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創宇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
調頻發射臺發射系統的綜合改造方案與實施
王創宇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摘 要:本文通過介紹省屬高山臺站的特殊情況,提出新建鐵塔和機房的搬遷方案,在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的前提下,保證廣播電視節目的安全播出,對現有調頻發射系統的綜合改造和搬遷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山發射臺;調頻;發射;改造;搬遷
安慶發射臺地處安慶市北郊25 km的大龍山頂,海拔640 m,正處于云霧層中,氣候條件惡劣,現有調頻發射機房2個,分別位于1號峰的微波機房和2號峰的主機房。1號峰與2號峰的直線距離300 m。1號峰微波機房海拔高度為670 m,發射天線高度為10 m,2號峰主機房海拔高度為640 m,鐵塔高度70 m,發射天線高度為50 m。
2011年安慶發射臺在主機房山頭空地上新架設了一副自立塔,高90 m,海拔高度比舊鐵塔高約10 m,總高度比舊塔高約30 m。已具備安裝條件。
為保障安全優質播出,合理配置資源,安慶發射臺提出,將對面山頭微波機房發射的四套節目搬遷至主機房,九套節目統一規劃到新塔發射。
安慶發射臺現有新聞綜合廣播、音樂廣播、經濟廣播、生活廣播、交通廣播、農村廣播、小說評書廣播、戲曲廣播、旅游廣播共9套調頻節目在安慶發射臺發射轉播。其中,新聞綜合廣播、音樂廣播、農村廣播、小說評書廣播、旅游廣播5套節目通過多工器、共用四面四層、水平極化雙偶極子、功率容量40 kW的天線,配SDY-50-80單饋管在2號峰主機房發射。
經濟廣播、生活廣播、交通廣播、戲曲廣播四套節目通過多工器、共用雙面六層、垂直極化帶反射板、功率容量25 kW天線,配SDY-50-80單饋管在1號峰利用微波塔發射。
九套調頻節目的天線全部新購,并安裝在新建的自立塔上發射播出。
各頻率使用天線和多工器組合規劃如下。第一,新聞綜合廣播、音樂廣播、農村廣播、小說評書廣播四套節目使用四面四層、水平極化雙偶極子、功率容量50 kW的天線,配SD-50-80/100米雙饋管。原來老塔上的舊四面四層、水平極化天饋線作為共用備份。第二,戲曲廣播、旅游廣播兩套節目,使用安裝在新塔第二直線段的單面六層、垂直極化、功率容量25kW天線,配SD-50-80/100米單饋,主方向向東。使用多工器,末端寬帶口可以連接一部共用備機。這兩套節目的發射天線與現狀相比,增益提高1dB以上,再加上高度增加30~40 m,主方向的場強將增加2dB以上。對合-銅-黃高速的廬江-樅陽-銅陵-青陽-九華山服務區路段、銅陵-池州沿江高速路段的覆蓋效果有明顯的改善。同時,不影響對太湖、岳西、東至地區的覆蓋。第三,經濟廣播、生活廣播、交通廣播3套節目使用在新塔第三直線段的單面六層、垂直極化、功率容量25 kW天線,配SD-50-80/90米單饋。主方向向南。說明:5個頻率規劃兩副單面六層、垂直極化、功率容量25 kW天線。主要是結合各套頻率在合肥、銅陵、繁昌、黃山等周邊的調頻布點情況,設置安慶垂直極化天線的主方向,補弱避強,避開同頻鄰頻干擾,減少重疊覆蓋,提高有效覆蓋質量;充分發揮天線效率,降低發射機功率,既節能又確保了發射機工作穩定;充分利用原多工器和發射機節約資金。
第四,原使用的舊雙面六層垂直極化功率容量25 kW天線移至新塔第三直線段,新配SD-50-80/90米單饋,主方向東、西方向。與公共備機組成獨立的應急備份發射系統。
此次調頻發射系統綜合改造工程:一是任務重,首先要將微波站機房5部在播發射機搬遷到發射臺區的新建二樓調頻機房,并將一樓的6部在播調頻發射機及3部備機組合到二樓,同時,將安裝3套天饋系統和3套多工系統的調試;二是時間緊,此次調頻發射機綜合升級改造工程,只安排5天時間;三是壓力大,要確保11部調頻發射機能按時播出,并且在規定的時間內恢復各套節目正常播出。根據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發射臺技術部將每項具體任務責任分解到班組,制定詳細工作流程。技術部將任務做了具體分解,技術部3個班,分別是:一班負責調頻發射機連線拆除和搬運及安裝調試;二班負責發射機信號源、多工器、天饋系統安裝及傳輸設備的調測;三班負責11部發射機的供電線路、接地以及信號源線路部分。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互相配合、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通過實施綜合升級改造行動,其天線效率、發射效果、播出質量、設備的穩定性比以前都有較大的提高,并取得了顯著效果。不僅減小了故障停播率,還減輕了技術人員值班維護的工作量,節約了運行成本,各種維護的費用也降低了許多。改造后的系統配置得以大大提高,達到了總局62號令提出的供配電系統、信號源系統、發射系統等配置要求。經技術人員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各系統運行良好,節目信號清晰,無線場強穩定可靠,輻射半徑也有所提高,廣大聽眾普遍反映良好。這次調頻發射機的綜合升級改造,也是我們提升技術保障質量服務廣大受眾的一個具體舉措。
按照工程規劃目標要求,我臺通過努力順利完成了調頻發射機綜合升級改造任務,全面提升了播出系統的覆蓋水平,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在發射機運行近一年來,臺技術人員一方面每天堅持24小時跟蹤巡查調頻發射機各項指標運行穩定情況后發現設備工作性能穩定,故障率大幅度降低,輸出功效明顯提高;另一方面深入池州、太湖、岳西、宿松等實地收聽收測。通過監測,不但場強指標有較大提高,播出節目聲音質量也有明顯改善。因為2011年安慶發射臺在2號峰主機房山頭空地上新架設的一副自立塔比舊塔增高約30 m。根據超短波傳播理論任意點接收場強公式:E=Ht+Hr+P+G+38.9-20lgλ-40lgD,(Ht為發射天線有效高度,Hr為接收天線高度:以1m為0dB;P為饋線輸出功率,P=發射機輸出功率-饋線損耗,1W為0dB;G為發射天線增益;λ為發射機信號波長,單位:m;D為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之間的距離,單位:km)與過去測試結果相比粗略的計算覆蓋半徑可增加4km,接收場強提高2dB。在啟用了新塔、新天線、新設備以及多工器的重新布置等措施后,使得各發射機的覆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為增加有效資源空間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作者簡介:王創宇(1974-),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廣播電視臺工程師,長期從事廣播電視覆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