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鐸 胡康華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
?
籃球解說節(jié)目的現存問題和解決辦法
陳振鐸 胡康華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
摘 要:近些年,中國的籃球事業(yè)得到了長遠的發(fā)展,這一方面得益于越來越開放的體育環(huán)境,另一方面要感謝網絡的大發(fā)展大繁榮。網絡的發(fā)展使籃球愛好者們不僅可以通過傳統媒體,還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觀看自己喜歡的籃球賽事,越來越多的網站如騰訊、新浪等也都開始加入籃球賽事直播的大潮中來。這就無形中增加了籃球解說人才的流動性,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籃球解說崗位。然而時下各種籃球解說節(jié)目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有必要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辦法。
關鍵詞:籃球比賽;解說員;主持人;嘉賓
在比賽直播的過程中,主持人和解說嘉賓同時起到解說的作用,他們對比賽的解說可以成為觀眾觀看比賽的催化劑,調節(jié)觀眾的觀看心情;同時,也起到對比賽的解讀作用,主持人和解說嘉賓是籃球賽事直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里著重研究籃球解說節(jié)目的主持人和嘉賓。
我國從1951年便通過廣播對籃球賽事進行轉播,1958年開始通過電視進行轉播。從歷史的角度看,新中國以來,我們已經積累了六十多年的籃球解說經驗,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解說套路,但是在網絡上,隨處可以看到網友們對體育解說員的評價,雖然褒貶不一,但整體來看,滿意度并不是很高。經過長時間觀看和研究各個平臺的籃球賽事轉播,筆者發(fā)現,現在很多籃球節(jié)目的解說員都存在以下問題。
1.1 語言不規(guī)范
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電視上所有的電視節(jié)目中,基本上所有的主持人發(fā)音都非常的標準、清晰,但是唯獨體育解說節(jié)目,不管是主持人還是解說嘉賓,普通話中都帶有地方口音,這不免會讓觀眾覺得解說員不太專業(yè)。央視的籃球解說員在這方面做得好一些,但是地方的籃球解說節(jié)目和網絡平臺的解說員,尤其是南方地區(qū)的籃球節(jié)目解說員,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
1.2 籃球專業(yè)知識欠缺
有些主持人和嘉賓對判罰規(guī)則不清楚,對參賽隊員的能力不了解,對教練的戰(zhàn)術體系不理解。有些地方臺的在進行賽事轉播時,主持人或者嘉賓在看到一次成功的進攻之后,只會大喊“好球”,然而這個球具體好在哪里?隊員的戰(zhàn)術執(zhí)行能力好在哪里?這些問題卻解釋不清,試問這樣的解說和普通球迷有什么不同呢?尤其是有些主持人的籃球專業(yè)知識不扎實,過分依賴解說嘉賓“撐場面”,總是問“您覺得呢?”一點專業(yè)性都沒有體現出來,這樣的解說實在是難以恭維。
1.3 主持人和解說嘉賓“偏向”某一球員或球隊
以前姚明還在NBA火箭隊效力時,每次轉播火箭隊的比賽,主持人和評論員都有意無意地支持火箭隊,不管是落后還是領先,火箭隊一直都備受解說員的支持,這樣難免太過于主觀,這樣的解說會讓喜歡其他球隊的觀眾反感,甚至有網友評論“有時候看央視的電視轉播,我都是關掉聲音看的”。由此可見,解說員在解說比賽時帶有太多的個人色彩或者是政治色彩會影響到觀眾看比賽的情緒。
1.4 死氣沉沉,不夠個性
在多元化的當今社會,受眾的個性和喜好越來越趨于不同,解說員如果還像過去一樣追求四平八穩(wěn)的解說風格,話語中沒有抑揚頓挫,情緒跟不上比賽的節(jié)奏,對比賽沒有獨到的見解,沒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很難會吸引受眾,也很難在眾多的同行中脫穎而出。
1.5 主持人和評論員語言表達能力欠佳
作為一名合格的解說員,應該及時把握比賽的進程,調整自己的解說節(jié)奏,把自己對比賽的理解通過有聲語言及副語言展現出來。如果只是普通話說得好一定成不了解說任務。同樣,如果只是專業(yè)知識懂得多,卻不善于語言表達也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籃球賽事直播解說員。只有二者能夠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籃球解說員的基本要求。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將問題表達清楚。然而現實的情況卻不是這樣,有些籃球運動員休賽期間或者退役后去解說籃球比賽,雖然他們有專業(yè)的籃球知識,能夠理解運動員的心理以及教練員的技戰(zhàn)術思想,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他們往往普通話水平不過關,語言表達能力差,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1.6 解說員組成要素單一
