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菱
(作者單位: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
?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新特點
林 菱
(作者單位: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
摘 要:當今社會已迎來了媒介融合的新時代,在這樣的新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面臨著外部與內部環境更替,工作性質與職能轉變的巨大挑戰。本文以媒介融合為背景,全面分析了新聞采編呈現的新特點,并為新聞采編人員提供了相應的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采編;新特點
時代在不斷進步,新聞媒體為了適應社會的變遷,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同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媒體行業迎來了媒介融合的必然趨勢。過去簡單的采編已不能適應受眾的需求,更有新聞價值、更有質量的新聞報道成為行業內的基本需求,現代數字技術基礎上的新聞服務系統取代了過去的新聞采編系統,整個新聞采編工作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新聞行業正呈現出全新的態勢,新聞采編也呈現出了全新的特點。
目前,新聞主體已不再局限于專職新聞記者,隨著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普及,網絡成為新聞傳播的全新平臺,越來越多的社會大眾通過電子設備隨時隨地發表個人觀點,當新聞發生時,無論何時何地,社會大眾都可以傳播信息,并發表新聞觀點。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社會大眾成了重要的新聞傳播主體,這是當今新聞傳播的最大特點,擴展了新聞傳播的范圍,打破了傳統新聞傳播的時空限制。
當代社會,記者已不再是神秘而遙不可及的職業,所有受眾都可以拿起電子設備充當全民記者的角色,他們可以隨時隨地傳遞信息和圖片,使新聞發布更加及時高效??梢哉f,在媒介整合的今天,社會大眾在新聞采編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過去的新聞報道通常依托某一個媒體,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數字網絡實現了信息共享,一條新聞可能經過多重平臺整合利用。新聞媒體的傳播渠道被大大拓寬后,新聞采集的內容也被多種媒體整合利用,在先進技術和多種媒介聯合作用下,這種一體化的新聞采編模式符合受眾的需求。隨著新聞資源的豐富,多媒體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采用獨特的報道方式豐富新聞資源,傳遞更多貼近受眾的信息,實現多角度全方位信息共享。這種整合與重組的業務流程,對所有的媒體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通過不同的傳播渠道,同樣的新聞資源可以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媒體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媒體市場中的佼佼者,必須要以獨特的視角報道獨家新聞,與此同時,還要依托先進的技術手段,將獨具風格的新聞信息傳播給受眾。
媒介融合后,不同媒體之間可以相互合作,在實現新聞共享的同時,更多的新聞資訊被二次整合并發布。同一個新聞資源可以經過多種形式生產出來,因受眾群體的層次不同,對新聞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所以多視角、多層次報道同一事件,可以得到不同群體的受眾的認可,使新聞價值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
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中,記者往往根據事件發展的脈絡選擇線性結構。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傳統的報道思路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創新意識的全局視角,這種方式摒棄了以往的線性結構,全局性視角對事件的報道更全面客觀。在新聞報道時,可以將與此次新聞事件相關聯的其他事件融合到報道中來,使事件的來龍去脈更加深入而細致,從而揭露出新聞背后的社會問題。
對新聞從業人員來說,媒介融合為他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使他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采編人員,除了具備過硬的采編能力外,還要有超強的新聞敏感性,能用敏銳的觸角判斷出事件本身的新聞價值。同時,新聞采編人員還要勇于策劃新聞系列報道,挖掘新聞背后的深層內容。
在信息化的今天,龐大的信息量要求每一位新聞采編人員要學會篩選和整合信息,以新穎的角度和最佳的報道方式為受眾傳遞信息。
綜上所述,媒介融合給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理念,在這種新形勢背景下,新聞采編人員要快速適應新形勢變化,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業務技能,擴大業務范圍,在熟練掌握傳統媒體業務流程的同時,多觸及其他類型的媒體,掌握全媒體相關業務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受眾。
參考文獻:
[l]王玨,黃昌林.深度融合中新聞報道的形態變化[J].新聞戰線,2011(7).
[2]彭蘭.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個關鍵變革[J].青年記者,2009(4).
[3]高鋼.以科學發展觀推進新聞教育改革[J].當代傳播,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