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作者單位:駐馬店電視臺)
?
實施精品戰略 提高電視節目競爭力
王 丹
(作者單位:駐馬店電視臺)
摘 要:當下,新聞傳播行業正經歷著一場巨變,媒體格局的深度調整和輿論生態的重大變化,使電視媒體正面臨著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在赴這樣的一個戰場之前,電視媒體人應該檢視一下自己的資源,看看自己的優勢。那么,電視媒體的資源和優勢是什么呢?最核心的,就是內容,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精品力作,是決定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本文正是從這一角度出發,深入分析電視節目中精品戰略的重要性,以期能對不斷創新電視節目有所禆益。
關鍵詞:電視節目;精品;創新;競爭力
電視節目來源于生活,廣大人民群眾豐富多彩的生活和社會實踐是新聞記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報道源泉。作為主流媒體的電視臺,如何從這其中創作出優秀的電視精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高層次文化產品的需求,是構成主流輿論的核心內容。而實施電視精品戰略,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和精品力作,是電視媒體加入競爭行列、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不二選擇。
通常,我們把精粹、精彩、精華的東西叫做精品,顧名思義,電視精品就是通過電視手段生產出來的,能深刻揭示社會變化規律,在社會中產生廣泛影響,同時也廣受人民群眾喜愛的電視佳作。毫無疑問,無論電視精品在表現形式上有多少差別,但其品質上乘這一點上都是共同的,電視精品至少應該具備這樣四個性質。
1.1 權威性
電視精品必須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即信息本身的真實性、系統性、深刻性所營造出的使人心悅誠服的感召力和控制力。在這一點上,中央電視臺在全國的電視媒體當中,勿庸置疑地處于領先地位,無論是常規的節目安排,還是突發性的事件報道,從國家領導人的出訪、相關行業政策的變化等國家大事,再到房價的調控、物價的調整等民生焦點,央視所發布的信息無疑是最具有權威性的。
1.2 代表性
就像一座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一定會有其標志性建筑一樣,每個電視臺也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打造符合當地地域特點的精品欄目,使其成為整個頻道的“形象代表”。比如中央電視臺,很多人會馬上想到中央一套;而一提起中央一套,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每晚七點的“新聞聯播”,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央一套就是中央電視臺的代表,而“新聞聯播”又是中央一套的代表,代表了整個中央電視臺的形象。
1.3 可視性
好的電視節目應該帶給人良好的視覺享受,無論是從畫面拍攝、文字解說,還是從舞臺場景布局、音樂特技等方面,都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美感與韻味,并且流暢自然,絲毫沒有雕琢痕跡。中央電視臺的《電視詩歌散文》具有可視性,其用電視手段體現了行云流水般的美,使人沉浸其中,陶醉不已;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具有可視性,其具備全民參與性,為選手提供了展示自己獨特魅力的舞臺,使更多的觀眾熟悉和了解他們;江西衛視的《金牌調解》也具有可視性,其展現了我們身邊的家長里短,能使觀眾產生強烈的心理共鳴,并且從中受益。
1.4 價值性
好的電視作品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無論是從節目效果還是社會效益的角度來說,都是出類拔萃、無可替代的,很多時候,這種價值要與時代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關,只有百姓民生,報道輿論焦點,反映民情民意,才能在觀眾的心中占據一定的份量,才能使價值性得到凸顯。近幾年,駐馬店電視臺針對農產品價格、火車站不法票販、社會治安綜合整治、網絡游戲有損青少年健康成長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報道,為政府的正確決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幫助人民群眾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注重質量,多出精品,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電視媒體所重視。要想實施精品戰略,多出好作品以提升自身節目的競爭力,應該做到以下六點。
