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梅
(作者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海南監測臺)
?
廣播電視監測綜合管理系統
林鴻梅
(作者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海南監測臺)
摘 要:廣播電視監測系統是衡量廣播電視行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其對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應用,傳統模擬信號監測系統將逐漸被廣播電視監測綜合管理系統取代。本文以廣播電視監測綜合管理系統為中心,對其功能、結構和效果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廣播電視;監測;綜合管理系統
廣播電視監測是指利用專業設備對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出質量、效果及內容等進行監測的過程,該過程是廣播電視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監督和改善廣播電視信號的發射質量、傳輸質量和覆蓋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該過程還能為廣播電視信號的維護提供參考。因此,廣播電視監測是提升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衡量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我國各級廣播電視臺播出、發射、檢測部門以及有線電視網前端機房的電視信號監測系統多由若干臺監視器組成,利用人工方式對信號進行監視,查看信號是否屬于合法信號,然后將監測數據以錄像帶、磁帶的方式進行記錄存儲。
2.1 監管綜合管理系統功能分析
有線數字電視技術的應用,需要建立具有多種功能的監測管理系統,本文將其稱為綜合管理系統,該系統需結合集成技術、數據通用管理技術、遠程調度技術、遠程控制監測技術等,以實現對廣播電視設備的全面監測。以下具體分析綜合管理系統的功能。
2.1.1 安全播出監督管理功能
安全播出監督管理功能是指對市級以上的有線電視信號進行全程監督管理,實時了解信號發射和傳輸情況,以免未經批準的頻道或信號的非法入侵,從而降低合法信號的傳輸和播出質量。
2.1.2 廣播電視信號的插播監管
中央臺、省臺廣播電視節目利用省網向各地進行傳輸和播放,為防止播放過程中出現插播或者替代廣告,需要監測播放內容,對違規操作的頻道、節目內容、時長等基本信息進行監測和采集,并發出監測預警,為管理人員采取措施提供了時間,同時,采集數據應備案留檔,以便為后期的管理改善提供依據。
2.1.3 技術質量監管
技術質量監督是指將監測設備放置在各地方廣播電臺前端的監管工作站,然后通過網絡技術與其他設備連接,這就能對所有頻道的數字信號設備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監測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于計算機處理設備后,利用專業軟件對數據進行組合分析,對可能存在的故障進行預警或判斷,預警數據被記錄存儲,以備后期調用。
2.1.4 地方節目內容監管
在各地有線數字前端設置監測站,監測、采集和存儲各地播出的自辦節目,并通過合適的方式將地方節目上傳至省級,利用省級廣播電視中心建立的界面存儲系統,實現系統流媒體分布,方便節目調用。
2.1.5 建立數據、信息、界面內容存儲管理平臺
管理平臺主要是對電視節目、報警信息、數據、自辦節目進行存儲,數據存儲按照滿足125路音視頻節目實時采集保存30天的標準進行配置。存儲數據主要分音視頻采集、數據庫采集兩類,音視頻存儲量占總數的90%,主要存儲方式為文件夾;數據庫存儲不足總數的10%,存儲方式以數據塊為主。
2.1.6 傳統監測系統的接入
將傳統的模擬廣播電視監測系統的信息、數據、界面內容接入到綜合管理系統平臺,使該系統既能實現數字化監管平臺數據業務的處理,還能處理模擬監測平臺數據業務。
2.2 監管綜合管理系統結構分析
系統的構架是后期部署、運行維護的基礎,而復雜的系統可利用層次劃分法將其以結構化、模塊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廣播電視監測綜合管理平臺可按上述方法進行構建,將整個系統分為六層,依次為用戶層、應用顯示層、應用服務層、數據層、接口層和信號監測層。
2.3 監管綜合管理系統效果分析
針對有線數字電視的監測需求,采用多層B/S和多層的C/S混合架構設計的廣播電視監測綜合管理系統,消除了傳統模擬信號一對一監測的不足,能實現對數值和模擬電視的全程監測,規范各地平臺的數據接口,最終實現全國范圍內監測數據的互聯互通,提高了監測信息的利用率,同時也提高了監測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廣播電視為例,不僅要求電視信號質量好、傳輸穩定,還對電視節目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需要加大廣播電視信號監測力度。數字化技術與廣播電視的結合,既提高了廣播電視的質量,同時也給信號監測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監測系統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廣播電視監測綜合管理系統取代傳統監測系統成為必然趨勢。加強對現代監測系統的了解和運用,能有效推動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恒飛.廣播電視綜合覆蓋與監測系統的搭建[J].中國有線電視,2013(11).
[2]陳碧瑩.廣東省有線數字電視監管系統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