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作者單位:錦州廣播電視臺)
?
廣播電視文藝編導的基本素質
劉麗麗
(作者單位:錦州廣播電視臺)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審美觀念和欣賞水平不斷提高,電視節目呈現多樣化趨勢。如今的電視節目制作,尤其是娛樂節目,對廣播電視文藝編導的基本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就廣播電視文藝編導隊伍的現狀,探討當前環境下,廣播電視文藝編導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關鍵詞:廣播電視;文藝編導;基本素質
當前,我國電視節目當中娛樂類節目發展較快,各種綜藝節目更迭速度加快。近年來,在收視率的壓力下,許多電視臺娛樂節目的制作難免存在一些跟風現象,相親交友類、模仿秀、歌唱類等綜藝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這就需要廣播電視文藝編導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促進節目制作水平的提高。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廣播電視節目主要以采、編、播的表現形式呈現,編導人員所承擔的工作范圍大大拓寬,對文藝編導自身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結合廣播電視事業的要求和編導從業人員的現狀,闡述編導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1.1 電視節目“泛娛樂”化
如今,許多電視臺為了迎合大眾的娛樂口味,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導致電視節目“泛娛樂化”的狀況出現。相親交友、選秀、歌唱類和競猜類節目紛至沓來,相似度極高,節目特色不夠鮮明。電視為追求收視率,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跟風模仿,但節目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往往達不到預期水平。
1.2 廣播電視文藝編導素質不高
廣播電視文藝編導隊伍中有一些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缺乏相關工作經驗的非專業人員,因此工作效果也良莠不齊,難以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如節目節奏安排不夠緊湊,情節設置缺乏邏輯性,難以引發觀眾共鳴等。
1.3 人員流動性頻繁
由于電視臺的工作性質,尤其是直播類節目,為了完成節目的制作和播放,可能需要編導人員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受節目收視率的影響,還要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導致許多編導人員跳槽或改行,人員流動性較大。
2.1 出色的專業素質
廣播電視以其獨有的聲像傳播方式對信息加以處理,生動形象地傳達給受眾,因而受到眾多百姓的喜愛。日常工作中,廣播電視文藝編導主導著節目的整體風格和發展走向,要結合自身專業知識和能力,為觀眾提供具有專業性、時效性的報道節目,提高廣播電視事業整體的專業化水平。廣播電視編導要不斷積累專業知識和完善知識結構,提升藝術觀察力和鑒賞水平,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突出節目的主題,使觀眾捕捉到節目的精髓。廣播電視文藝編導還要具備創新能力,節目不能一成不變,要在節目中融入新的創意,做出新穎性與趣味性兼備的節目,真正吸引觀眾的注意。例如,通過鏡頭組接切換的變化,給予觀眾不同的視覺沖擊力,從而增加節目的可看性和藝術性,提升節目制作的整體水平。
2.2 高效的協調和溝通能力
一檔節目的制作,需要文藝編導發揮溝通和協調的能力,協調攝影、美術、錄音和表演等部門,引導各部門通力協作,共同完成節目的制作。在與各部門溝通中,分鏡頭腳本要明確清晰的表達出想要展現的效果,傳達到部門員工,將每個人的工作細化,保證分工明確到個人,每個工作人員都要清楚自己的工作職責,盡快投入到準備當中。編導闡述要結合實際情況,全面構思節目流程中可能出現突發狀況。例如,如何快速啟動應急機制,緊急協調相關人員解決。節目結束后要做好總結,深入分析主題思想,挖掘節目的深度和廣度,分析本期節目的亮點和不足,總結經驗,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此類狀況在發生。
2.3 較高的政治覺悟
廣播電視文藝編導要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社會現象紛繁復雜,對于制作什么效果的節目,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制作出大眾喜聞樂見的節目,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除了要具備專業素養外,還要不斷提高道德素養水平,在節目中用真情實感去表達,恪守精神文明的準則,積極傳播先進文化。編導人員要關注時事政治,把握社會發展的潮流;在確定電視節目的內容和主題時,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發揚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電視節目的文藝編排要符合國家倡導的主流文化,節目表現形式不僅要生動、活潑,還要給觀眾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間。
2.4 良好的心理素質
現代社會競爭異常激烈,編導的工作更是要面臨一般職業沒有的壓力。編導人員既要面對投資方的周期壓力、與觀眾藝術觀念的差異,又要面對競爭對手節目收視率的壓力。因而,文藝編導要學會調節心態,做出適當的取舍。任何節目不可能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所有觀眾的喜歡。所以,廣播電視文藝編導盡最大努力去完成分內的工作,然后以平常心去對待來自各方的觀點和看法。
一個優秀的廣播電視文藝編導需要不斷積累知識。要想制作出受歡迎且高質量的電視節目,提升自身素質是長久的話題。對于編導人員來說,扎實的專業素質是基礎,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保證,還要不斷提升政治覺悟,把握時代發展的潮流,將社會發展的熱點和觀眾的興趣相結合,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可看性和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