速度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隨著移動終端的不斷更新與普及,微博、微信和朋友圈等,成為全民獲取信息的新渠道。但在網絡、新媒體普及的形勢下,各媒體對熱點事件的傳播、報道和把關等都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影響到整個社會風氣。本文對熱點事件與新媒體環境的特征進行分析,并提出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如何對熱點事件進行把關。
傳統媒體;新媒體環境;把關;熱點事件;建議措施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當今社會出現了“零距離”信息傳播的新特點。在社會熱點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就會通過網絡媒體傳播到大眾身邊。
從傳播學角度來看,社會熱點是指在某個范圍和時間中,某些新聞人物與社會現象,能引發輿論與公眾高度的關注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領域與時間段中,引發公眾普遍參與和關注,并構成一定社會影響的某類社會現象或某個事件。
本文所述的熱點事件,是指發生在社會中,受到社會公眾和大眾媒體普遍關注與熱議的事件,通常經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媒體傳播,且具有一段較長的覆蓋時間,或有追隨性報道的可能,能夠產生備受社會公眾所關心、熱議的社會話題。
相對于傳統的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媒體,新媒體環境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以下優勢。
一是群眾可以自主選擇自己關注的信息,相對于電視媒體來說,觀眾既可以隨時選擇自己較為關注的電視節目或新聞視頻,也可以瀏覽幾年前的視頻、節目,不需要受到傳統電視節目定時、定點播放節目的局限。
二是傳播速度快,速度是新媒體環境具備的一個較大的優勢,無論是那一種事件或熱門話題,人們可以第一時間通過手機發布現場信息,不僅傳播的速度極快,而且影響的范圍也極大。
三是互動性,當前,微博、微信、論壇和貼吧等信息傳播渠道,不僅可以使民眾自主發表自己的看法,實時地對他人的言論進行評價、回復,并可以將自己正在看的新聞事件或熱點信息轉發給自己的朋友。此外,在網絡上共同討論某一事件或話題,可以大大提高民眾的參與感。
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在新媒體環境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網絡謠言、網絡暴力和虛假信息等問題也大量存在,給媒體信息傳播的健康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特別是近幾年“網絡推手”的出現,為了博取觀眾的眼球,故意制造一些虛假的、低俗的信息引起大范圍的民眾討論,形成了一股不良的社會風氣,對當今傳統媒體進行正常的信息傳播造成了極大影響。
隨著微信、微博等工具的普及,開啟了信息傳播的新時代,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也面臨著較大的沖擊。當今,在人人都可以是信息制造者、傳播者的形勢下,傳統媒體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及時做出創新改變,特別是要對熱點事件把好關。在新的傳播格局下,無論是傳統媒體、政府部門或其他領域,都需要轉變觀念,主動學會使用、善于運用新媒體,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3.1 善于利用新媒體工具
傳統媒體要清楚認識到新媒體帶來的優勢與挑戰,積極地把握當前的機遇、迎接挑戰。以往傳統媒體通常反映的是新近發生的事實,會有一定的時間延遲,而新媒體則能在第一時間將正在發生的事實廣泛傳播、告知民眾,這給當前傳統媒體信息傳達的即時性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傳統媒體需要及時轉變觀念,將新媒體作為自己可以使用的手段和工具,通過新的傳播渠道及時發言、傳播資訊。可以通過開設官方網站、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擴充傳播渠道,提高自身的影響力。
例如,作為河南省第一大報和河南省委的機關報的《河南日報》,在2013年開通了官方微博,秉承“時代高度、中原向導”的理念,通過微博這一新的傳播媒介形式,打通“兩個輿論場”,即老百姓的“口頭輿論場"和新聞媒體著力營造的輿論場。這種方式不僅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還能及時了解社會輿論形勢,及時把關熱點信息,引導健康良好的輿論氛圍。
