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易
(作者單位:江蘇省天一中學)
?
警惕大眾傳播業的娛樂至死
徐 易
(作者單位:江蘇省天一中學)
摘 要:波茲曼曾預言:“電視帶給我們的娛樂世界是感性而片段化的,而人類終將沉溺于其中,逐漸喪失理性思考能力。”從如今的大眾傳播業來看,似乎娛樂至死這個預言已經成為事實。本文從娛樂至死這個理念入手,批判性探討了大眾傳播業的這種現象。
關鍵詞:娛樂至死;大眾傳播;媒介娛樂化;電視媒介
波茲曼曾預言:“電視帶給我們的娛樂世界是感性而片段化的,而人類終將沉溺于其中,逐漸喪失理性思考能力。”本文從解讀這個預言的內涵入手,分析了當前大眾傳播業娛樂至死的現狀,探究了出現此類現象的原因,以及大眾傳播業的應對措施,從而為今天的傳媒業敲響警鐘。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中提到過“媒介是人體的延伸”的觀點,即廣播是耳朵的延伸,報紙是眼睛的延伸。在此基礎上,波茲曼提出了“媒介即隱喻”的觀點。媒介通過隱蔽卻有力的方式定義著社會文化,同時也決定了精神信息和物質信息的形式、內容、傳播速度、影響等,媒介從方方面面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
不同于麥克盧漢,波茲曼將重點放在了電視這一媒介領域,在當下的時代,知識多以圖像的形式傳播,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接收到的是數量眾多且具有動感的畫面,由于畫面線性流失的特點,所以無法傳遞給人們有內涵且深刻的道理。因此,電視這種圖像化的傳播媒介必須舍棄思想,才能滿足人們對視覺快感。人們沉浸在這種大量圖像蔓延的世界中,久而久之,就會失去理性、深刻、邏輯性的思考方式。因此,波茲曼認為,電視這種以圖像傳播為主的傳播方式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方式,電視中的所有內容都以娛樂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綜藝節目、電視劇等,很多嚴肅的話題因電視的傳播形式而喪失了嚴肅性。比如,在火災、地震等嚴肅話題的報道中插入商業廣告,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消解新聞主題,使觀眾無法進行持續的深度思考。人類沉溺在圖像滿布的感性世界里,理性的認知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最終會在電視中娛樂至死。
2.1 娛樂釋義
提到娛樂,很多人會將它與低俗化相聯系,會想到漫天飛舞的娛樂八卦消息等。事實上,娛樂是一個中性詞語,它與監視環境、解釋功能、社會化功能一起,成為傳播的四大功能。
如果媒體傳播的娛樂信息是良性的,那么,受眾不但能享受到精神的放松,同時也能對某些事物產生啟發性的思考。但是,如果媒體傳播的娛樂信息是對無聊的放大,對受眾理性的消解,那么,這就是波茲曼口中的“娛樂至死”。
2.2 電視和娛樂的關系
著名電視主持人羅伯特認為,電視節目成功的秘訣就是節目越短越好,不要用文字傳遞信息,要用視覺刺激傳遞信息。波茲曼認為,以視覺刺激傳遞信息,會使受眾適應這種片段化的信息世界,終有一天會被多樣的現代技術弄得麻木不仁,喪失思考能力。
電視向受眾傳遞的聲音與圖像多是片面的。換句話說,如果電視所傳播的信息不具有嚴密邏輯性和深邃思想性,受眾在看到圖像后,很可能不借助自己的大腦就能把圖像轉化為了觀點。這種傳播方式迎合了受眾對視覺快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娛樂業的發展。
娛樂至死,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娛樂節目的泛濫,就連新聞也變得愈來愈娛樂化。眾所周知,新聞的特點是嚴肅、客觀。但是,在當下的新聞節目中,最受人關注的卻是主持人靚麗的外觀。尼爾·波茲曼說,他們花在吹風機上的時間比花在播音稿上的時間多得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聞的專業性正在逐漸降低,節目數量的增長大大超過質量的上升,新聞節目越來越同質化。
電視的這種娛樂化現狀,和市場化有著緊密的關系。在媒體數量急速增長的時代,誰獲得受眾的注意力,誰就獲得了發展的主動權。因此,收視率成為衡量電視質量的重要標準。于是,為了迎合受眾,很多電視臺就依照觀眾的興趣安排節目。除此之外,在媒體市場化影響下,以廣告收入為支撐的資本吸納是媒體的主要盈利模式,如果某個節目的收視率高,那么廣告商就可以將他們的信息更多地投放在這個節目中。對電視臺而言,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出售受眾“注意力”獲得利潤,從而維持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因此,為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媒體通常會為滿足和迎合受眾的非理性欲望,報道一些極具感官刺激的內容,忘記自身的社會責任。
波茲曼說,電視帶來的這個世界是不穩定、不連續且無意義的。在不同的時刻,會有不同的東西進入人們的視線,然后迅速消失。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好……現在”,將信息割裂了,這意味著我們上一秒看到的東西可能與下一秒看到的東西毫無關聯,長此以往,我們所獲得的信息沒有邏輯性,不利于使受眾形成具有連續性的思維方式。
3.1 從受眾出發
波茲曼僅是對電視領域提出了娛樂至死的警示。當代社會是全媒體的時代,互聯網和電腦被廣泛使用。相比于電視,電腦進一步成為了人體的延伸。
在現代教育中,“可視化”的現代設備成了主要的教學手段,這種便捷的現代教學工具正使學生逐漸喪失思辨能力。因為“可視化”的教育手段,會盡量用生動的方式,如通過講故事或動畫等形式,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學科知識,但它卻使學生缺乏深度思考,喪失獨立判斷的能力。
對未成年人來說,他們的身體和思維正處于發展階段,正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學習能力等的關鍵時期。如果一味沉浸在電腦、手機里,不利于青少年培養邏輯思考能力;另外,聽廣播看視頻這種全方位感官沉浸,也會影響青少年主動思考的能力。
對此,可以有針對性地減少青少年使用互聯網的時間,督促他們閱讀紙質書籍,并記錄讀書筆記,從而培養他們的學術思考能力。
3.2 從新聞從業者的角度
追逐娛樂是人的天性,但是作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