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奇
(作者單位:浙江衛視)
戶外真人秀節目中的編劇生存法則
朱立奇
(作者單位:浙江衛視)
編劇這個崗位可能對于大多數的中國電視從業者而言還是一個新鮮的職位,但是隨著《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等擁有韓國“基因”的綜藝節目在國內落地生根,綜藝節目編劇這個“新興職業”也在國內電視圈迅猛發展。如今,很多的電視臺及制作公司都配備了編劇這個崗位,尤其是戶外真人秀節目。每集節目的架構基本都需要編劇來完成,節目中的人物性格塑造甚至如何挑起MC之間的矛盾也是編劇的主要功課。在這一成系統的工作中,編劇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電視行業“生存”下來。
編劇;生存;真人秀
在韓國,編劇不僅僅是一期節目方案的策劃者,更多的時候還是整個節目的創意者。作為一個合格的編劇,不但要有單期節目的策劃能力,還要有研發節目的能力。
幾乎所有成功節目的最初靈感都來自于生活。生活會給人很多靈感刺激物,但它常常是轉瞬即逝的。因此,編劇需要記錄這些靈感,在不同的時間點去重新觸發這些靈感。這種方式不但對模式研發有用,對于單期節目的設計也是很受用的。
如果說生活給了編劇原材料,那么行業就是給了編劇各種工具,最后把原材料加工成什么,怎么加工,工具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電視行業是個快速更新換代的行業,因此,編劇在每天接收大量的行業信息、觀看大量的新節目的同時,必須及時做好信息的梳理,從中去發現時下流行的節目樣態和觀眾的興趣點,并且從其他的節目中去吸收他們做的好的地方,以便將來為自己所用。
真人秀編劇看似在編寫整個節目的框架和內容,實則是在挖掘參與節目的每個人的人性。要做到這點,了解你的對象就非常重要。
在戶外真人秀中,明星常常是最重要的參與對象。因此了解明星的喜好、了解明星的性格非常重要。百度百科、微博,一定要詳細瀏覽,從中可以發現明星的興趣點以及關系網,對于將來邀請節目嘉賓或者設計人物之間的關系非常有用。如果條件允許,和明星提前見面面談一次特別有必要。而且場地一定要挑選在特別放松的場合,或者貼近真實生活的場景。面談也需要用一種特別生活化的方式進行,不能特別正式。這樣在交談的過程中,你才可能捕捉到明星不同于熒幕上的一面,也讓編劇明晰在節目中如何去激發明星哪一個不同面。在《二十四小時》中,節目組把徐崢設計成第一季的最終大boss,其實就是在前期面談時發現徐崢是一個特別善于思考和聰明的人,能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對他人產生影響,因此這樣的設計能保證效果。
在這一環節中,之前所做的功課將起到作用。之前所有對對象的了解,都可以被編劇所利用去進行設計,進而刺激對象在節目中情不自禁地展現出編劇希望他(她)在節目中展現出來的一面,這整個設計的過程,就是情境設計。
在這個過程中,編劇需要去挖一個“坑”,“坑”里有什么東西,需要你去構思。“坑”的存在保證會有事情發生,而事情會往什么方向發展、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就要靠“坑”里的東西來實現。而這個“坑”就是情境。它需要在對象到來之前就存在,并且讓對象毫不警覺地跳進這個“坑”里,然后就記錄這個對象跳進這個“坑”里之后面對“坑”里的東西產生的反應就行了。如果覺得“坑”里反應不如預期,那么可以繼續往“坑”里扔事先準備的其他東西,看看故事會不會有新的發展。
在挖“坑”的時候需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挖“坑”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前踩工作;第二,“坑”不能挖得太淺也不能挖得太深;第三,“坑”里的東西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恰到好處地能調動對象的情緒。如果平均分配,這樣節目就沒有重點,沒有起伏,也就無法構成一期精彩的節目。
對于新手編劇而言,常常會存在一種情況,為了能讓自己心安理得,就往當中填充大量的內容,但是一期好的節目,肯定不是滿滿的高潮。再加上節目時長的限制,一期節目需要有孰輕孰重的選擇。因此做完加法之后,千萬不要忘了做減法。
做減法之前,一定要先理清這期節目的主線以及作為編劇自己最想實現的效果是什么。把和主線無關的設計,或者不能為你想實現的效果服務的設計刪去,保留有價值的設計。另外,還要注意留白。所謂的留白,就是要給嘉賓空間進行自我發揮。如果編劇在流程設計上把環節設計得太滿,一環扣一環的話,藝人會疲于應對你所有的設計,他們沒有放松下來的時候,很多真實的生活細節就會缺失。
編劇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種,它對于從業者的要求并不是單一的,知道并且了解的越多,就越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對于一個戶外真人秀的編劇而言,除了需要熟練掌握上述四條生存法則以外,還需要不斷地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豐富起來。
朱立奇(1989年-),男,漢族,浙江嘉興人,本科,四級導演,研究方向: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