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緯
(作者單位:渾源縣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沖擊下縣級廣電媒體的發展趨勢
劉 緯
(作者單位:渾源縣廣播電視臺)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特別是3G、4G移動互聯網和云電視、網絡電視的普及,人們對媒體的選擇日漸增多。受體制、資金、人才等限制的縣級廣電媒體,在節目制作、播出、營銷宣傳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日漸呈現,造成了受眾大量流失,廣告量負增長的狀況。這種態勢下,縣級廣電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沖擊,找到融合發展之路至關重要。
廣電媒體;新媒體;融合發展
從1983年開始“四級辦廣播電視”以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縣級廣播電視臺在人才相對缺乏的情況下,只能是集中優勢打造新聞節目。欄目少廣告多,采編播設備性能較差,電視劇大多是從網上下載而來的嚴重影響了收視率。當前手機電視、網絡電視等新媒體開始普及,年輕人手機上看新聞,中年人網絡上看電視劇,只有一少部分人在看縣級臺的節目。以渾源廣播電視臺為例,電視臺共有3個頻道、人民廣播電臺只有1個頻率,電視臺自辦節目只有每天不足10分鐘的《渾源新聞》,其余均為電視劇和廣告。電視臺的節目利用有線電視傳輸網進行播出,覆蓋人口將近1萬戶5萬余人,受眾人數在全縣18個鄉鎮40余萬人口中所占比例極低。
當前山區群眾普遍使用碟形衛星天線收看廣播電視節目,加之互聯網視頻平臺正在逐漸蠶食著傳統電視媒體市場的份額,同樣的電視節目更多的人習慣使用互聯網隨時隨地收看。只依靠地方有線、數字電視和傳統無線,用戶才能收看的縣級電視節目覆蓋面勢必較低。由于體制和媒體的宣傳性質,高素質的人才不愿到縣級廣電媒體就業,縣級廣電媒體自己培養的從業者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能,發揮自己的專長,造成了從業者整體工作的積極性不高,人才的匱乏直接導致了節目質量愈來愈差。多而亂的廣告更引起了觀眾的反感,再一次影響了其收視率。
3.1 開設具有縣域地方特色的欄目
縣級廣電媒體要發揮區域地方優勢,塑造自身的特色。首先,開辦介紹本地的風土人情、旅游資源、地域文化的欄目,讓群眾參與進節目中,增強與群眾的互動,逐步擴大收視群體,形成良性循環;其次,要堅持“用心走基層,用情寫群眾”的理念,創新節目內容,打造地域化品牌,做老百姓愛看的節目,增加節目的收視率。例如:山西洪同縣廣播電視臺自辦節目除《洪同新聞》外,還開設有《槐鄉見聞》《槐鄉紀事》《熱點追蹤》《槐鄉采風》《田園》《校園風景線》與《快樂星期六》等12個新聞專題文藝類欄目,這些欄目定位準確,取材于基層,服務于普通群眾,反映的是群眾的喜與憂、苦與樂,用群眾的視角展現了洪同縣的發展成就和惠民工程,深受當地群眾的好評。
3.2 利用省市廣播電視播控平臺,拓展生存空間
縣級廣播電視臺必須積極加強省市廣播電視臺節目資源的整合,利用省市級媒體的傳播手段和技術,依托省市級媒體的傳播平臺,為省市級媒體提供縣級廣播電視節目。而縣級廣播電視臺則要創造優質的節目內容,精心打造品牌欄目,為省市級媒體提供節目。以山西大同煤礦集團(同煤)電視臺為例,同煤電視臺將其日播的《同煤新聞》《同煤新視點》《和諧同煤》《同煤人》《同煤趣話》等多檔新聞專題節目整體打包在大同廣播電視臺第三頻道播出,既增加了同煤電視臺的宣傳力度,又讓全市人民了解了同煤大事和發展成就,這無疑是一舉多得。另外,要緊緊抓住國家廣電網組建和省市廣播電視播控平臺建設的契機,力爭使縣級廣播電視節目在省市廣播電視播控平臺中占有一席之地,通過“電視+”或“互聯網+”這一新的傳輸方式,提高縣級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視率,讓縣級廣播電視節目覆蓋全縣。
3.3 利用好新媒體,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面對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為基礎所誕生出諸多新媒體的沖擊,縣級廣電媒體應當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積極推動新媒體與廣播電視媒體的融合發展。縣級廣播電視媒體一定要發揮新聞本土化、接近性的優勢,用專業的水準制作新聞,用優質的服務傳播信息,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加大對新聞報道的深度挖掘,提升縣級廣播電視媒體的競爭力,實現廣播電視媒體的價值。山西經濟廣播公眾微信號成功實踐,為廣播電視媒體工作人員提供了很好的例證。2014年5月山西經濟廣播公眾微信號開播,對重大新聞和活動采取同步播出的方式,把以前看不見的廣播變成了看得見的新聞和動態新聞,增進了節目的影響力和現場感,增加了對受眾的吸引力。傳統廣播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廣告,而山西經濟廣播卻利用公眾微信號,把廣播購物、廣播電商、廣播商圈等具有商業屬性的節目納入到客戶端,實現了客戶端的利益最大化。
近年來,中央多次明確提出了要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這為縣級廣電媒體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走出困境、邁向發展之路任重道遠,仍然需要廣大基層傳媒人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