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東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電視臺)
?
新形勢下實施輿論監督對新聞工作者的新要求
王向東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電視臺)
摘 要:當前,良莠不齊的互聯網文化很容易造成人們思想的混亂,新興媒體已擔負起跨媒體、跨區域、跨層次輿論傳播媒介的角色。作為黨和政府的主流媒體,新興媒體還擔負起了輿論引導和保證信息安全的重要責任,并通過主流宣傳引導、管理制度和法律體系的完善來加強正面宣傳和國家形象傳播。輿論監督是黨和人民賦予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從深層次探討,在新形勢下如何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并對新聞工作者的素質提出的新要求。
關鍵詞:新形式;輿論監督;新聞工作;新要求
當前,傳播市場呈現普及化、傳播技術呈現科技化、傳播渠道呈現信息化等特點。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讓信息傳播越發變得不易控制,海量的信息、良莠不齊的互聯網文化很容易造成人們思想的混亂。因此,作為黨和政府的主流媒體,新聞媒體要擔負起保證信息安全和加強輿論引導的重要責任。輿論監督,既是新聞媒體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黨和人民賦予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在新時期,如何有效地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是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必須以過硬的素質,履行主流媒體的職責。
新聞工作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牢牢把握政治導向,要有強烈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陣地意識。對干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要確定正確的宣傳方針和科學方法,積極穩妥地把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朝著有利于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的方向引導。新聞輿論監督報道是否公開發表,首先要從維護黨和人民的全局利益去判斷,堅決反對那種不講政治、破壞性的、有偏見的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代表的是黨和人民的意愿,要擺正個人與集體的位置,妥善處理好公與私的矛盾。輿論監督不能以個人觀點、個人利益為出發點,不能成為泄私憤或為某個人、某小集團利用的工具。新聞工作者必須堅定地堅持正確的利益觀,以高尚的職業操守為原則,不為誘惑而為之,杜絕追求經濟效益,降低新聞道德,只有這樣才不辜負這一崇高職業。從個人利益和好惡出發確定是否進行監督的現象,必定為社會添亂,會導致輿論監督庸俗化。與道德規范相沖突的另一種情況是,新聞工作者在進行輿論監督時,不能很好地進行輿論引導,從而與新聞的道德規范功能沖突。近年來,新聞界有人為迎合部分讀者的不正常心理,對干部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不是正確引導,而是錯誤地熱炒;還有的搞“獵奇”,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和賣點,這些都是與新聞職業道德格格不入的,應堅決摒棄。
“打鐵還需自身硬”,做好輿論監督,新聞工作者要有思路、有能力、有技巧、有方法。一是要有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在反映客觀事物時必須深入扎實,力求客觀準確。二是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批判性和揭露性的稿件,相對來說很難采寫,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難。三是要有勇于批評的精神。新聞工作者采寫批評性和揭露性稿件時,被批評者特別是被揭露者常常會采取對立態度,也有發來“糖衣炮彈”的。對“硬”的要毫不畏懼,對“軟”的要毫不手軟,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稱得上具有勇于批評的精神。
在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于輿論監督的技巧方面,一要抓熱點、難點。二是拓寬渠道,爭取合作。輿論監督需要社會提供信息,需要社會幫助形成新聞作品,這種社會屬性要求輿論監督不能閉門造車,不能盲目單干。三是要跟蹤報道形成聲勢。這要批評報道第一炮打響之后,進行追蹤報道,在短期內造成一定聲勢,促進問題真正得以解決,進而有效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四是批評措辭要適度。對一些夸張、聯想的形容詞運用,更應慎之又慎,不能輕易地作結論、下定語,注意留有余地。五是要有一定的法律水平。新聞工作者在進行輿論監督時,要了解和掌握法律基礎知識,具備基本的法律素養;認真學習與新聞報道有關的法律、法規。要了解公民和新聞工作者有哪些知情權、議政權、民事權、批評權,以及公民的個人權益保護等問題。在進行輿論監督時必須注意:不侵害國家的秘密、個人隱私等;客觀報道司法調查和司法審理過程;只有報道的權利,沒有對事實裁判的權利;用合法手段獲得新聞素材。
新聞工作對其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是非常全面的。在信息高速傳播的全媒體的新環境下,在經濟新常態下,新聞輿論監督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要。同時,其面臨的復雜性也是前所未有的,對新聞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必須加強學習,提高政治素養、業務素養、知識素養,促進新聞從業人員在工作中恪守職業道德,提高從業技能,不斷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東東.加強輿論引導能力提高全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素質[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浙江傳媒學院學,2014(4).
[2]董永慶,薛大建.輿論監督對新聞工作者的素質要[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