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林
據國家公務員局網站消息,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日前印發《公務員錄用面試組織管理辦法(試行)》,《辦法》明確,面試室應當配備錄像或錄音設備,對面試過程全程記錄。
眾所周知,公務員招錄考試有筆試、面試等環節。筆試環節是統一命題、統一閱卷,“可操作”的空間很小,公眾質疑也較少。而面試之所以廣受詬病,是由于面試團隊通常由考官組成,主觀性強,加之公眾參與少,過程不透明,一些人便動起了歪腦筋,千方百計托人情、找關系。近年來,媒體報道的“蘿卜招聘”“內定招考”等事件,暴露出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過程中,仍然存在暗箱操作等廣受社會詬病的嚴重問題。
《辦法》明確規定,要對公務員面試進行“全程錄像”,可謂是人事招考制度的一次重大突破,邁出了“透明公考”的關鍵一步。一方面,“面試全程錄像”使考生表現隨時有據可查,質疑者也可提出申請,誰優誰劣有錄像為證,可使入選者堂堂正正,落榜者心服口服;另一方面,“面試全程錄像”使考官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受到監督,如此就倒逼考官必須公平對待每一位考生,絲毫不敢有半點徇私舞弊的行為,評分打分當然會更加客觀公正。更為重要的是,在陽光這種最好的“防腐劑”的直接作用下,“面試全程錄像”讓“暗箱操作”隨時有罪證在案,此舉有助于匡正社會風氣,給那些托熟人、找關系者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此路不通,使他們不再動歪腦筋。
當然,盡管“面試全程錄像”使公考向“公開、公平、公正”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但這并不意味著是公考公正的終點。因為從擴大公眾監督權角度講,雖然“面試全程錄像”使公眾擁有了質詢權,但并不等于擁有了知情權和監督權。當公眾對面試結果存疑的時候,該怎么提出質疑,如何申請查看錄像資料,招考部門如何吸收公眾的合理建議,有沒有糾錯補救辦法等,都需要建立一種便民長效機制。只有公眾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意見,并且相對集中、合理的意見對招考結果有實際影響力時,“面試全程錄像”的“透明”意義才能真正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