籃球解說節(jié)目中的主持人和嘉賓絕大多數是男性,讓大家有些審美疲勞,如果有時一男一女搭配的話,或者讓普通球迷參與到籃球解說的直播當中,會讓電視畫面更加豐富。女解說員會以女性的視角看待比賽,爭取到更多的女性球迷,解說的思路會更加多元化。現在也有些籃球轉播節(jié)目聘請了女主持人或嘉賓,但是往往是把她們當成“花瓶”,并沒有體現出她們的專業(yè)性。這樣反而成了節(jié)目的雞肋。
針對以上對籃球解說節(jié)目的分析,對籃球解說節(jié)目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2.1 提高解說員的語言規(guī)范
在選擇籃球解說節(jié)目或者體育節(jié)目的主持人和嘉賓時,一方面要對他們的語音面貌進行考核,雖然是電視畫面解說,但是語言的規(guī)范性依然很重要;其次,在很多的平臺中,尤其是在網絡平臺方面,個別主持人和嘉賓在節(jié)目的解說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口頭語和和臟話,如“我靠”“屌”這些,越是在網絡快速發(fā)展的情況下,主持人和評論員更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規(guī)范,既要維護自身形象,又要給所有受眾做出文明觀看比賽的表率。
2.2 提高解說員綜合文化素質,在球迷中樹立權威
在眾多轉播平臺下,主持人和嘉賓的個人魅力和個人修養(yǎng)就成了該節(jié)目收視率的決定性因素。這就需要主持人和解說員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深刻的見地。以往的評論員在電視上做完節(jié)目之后觀眾們就看不到他們了。但在現如今網絡如此繁榮的背景下,主持人和嘉賓對籃球賽事的解讀不僅是在攝像機前,同樣可以走出直播間和球迷做良性的互動,展現主持人和嘉賓的思想,這也是球迷加深對主持人和嘉賓了解的機會,這樣有利于增強解說員在受眾當中的權威。
2.3 比賽解說中保持中立
社會正在朝著多樣化發(fā)展,主持人和嘉賓應該尊重球迷的選擇,不應該將自己的喜好過分地表達出來,在解說的過程中盡量的保持中立,客觀分析兩支球隊的表現,照顧到兩隊球迷的感受,主持人和嘉賓既是觀眾,也是比賽的解讀者,首先要體現出自己的專業(yè)性,而非根據個人對比賽的喜好進行非理性的分析。
2.4 夯實專業(yè)知識,精通一個體育項目。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某些國際大賽比如奧運會、世錦賽的時候,在非籃球項目的賽事中出現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籃球解說員,其實在我國,很多體育主持人和嘉賓都是“雜家”,但卻博而不精,解說員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急需進一步加強和提高。專業(yè)性不僅局限于對技戰(zhàn)術的理解、對比賽規(guī)則的熟悉,解說員還應該學習一些關于心理學、新聞學和生理學等關于體育的一切知識。例如,一個球員在比賽中受傷了,解說員可以判斷出這個球員需要修養(yǎng)多久,他的受傷將會給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或者球隊帶來多少影響,幫助球迷對這支球隊進行理性的分析。強化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主持人和解說員站在一個更高、更全面的角度來看待籃球這項運動,對探索體育運動規(guī)律有很大的幫助。
2.5 做好賽前準備工作,用詳實的信息彌補自身不足
只有將各方面的信息充分的調動起來,才能讓比賽的解說更加全面和有吸引力。做好賽前的信息搜集工作對主持人和解說員來說十分重要,很多時候比賽開始前半個小時球隊陣容都還在發(fā)生變化,包括隊員當天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甚至家庭狀況的變化都可能影響當天的比賽狀態(tài)。籃球新聞與籃球知識不同,它是時時變化的,所以需要解說員及時的更新、補充,建立一個動態(tài)循環(huán)的信息系統。
2.6 邀請一些專業(yè)的女主持或者女評論員加入到節(jié)目中。
女性嘉賓或主持人的加入,會讓節(jié)目顯得更有色彩,豐富受眾群體。畢竟喜歡籃球的不僅僅只有男性,有女性的加入,不僅可以體現籃球運動的普及,還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而且女性的思維方式和男性的思維方式是有區(qū)別的,可能在評論球賽的過程中發(fā)現新的看點,但是挑選的過程中同樣要注意候選人的專業(yè)素質和相關專業(yè)知識。
參考文獻:
[1]祖鐵剛.論新媒介環(huán)境下的電視體育解說[D].北京:中國傳媒大學,2008.
[2]張宇鵬.我國電視體育新聞解說淺析[J].新聞知識,2012(9).
[3]馬良.籃球比賽電視體育解說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4]徐勃.關于電視體育解說藝術的研究[J].新聞傳播,2011(2).
作者簡介:陳振鐸(1992-),男,河南淮濱人,碩士,研究方向:新聞與研究;胡康華,作家,長期從事文學編輯工作,現為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多民族地區(qū)文化傳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