3.2 處理好熱點事件、突發事件
當前,新媒體逐漸成為熱點新聞的首發媒體,而大部分的傳統媒體或政府部門卻因為“時間差”而不能第一時間進行發聲。民眾在網絡上獲知信息后,事件以極快的速度醞釀發酵,極易引起民眾產生不正確的猜想,當輿論偏向不良的方向發展時,再進行引導為時已晚。因此,怎樣做好對熱點事件、突發事件的處理,一直是傳統媒體與政府部門致力于解決的問題。
3.3 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
在社會熱點事件中,公眾的情緒及輿論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變化,無論是輿論發展方向的偏離還是積累過多引發的升級,所帶來的后果都是影響頗大的。
《人民日報》文章分析:鑒于青年一代將互聯網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大量社會熱點在網上迅速生成、發酵和擴散,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面臨挑戰,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尤其是微博裂變式的傳播等特性,使其在信息擴散與輿論助推方面“領先一步”。
在此情況下,新聞傳播要從“鉛與火”“光與電”走向“數與網”,通過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和手機報等有效引導輿論。做好傳統媒體與微博的互動,充分利用微博“隨時隨地”傳受信息的優勢,搭建暢通的交流渠道,接受民意、回答質疑、安撫公眾情緒。此外,利用傳統媒體的權威公正性報道,發出來自政府的官方聲音,緩解由公眾情緒非理性帶來的輿論偏激和方向性問題,令微博議題向媒體議題、政策議題過渡,進而推動事件的解決。在此過程中,需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進行理性、正確的輿論引導。
3.4 設置輿論議程的互動預案
在社會熱點事件尤其是突發公共事件爆發時,會在短時間內掀起巨大的輿論反應,簡單的傳統議程設置已不能有效應對來勢洶洶的輿論壓力。針對突發性事件而言,權威性媒體如果不能及時、正確地處理,極易導致負面信息泛濫、輿論導向的失控,壓縮危機處理時間影響事件的解決。
一是在社會熱點事件尤其是突發公共事件爆發之前,傳統媒體與微博應做好相應的輿論議程議案,充分預見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做好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方案,對產生的任何不利狀況積極聯合相關組織機構,運用有效的方法措施,降低負面影響威脅社會穩定的風險概率,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二是要重視對互聯網輿情、輿論的探究與分析。以社會熱點事件發生、發展的趨勢、影響等規律性總結為基礎,對社會上影響較大的事件,以及時對引發廣泛討論的熱點問題開展系統性分析,匯集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思考深、廣度兼備的輿情信息報告,增強見微知著的預見能力。
3.5 重視“意見領袖”角色的培養
在傳統媒體時代,“意見領袖”角色與信息“把關人”角色通常由傳統媒體一力肩挑,但隨著微博的強勢來襲,傳統媒體對化會熱點事件的主導話語權受到嚴重沖擊,面臨顛覆風險。這需要正確認識“意見領袖”的地位與作用,尤其重視對草根“意見領袖”的培養及輿論引導,倡導符合主流價值觀念的輿論導向。在微博平臺中,認真細致地甄別哪些是真正的“意見領袖”,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培育訓練一批政治取向與立場堅定、擁有精湛的操作技巧、熟悉傳播規律的微博人員,持續提升其在微博平臺上的聚合力和影響力,進而成為社會熱點事件報道中有能力的“意見領袖”來引導輿論發展方向。
在社會熱點事件中,傳統媒體要善于利用微博等新媒體工具,做好熱點事件的嚴格把關,通過明確報道角色、立場及態度等方面做好角色扮演,加強有效互動;同時,做好輿論的預測與引導,使事件信息的報道更加客觀公正、傳播范圍輻射更廣闊,取得更為有效的傳播效果。
[1]李東.“新常態”下網絡輿論引導的戰略定位與戰術應對[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
[2]張倩.基于社會熱點事件的微博信息傳播機制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3]劉奇葆.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J].黨建,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