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琦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廣播電視臺)
?
電視新聞記者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尋找新聞選題
陳 琦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廣播電視臺)
摘 要:電視行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在信息時代面對數量龐大的各類信息,電視新聞記者如何做好新聞選題,對電視新聞的發展有深遠影響。本文分析了電視新聞記者在選題環節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相關解決措施,以期推動中國電視新聞事業有序發展。
關鍵詞:電視新聞記者;新聞選題;措施
互聯網等移動客戶端的發展,無形中拓展了人們獲知新聞信息的渠道。如汶川地震,其消息最先在微博上曝出;天津爆炸事件,最早在微信上流傳,這些都說明人們了解新聞的渠道更為多元。電視新聞節目在制作上有技術要求,其播出時間也是固定的,這導致新聞報道的速度明顯慢于網絡。因而,電視新聞節目亟待進行改革和創新。
1.1 節目內容和模式落后,選題缺少靈活性
電視新聞節目首先應該以滿足普通百姓的需求為出發點,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報道新聞。但是,我國大部分新聞電視節目模式陳舊,節目內容落后,策劃意識保守。如一些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其新聞內容有些是提前錄制和提前攢集新聞素材的,在節目播出時,新聞內容早已過時。當前,受新媒體新聞客戶端的沖擊,電視新聞節目的競爭非常激烈。一些地方電視臺為了提高收視率,在新聞內容選擇上有“找噱頭”的傾向,給大眾傳遞了大量不良信息。
1.2 選題途徑單一,對新聞選題的核實和分析不到位
當前,大部分電視新聞記者的新聞來源主要靠熱線電話和各相關部門定期提供的新聞信息,新聞選題途徑單一,這就容易導致新聞類型雷同,新聞內容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因而,在報道過程中自然難以引起關注。目前,雖然有一些記者已經開始從互聯網等平臺上獲取新聞選題,但在選擇新聞素材時,往往沒有認真分析選題的意義,在未核實新聞素材的真實性的情況下,盲目跟風報道,對電視臺的聲譽產生了不良影響[1]。
1.3 記者專業素質不強,缺乏新聞敏感度
當前,電視行業對電視新聞記者的要求還停留在專供一職上,但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電視行業需要的是具有綜合素質的新聞人。專供一職往往使新聞采、編、播的各個環節脫節,缺少聯系性。如吉林市電視臺某新聞欄目部門,記者只負責新聞的采和寫,編導和錄音人員在工作時,往往表達不出新聞的側重點。
首先,做好選題工作可以保證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符合受眾需求的選題,保證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能為其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做好選題工作可以充分發揮電視媒體的優勢,促使中國電視事業的繁榮發展。在新聞選題時,要找準新聞的真實價值,發揮電視節目的優點,保證電視事業不被時代淘汰;最后,做好選題工作可以更了解民生,進而為電視新聞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選題時注重貼近民眾,使電視新聞節目更有“人情味”,拉近與普通百姓的距離,方便了解他們對新聞內容的需求,為日后新聞選題和節目定位提供參考。
3.1 明確定位電視新聞節目,創新電視新聞模式
根據時代要求和中國新聞事業的改革,明確新聞節目的定位。電視新聞節目選題應該朝著“著眼大局,深入實際”方向發展,這就要求各電視新聞部門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不斷創新電視模式,用老百姓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開辦民生直播欄目,提高社會對民生的重視。如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獲獎新聞《“電商”與“店商”誰能爭鋒?》,是浙江電視臺一檔新聞節目中的一條經濟新聞評論,記者在生活中注意到了電商發展對實體店的沖擊,根據欄目定位,通過一年時間的深入調查,最后制作了這期節目。這期節目為浙江地區的實體商店乃至全國的實體商店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參考,提出了實體店鋪最關心的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同時,節目選題也要把握靈活性,杜絕跟風和抄襲。如去年南方冰雪災害時,多家電視臺,如浙江電視臺、江蘇電視臺等,取消了綜藝節目播出,改播防災救災的節目,這些就是靈活性的具體體現。
3.2 創新新聞選題,豐富信息來源途徑,注重新聞的真實性
電視新聞記者選題時,可利用各大社交網絡平臺豐富新聞素材來源,但在龐大的信息中搜尋新聞素材時,要注意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創新新聞選題的策劃方式,不斷豐富報道和語言形式,在保證新聞時效性的同時增加受眾關注度[2]。如北京電視臺獲獎新聞《無影燈下的生死博弈》,新聞講述了醫生全力以赴
救治病患,但最終沒有挽回病患的生命,病人家屬仍誠摯地向醫生致謝的故事,這種題材鮮少出現在新聞節目中,播出后反響巨大。這個事例充分體現了創新新聞選題的重要性。
在龐大的信息內容中進行新聞選題,還要注意審查和分析信息內容。審查主要是核實新聞來源,確定真實性,保證時效性。不同于報紙期刊,電視新聞的報道形式和內容要求與之不一樣。電視新聞的時效性高于報紙期刊,其主要任務是使受眾能及時了解新聞事件,不管是直播還是錄播,一小點錯誤就能造成報道事故。所以,在選題的過程中,電視新聞記者要時刻保持專注,注重核實信息的真實性。對于已經報道過的新聞,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報道角度,對還沒有被報道過的新聞,要準確把握其意義[3]。
3.3 提高電視新聞記者的專業素質,增強其新聞敏感度
在龐大的信息中挖掘有意義的報道選題,這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必須要有很高的綜合素質。因而,各電視臺制定了規范的準則,定期對新聞記者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保證電視新聞記者朝著采、編、播“三位一體”方向發展,使電視新聞記者在新聞選題策劃的過程中,有良好的專業表現,從而保證新聞選題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在今年的兩會上,為保證會議秩序,只允許很少的媒體進入會場,這就要求一些記者身兼數職,這樣才能保證了新聞的正常采編播。同時,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綜合素質,既能增加電視新聞節目各個環節的聯系性,使報道更連貫,也可充分滿足受眾的需求。每一個電視新聞記者都必須要有良好的新聞態度,不斷提高自身的新聞敏感度和洞察力,在龐大的信息量中及時發現有意義的新聞素材,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新聞節目的活力。
創新新聞選題策劃方式,豐富新聞素材來源,這是當下的電視新聞節目對新聞記者的基本要求。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越來越普及,如何在大量信息中挖掘出有意義的新聞選題,這是新聞人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電視新聞記者和所有電視新聞人必須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好新聞選題工作,從而促進中國電視新聞事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小生,趙紅勛.“大數據”時代的電視新聞生產建構[J].現代視聽,2013(9).
[2]李廣濤.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選題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3(18).
[3]白瑪央金.國內外數據新聞實踐及對電視新聞記者的啟示[J].新聞研究導刊,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