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林鎮地處晉江市東南部沿海,與金門島隔海相望,面積29.8平方公里,下轄20個行政村,人口4.5萬人,外來人口5萬多人。經過30多年的發展,英林紡織服裝行業正從之前的高速發展時期,轉入發展瓶頸階段。面對這樣的難題,英林該如何抓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利時機,充分結合“互聯網+”,通過轉型升級,再生新力、再織新網,努力打造英林升級版?這正是當前亟需我們思考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英林鎮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歷史和現狀剖析
紡織服裝產業是英林鎮的支柱產業,產業總產值占全鎮生產總值90%以上,是晉江市主要的服裝加工基地和原輔料集散地,擁有勁霸、柒牌、錦興等3枚中國弛名商標,初步形成了休閑褲、泳裝兩大生產基地,享有“中國休閑服裝名鎮”美譽。英林鎮的紡織服裝從“三來一補”起步,經歷了家庭式作坊、規模企業、品牌企業的發展歷程,現有紡織服裝及配套企業670多家,涵蓋紡織染整、成衣制造、服裝輔料及配套、紡織品批發零售等4個環節。2014年,全鎮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67億元,財政收入達6.85億元;規上企業87家,超億元企業27家,福建省名牌增加到9枚;西服產量從1800萬件增長至4200萬件,茄克產量從1340萬件增長至3750萬件。
二、紡織服裝產業面臨的問題
1.供大于求,惡性循環。近幾年,經濟下行明顯,國內外市場需求下降,庫存增加,紡織服裝產能嚴重過剩。
2.成本增加,利潤下降。企業用工成本、用地成本、資源成本等都呈上揚趨勢,品牌優勢不明顯,市場拓展受限。
3.粗型加工,創新不足。勁霸、柒牌等品牌企業有逐漸向精品、精致轉型的決心和行動,其他企業仍然停留于粗型加工。
4.保守求穩,方向迷茫。現階段,英林的紡織服裝企業“掌舵人”,仍由60后、70后組成居多,思想較為保守求穩、不敢放手, 80后、90后創二代人缺乏經驗,暫時無法接手,創富精神不足。
5.配套滯后,人才難引。鎮域面積小,沒有明顯的區位優勢,設施配套不夠完善,人才集聚能力不盡人意。
三、走出困境的思考與實踐
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變化趨勢,緊盯紡織服裝轉型升級方向,加快技術更新,優化平臺支撐,促進人才集聚,重點抓好“五項工程”,編織“五張新網”,全力打造紡織服裝產業示范區。
一是推廣“電商換市”工程,編織“市場營銷網”。深入開展調研,委托權威機構進行科學研究,編制全鎮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以龍獅公路英林連接線為軸線,發展倉儲物流,打造連接英林園區、海峽原輔材料城、石獅服裝城的紡織產業帶。引導外貿出口企業利用常年積累的外貿資源,投入資金,引進人才,發展跨境電子商務。
二是推動“機器換工”工程,編織“智能制造網”。鼓勵企業加快智能化升級步伐,引進“數控一代”、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建立“無人車間”,實現效益、效率、質量的提高。篩選柒牌、錦興、合德3家典型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強化典型帶動,整體推進全鎮服裝產業智能化建設。
三是實施“模式創新”工程,編織“創新創業網”。引導企業發力技術創新、工業設計、跨界融合等新領域,培育新的消費點,破解紡織服裝行業同質化競爭局面,保持紡織服裝健康持續的發展。鼓勵勁霸、柒牌等龍頭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特別是參與阿里巴巴、京東等全國性電商平臺的大數據建設、信息發布,提高行業話語權。實施“退二進三”策略,盤活鎮區閑置的廠房、房屋,引導發展文創新業態。
四是完善“產業鏈對接”工程,編織“產業集群網”。著手制定專項措施,引導品牌企業更多地派單給本地中小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形成品牌企業以研發、營銷為主,中小企業以貼牌加工為主的品牌產業鏈條。針對部分企業與品牌企業產能對接斷層現象,每年篩選2-5家成長性好的企業,強化要素保障,助推中小企業發展。
五是強化“人才培育”工程,編織“人才支撐網”。在引導企業老板、留住領軍人物、激發本土人才等三個層面下功夫,分批次推進,加強培育,強化產業人才保障。組織商會、青商會會員企業學習考察先進地區,提升企業管理、運作水平。落實高端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做好服務工作。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重點引導本土人才立足紡織服裝產業,謀劃新型業態,激發產業轉型新動力。
(英林鎮黨委課題調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