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正坤
(作者單位:貞豐縣龍場鎮文化服務中心)
?
淺談農村廣播網建設對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意義
廖正坤
(作者單位:貞豐縣龍場鎮文化服務中心)
摘 要:農村廣播作為一種傳播媒介,承擔著傳播信息、輿論監督、提供娛樂等作用義。本文從農村廣播網建設對新農村建設的必要性及其積極意義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意義
國家大力建設發展的“村村通”工程,不僅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了解公共文化的渠道,還潛移默化的增長人們的文化精神,是一項深受群眾歡迎的民心工程,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的同時,還提高了廣大群眾的精神素養。
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想要召開村民大會變得更加困難,對于一些偏遠道路不通的農村來說,想要及時準確收到消息非常難,而上門工作也很難在短時間完成,所以,農村廣播網的建設勢在必行的。它不僅有助于農民應對突發事件、自然災害,還能把國家的惠農政策傳達給廣大的農民。它的主要功能有:信息發布定時、實時自動播出、公共應急指揮、政策法規宣傳、農業氣象播報、農村文化教育、農村信息交互、農村娛樂生活等。例如,在5.12特大地震中,廣播成為唯一的傳播渠道,中央的命令都是通過廣播傳達到災區各地,保障了抗震救災秩序的穩定,同時也為營救生命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廣播信號是永不間斷的生命信號。
農村廣播網的建設,有利于把黨的政策方針落實到基層,讓農民更方便更直接參與到這些政策中來,落實政策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是廣大群眾的事情,每一個公民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到其中。通過架設的廣播網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享受新政策帶來的好處。就像人和人相處需要溝通交流,國家和群眾也一樣,廣播網的建設是必不可缺的,只有把國家和群眾聯系到一起,才能更快更好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說,廣播網的存在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是準確傳達消息的新途徑。
2.1 傳遞信息迅速
由于農村信息建設的落后,獲得信息的途徑相對貧乏,這時廣播就為我們提供了便捷。其無處不在、低成本、信息量大的優點,足以滿足大眾的需求。由于農村建設的特殊性,其地域寬廣,人群分散較廣,因此需要像廣播這樣的傳播面廣的媒介。當大面積的災害到來之前,可以通過廣播告訴群眾自救的正確措施,防止農民恐慌。
2.2 有利于新政策的普及
城鄉兩極化的發展,導致農村信息普及率低,新政策落實率低。在新農村建設的同時,不僅要提高人們的物質水平,還要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國家政策的行動中,這樣才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更快更好地走向小康社會。針對這一現象,農村廣播網的出現,可以讓更多農民了解到最新的惠農政策,另外,可以通過專家的講解讓群眾們能夠正確地理解新政策,這樣可以避免很多誤區,使農民少走許多彎路,讓更多農民了解新技術新產業,帶領整個村莊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2.3 傳播先進技術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各種先進機器的出現,農民的工作效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廣播網可以為廣大農民傳播先進技術,有利于他們了解現代技術,改變傳統耕作觀念,建立致富理念。同時,還可以通過收集群眾的意見,并予以統一解決,經過廣播解答疑難,幫助群眾解決知識或技術上的難題。經過廣播的引導,結合當地實際,帶領廣大群眾走上全村致富的道路。
2.4 享受生活
如今的人們不僅關注衣食住行,在閑暇的時候,也會放松下來,聽聽戲曲,了解新聞時事,這既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參與。讓每個公民都參與到文化建設,這一直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目標,而現在通過廣播網的建設,解決了傳播難這一問題,促進了文化精神的交流,使所要傳達的思想潛移默化流入群眾的心中,人們就會更輕松更自然的接受新時代帶來的文化精神方面的改變。
新農村建設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物質上的提高,更多的是精神文化的提高。農村廣播網的建設,恰恰符合現代新農村的需求,同時也符合與時俱進的觀點,為廣大農民突破原有傳統理念,促進新政策的落實奠定了基礎,也為全面走向小康社會拓展了道路。
參考文獻:
[1]胡其峰.新技術推動媒體內容產業模式創新[N].光明日報,2005-09-08.
[2]高景輝.村村響農村應急廣播系統研究[J].東南傳播,2015(5).
[3]錢躍進.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西南廣播電視,2015(8).
[4]李仁德.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建設方案探討[J].中國有限電視,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