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作者單位:永州市廣播電視臺)
地市級電視臺經濟新聞策劃與實踐
李志剛
(作者單位:永州市廣播電視臺)
地市級電視臺生存發展的空間受到上級臺與新媒體的雙重擠壓。當前,地市級電視臺經濟類新聞報道存在著形式僵化、信息量小及深度不足等問題。近年來,永州廣播電視臺一直在探索如何改進此類新聞報道,《為永州喝彩》《永州新開局》《小康路上的永州腳步》《品質活力看永州》等系列經濟綜合報道反響熱烈,充分發揮了電視主流媒體的功能擔當,服務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地市級電視臺;經濟新聞;新聞策劃
經濟新聞在新聞傳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經濟新聞報道進入了全新階段,已不再只是滿足少數專業人士需要的經濟信息傳播,而是傳遞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信息,成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經濟信息來源渠道。尤其是在現階段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經濟新聞報道如何更有效地發揮輿論引領作用,重振發展信心,如何引導人民群眾積極投入到經濟建設的洪流中去,如何充分發揮電視新聞輿論力量,是地市級電視臺真正需要研究的課題。
狹小的地域空間,有限的收視人口,是地市級臺在同質媒體競爭中最為不利的一面。但是,更了解地方產品需求,更貼近地方社會實際,更直接為家鄉父老生活服務,恰恰是地市級臺有別于央視、省級衛視的最大優勢。所以,盡管央視和省級衛視在新聞領域已經獨占鰲頭,但是地市級電視臺憑借自身的地緣優勢仍然可以爭取一席之地。在地市級電視臺“擠爆”民生新聞的現狀中,經濟新聞的重要性嶄露頭角,做好經濟新聞關鍵是從政府的經濟決策和舉措中入手,把重點項目、重大改革成果與百姓日常生活相結合,從生活中的“小經濟”反映全市的“大經濟”,延伸至國家的經濟動態,聚焦地域中的一些經濟發展小氣候,并發散理性思考,把經濟新聞做“活”,真正通過新聞節目為政府決策服務、為百姓生活服務。
經濟新聞深度策劃報道,應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選擇具有新聞價值的經濟事件和現象,把握報道時機,引導經濟發展,彰顯人文關懷,從而進行全方位、多視角和深層次的報道。系列報道《永州新開局》就是緊扣“十三五”開局之年的力作,報道總結永州“十二五”發展得失,做到了應時而動,并突顯理性發展的思路,引導經濟發展。在特別報道《聚焦供給側》中,從年初開始,持續跟蹤關注了《道縣:數百萬斤臍橙滯銷》《江永近10萬噸香芋滯銷》等農產品滯銷現象,并及時報道了《江永互聯網+深加工 破解農產品“豐年困局”》和《道縣:標準化生產破解臍橙“豐產不豐收”難題》等系列稿件,不僅正視農業生產中遇到的難題,更積極尋求破局之策,為更多地域提供經驗啟示。
精準扶貧主題策劃《小康路上的永州腳步》也是如此,《永州:高山生態種植 讓搬遷戶富起來》《永州新田:優化配置資源 夯實產業基礎》《永州江永:全域旅游帶動精準扶貧》等,這些報道通過聚焦貧困村在脫貧上的精準發力,深入剖析其發展經驗,對其他地區精準扶貧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欣賞來之不易的成績,能鼓足繼續前行的勇氣;正視眼前的困難,能讓接下來的路走得更穩、更堅實。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當下,“信心比黃金還貴”。因此,經濟新聞報道更應堅持做好加油鼓勁、服務群眾的原則。概況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堅定不移走下去。為此,永州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了系列報道《為永州喝彩》,通過解構永州經濟逆勢上揚的密碼,如《永州:進出口逆勢飄紅上半年同比增幅35.59%》《永州:規模工業增加值連續15個月全省增幅第一》等深度稿件,不但在本臺重點推出,更在湖南衛視單條播出,產生了熱烈效果。為迎接2016年9月底舉行的永州市第五次黨代會,永州廣播電視臺從8月初開始籌劃大型經濟主題報道《品質活力看永州》,從新型工業、現代農業、深化改革、外向型經濟、教育優先、全面小康和精準扶貧等10個方面精心策劃、創新形式,突出重點項目,集中展現永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成就,令人鼓舞。
地方電視臺如何更好地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這是具有經濟報道責任的新聞媒體的使命擔當,要提升傳播影響力,就不能僅僅滿足于被動地獲取新聞線索、報道新聞,加強主動策劃、弘揚主流意識形態弘揚的價值并凝聚社會共識,地方電視臺經濟新聞報道要做和能做的還有很多。
李志剛(1982-),男,湖南永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