2.1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無論創作怎樣的作品,首先應該導向正確,尤其是作為主流媒體,更應該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加強社會責任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高品質的宣傳提供保障。
2.2 深入實際生活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電視工作的條件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在獲取信息來源方面,更為便利,于是,有很多記者習慣足不出戶上網查詢新聞,有時甚至沒有驗證信息是否真實便加以發布,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可以說,要想真正創作出反映時代本質,產生廣泛社會影響,體現深度、厚度、力度,深得群眾喜愛的電視節目,必須不斷深入生活實際調查研究。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優秀的電視作品,無不是上山下鄉、深入基層,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深入實踐和生活的第一線創作出來的。由駐馬店電視臺創作的、獲得河南省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的紀錄片《盲童父子》,在拍攝時,三名主創奔赴千里之外的首都,與遠在北京五環之外近似于“貧民區”生活的主人公同吃同住,切身體驗他們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和情感上的真實感受。為了拍攝父親深夜在市場扛包打工和兒子清早起床上學的兩個場景,創作人員每天都是凌晨三點鐘起床,頂著寒冬紛紛揚揚的雪花,雙腳泡在冰冷的雪水里,一拍就是幾個小時;白天更是與主人公一起輾轉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點一滴記錄著主人公遠在異鄉的生活。為了爭分奪秒地拍攝,創作人員常常是到下午兩三點鐘才匆匆吃上兩口午飯。由此可見,創作人員只有融入到主人公的生活當中,對他們的真實感覺感同身受,才能寫出充滿真情實感的語句。
2.3 要有良好的策劃意識
毋庸置疑,一部電視作品或一檔電視欄目要想取得成功,良好的策劃意識必不可少,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周密的前期策劃就相當于行軍打仗時的物質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成功的策劃不僅要注重節目的形式內容,更要對創作思路了然于胸,甚至在拍攝進行之前,就對整體節目有了明確的認知。
2.4 要注重團隊合作
一期電視節目的成功播出,要從前期策劃開始準備,到中間的拍攝、寫作,再到后期的制作、包裝,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個人的能力再強,也無法單槍匹馬完成電視節目的所有流程,尤其是在制作精品節目的過程中,更要形成有效機制,建設優秀團隊,能擔負起重任,關鍵時刻能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2.5 要有精良的后期包裝
在創作電視精品的過程中,精良的后期包裝至關重要。后期制作人員也要具備精品意識,抱著敷衍了事、馬虎應付的工作態度去制作精品,就如同技術蹩腳的廚師,用再好的材料也不能烹飪出美味的大餐。紀錄片《盲童父子》后期的制作,也傾注了創作人員的大量心血:文字稿反復推敲,幾易其稿,寫到創作人員看后潸然淚下才算最終定稿;拍攝的近七個小時的畫面素材,逐分逐秒地觀看,直到爛熟于胸才開始動手剪輯;在后期完善上更是不敢馬虎,配音與畫面的銜接、音樂與特效的運用都經過反復比較,每一秒鐘的內容都力求做到完美,幾名主創人員常常為了一個畫面的取舍、一段配樂的高低、一個特技的運用討論,修改到深夜仍覺意猶未盡。
2.6 要有靈活的獎懲機制
電視臺要建立節目評優機制,定期開展名編輯、名記者評選,經常開展各項業務探討,派遣大量采編人員參加全國各地媒體行,聘請專家教授和業界有影響的新聞人講課,不斷提升采編人員的業務能力,增強榮譽感和使命感。要建立起靈活的獎懲機制,對那些工作應付,長期拿不出優秀作品的人要實行懲罰,而對那些始終保持創作勁頭,持續不斷拿出優秀作品的團隊和個人,則要按照節目的層次、等級,給予作者不同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從而激發大家鉆研業務、創作精品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一個電視臺只有實施精品戰略,向大眾提供充足而合格的優秀電視產品,才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提高電視節目的競爭力,從而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參考文獻:
[1]王天立.地方網站如何打造更多全國影響的新聞精品——以膠東在線“習近平復信大學生村官”報道為例[J].中國記者,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