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作者單位:天地出版社)
?
數字出版常見產品類型及盈利模式
李婷婷
(作者單位:天地出版社)
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應用水平的持續提高,數字出版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數字出版物的讀者群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數字產品的種類也愈加豐富,相應的商業模式已經建立起來,并且發展迅速。數字化已成為出版業發展的主要趨勢,產業鏈體系日趨完善。
關鍵詞:數字出版;數字產品;盈利模式
隨著數字出版行業的繁榮,各種技術、資本等開始涌入這個領域,這進一步促進了數字出版領域的發展,也豐富了數字產品種類,建立起了相應的商業模式。當下,在國內數字出版領域流通的最主要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具有不同內容的在線教學互動、電子書、數據庫,第二大類是建立在不同載體上的手機出版、網絡出版等產品。
數字出版行業最早出現的商業模式是電子書模式,業內很多傳統出版單位進入數字出版領域也是主要使用電子書模式。電子書是由三個要件構成:一是數字化內容,也就是數字圖書;二是電子閱讀設備,包括計算機終端、手持閱讀器、手機等;三是電子書閱讀軟件。電子書的優勢是多媒體呈現和跨媒體傳播。當下,國內九成以上的出版社都有電子書出版業務。
電子書模式主要的獲利方式有如下幾種:一是出版企業自行在網絡平臺銷售其電子書;二是把電子書和電子閱讀器結合在一起,免費銷售電子書,通過銷售電子閱讀器盈利;三是委托如漢王書城等數字服務商代理銷售,但這種方式會讓出版社獲得的分成非常有限;四是通過在原生電子書中投放廣告和收取其他版稅獲得收益。
數字出版行業最先實現盈利的模式是數據庫模式。數據庫模式是將海量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經過對信息的深度加工,最后再整合、細化、拆分,將龐大的信息資源加工成結構化體系,再進行標注和加工,讓信息之間互相聯系,又互相區分,成為一個可重復利用的信息體系。這樣可以在數據庫中實現內容定制、信息搜索等服務,實現對客戶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在這個過程中就實現了內容的增值。
數據庫模式的主要盈利途徑是傳統出版企業與技術服務商合作或者自身擁有開發技術建立數據庫平臺,可以面向高校、圖書館、企事業單位、個人提供信息搜索、信息下載、個性化定制等服務,從而收取可觀的費用。
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截至目前,我國網民數量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5.27億,手機網民的數量超越傳統PC網民的數量。由此可見,移動、電信運營商在手機出版的市場和領域中擁有巨大優勢,數字出版能借這個平臺獲得巨大利益。
公眾已經接受了短信付費這種模式,所以數字出版商可以與手機運營商和生產商共同合作,給用戶提供手機小說閱讀、新聞閱讀,通過免費閱讀部分內容的方式吸引廣大用戶,再為有特殊需要的客戶提供定制下載服務。
在線教育模式又可以叫做“E-learning教學互動社區”。美國培生出版公司在研發教育出版領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時誕生了在線教育模式。這一模式加入了測評和評估的作用,可以促進學生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互動,也可以實時在線監測,最重要的是還能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為其設計全面地解決問題的方法。現在,在線教育模式的主要產品有圣智的Cengage Now、威立的Wiley Plus、培生教育的My Labs等。這些軟件能實現管理學生的家庭作業,并且提供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混合課堂模式,針對問題提供數字解決方案。在線輔導、在線測評等模式獲得收益的主要方式是把教材課程等數字化,并借助互聯網為不同的客戶提供測評、在線學習和下載等服務,同時還可以銷售一對一輔導等增值服務。線下也可以銷售與數字化內容配套的紙質教材等資料賺取利潤。
從以上分析的常見數字產品類型和盈利模式來看,數字出版模式的創新會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客戶豐富的個性化需求繼續給大家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以客戶的支付意愿和個性化需求制定和營銷產品將會是未來數字出版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市場相關機制的不斷完善,數字出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未來的數字出版產品肯定會多種多樣,同時也肯定會產生新的盈利模式。
參考文獻:
[1]趙曉麗.從數字技術的特質優勢看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乃大勢所趨[J].編輯之友,2011(10).
[2]蔣宏.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現實困惑與發展方向[J].現代出版,2011(2).
[3]張宏.從轉型走向破局——關于數字出版與紙質出版的博弈[J].編輯學刊,2011(3).
[4]程維紅,任勝利,路文如,等.我國科技期刊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對策建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4).
[5]趙曉麗.從數字技術的特質優勢看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乃大勢所趨[J].編輯之友,2011(10).
[6]欽建軍,王克明.做好六項準備應對出版轉型[J].產權導刊,2011(12).
[7]陳曉宏.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9(1).
[8]林江發.數字出版基礎架構探討[J].中國出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