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曠裔
(作者單位:天津廣播電視臺)
?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優勢比較分析
史曠裔
(作者單位:天津廣播電視臺)
摘 要: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因其強烈的現場感和時效感,具有很大的傳播優勢,能使觀眾以非常直觀的形式接收新聞事實。當前,社會新聞工作人員必須注重報道技巧,使觀眾在收看電視新聞報道時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關鍵詞: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傳播優勢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是記者(節目主播)在事件現場,通過鏡頭直接向觀眾敘述、評論新聞事件的一種報道形式。電視新聞現場報道一般是以直播形式發出,也有的是錄像回來,經過剪輯之后播出。報道方式有現場直播、現場播報(報道、采訪、評述均在現場完成)、電視訪問等。
2.1 真實感
由于諸多條件的限制,電視新聞的畫面多是片斷、零碎不完整的。而現場報道不但有現場畫面,其利用長鏡頭手法、記者入畫、聲畫合一等因素,能使觀眾有置身其中的真實感。直播時,記者與被采訪對象之間的語言交流與面部表情等非語言交流,能使觀眾真實看到雙方的內在聯系及其言談情狀。現場報道帶給觀眾的是一種未經修改的、獨有的、完整的畫面,它比普通新聞更有真實感。
2.2 參與感
現場報道多運用長鏡頭采訪,記者與被采訪者之間的各種交流不但可以給觀眾以視聽刺激,畫面內新聞背景的發展變化,也會引起觀眾的注意。現場報道的聲畫多義性使觀眾有了選擇的自由。觀眾可以根據新聞畫面自行做出分析和評價。直播的形式可以使觀眾摒棄記者的主觀的評論,從某種意義上說,直播其實就相當于觀眾參與了現場采訪。記者以第一人稱現場報道明顯比普通的新聞報道要親切自然,這無形中就縮短了觀眾與事件的距離,增強了觀眾的心理參與感和認同感。
2.3 時效性
現場報道只需剪輯,沒有其他加工。記者的采訪和鏡頭播報的畫面和音響都是第一時間在現場完成的,并以最快的速度將新聞播報出去。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現場報道是記者搶發新聞的主要手段,這樣可以使觀眾盡快了解事態發展情況。
3.1 提高了新聞時效,增強了觀眾與新聞事件的同步感
新聞價值學說:“新聞事件發生與新聞傳播出去之間的時間距離越小,新聞價值就越大,時效性也越強。”電視新聞現場報道采取了無剪輯攝像,省略了編輯合成工序,與新聞事件進展作同步新聞傳播。這種傳播方式改變了過去那種先拍攝活動畫面、后寫文字解說、再由播音員配音播出的老一套電視新聞制作模式。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與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差距極短,因而,現場報道傳播的新聞價值非常大。由于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與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是同步的,所以報道與接收也是同步的。這就縮短了觀眾與事件發生的時間距離,為觀眾提供了最快最新的信息,使觀眾產生出與事件進展同步的感覺。
3.2 增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贏得觀眾的認可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時,記者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直接面對電視鏡頭進行報道,從而能使觀眾產生強烈現場感和真實感。雖然現場報道的不良因素很難控制,例如現場的環境,噪音等,但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場景。正是有了很多不可控因素,才更考驗出現場記者的應變能力。相比較而言,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更具一種立體感和現場感,而先前準備好的錄制節目則不具備這些條件。根據傳播學的理論:“人們在接受信息時,轉述的層次越多信息的可信度就會大大折扣,反之成立。”因此,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就是這種轉述層次少、經歷環節少的新聞報道,所以現場報道的可信度、真實性非常高,因而這種播報形式得到了觀眾的普遍認可。
3.3 現場真實,可視效果強
現比較其他媒介報道,電視新聞形象化效果會更好。雖然如此,但是如果聲畫不匹配、形象沒有典型、畫面沒有突出,觀眾同樣會感到厭煩。缺乏可視性新聞很難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反觀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它可以把最真實、最能說明事物本質的、充滿生動活力的現場情況呈現給觀眾。觀眾可以通過電視新聞現場報道,通過攝像機,通過現場記者或主持人的一舉一動,了解整個新聞事件。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崛起和發展是現在社會的大勢所趨。現場報道的時效性、真實性、可視性都是普通新聞報道所無法比擬的。所以,電視臺應該加大對現場新聞報道的重視程度,只有這樣,才能使電視新聞報道行業不斷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曉春.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的傳播優勢與特點[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3(9).
[2]隋巖,李悅.電視直播在重大事件報道中建構軟實力的優勢[J].編輯學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