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峰 隋少平
(作者單位:煙臺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時代電視記者如何做好新聞采訪
崔 峰 隋少平
(作者單位:煙臺廣播電視臺)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普及,以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新媒體已經廣泛地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并且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在給電視臺記者的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怎樣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記者如何做好采訪工作,是需要關注的問題。隨著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競爭日益加劇,電視記者需要更好地將自己的工作融入到新媒體中,在新媒體背景下實現自身采訪的時效性、積極性以及客觀真實性,這不僅關系到電視記者自身的職業發展,更關系到電視媒體的發展。本文主要探究新媒體時代電視記者如何做好新聞采訪工作。
新媒體;電視記者;新聞采訪
新聞采訪既是新聞報道的基礎環節,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新聞采訪工作的開展情況直接影響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而記者的職業素養又決定了新聞采訪的質量。在當前新媒體背景下,信息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向,以手機為終端的新媒體,包括電腦、互聯網等,更注重信息的雙向流通,這給單向傳播信息的電視媒體提出了較大的挑戰,也對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聞采訪是電視新聞報道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而新聞記者是新聞采訪的主體承擔者,擔任著信息采集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新聞記者自身的新聞素質直接決定了新聞的質量。[1]所以,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之前,必須要對新聞采訪工作作全面了解,提高自身的新聞素養,從而更好地開展新聞采訪工作。新聞記者的工作過程,是信息采集以及和被采訪者交流的過程。如果新聞記者想要獲得更多、更全面的新聞素材,就必須不斷挖掘新聞背后的信息,這樣才能不斷接近事實真相,從而保障新聞素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比如克服緊張、恐懼等心理干擾因素。同時,新聞記者在和被訪者接觸的過程中,還要善于引導受訪者,圍繞著某一新聞主題進行提問,但是又要打消被訪者的顧慮,讓受訪者坦誠相待,構建一個自愿平等的采訪環境,實現信息的交流。此外,新聞記者要時刻保持較高的新聞敏感性,保障新聞采訪報道的時效性,這樣才能使新聞更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在新媒體背景下,人們如同生活在一張巨大的信息網絡中,可以利用手機、電腦以及數字電視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且這些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更為便捷高效,時效性更強,特別是在一些重大的國內事件以及國際事件的報道上,新媒體更是占據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媒體給傳統電視媒體的傳播造成一定的阻礙,使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也面臨著挑戰,不斷是職業技能還是職業素養都面臨著挑戰。
2.1信息搜集面臨的挑戰
在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能在短時間內匯聚大量的信息,在魚龍混雜的信息中,難免夾雜著很多失真的信息。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斷搶奪市場的情況下,信息的搜集就成了關鍵。[2]但是,在新聞素材比較復雜的情況下,電視新聞記者往往不能較為全面且正確地實現對信息的搜集,而且在新媒體環境中,很多新聞記者缺乏篩選信息的能力,從而導致電視記者搜集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電視媒體的公信力。
2.2職業技能有待提高
對于電視新聞記者來說,采訪技巧就是記者的職業技能。在傳統的信息傳播過程中,記者作為新聞采訪的關鍵人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工具的普及和傳播環境的優化,使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新聞的制造者和傳播者,新聞信息傳播渠道越來越多。電視媒體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實現發展,就必須使自身的新聞信息更有深度和影響力,更能抓住受眾的心理特點,更能引發受眾的共鳴。這就需要挖掘受眾的心理,全面了解受眾的信息需求點。[3]但是,很多新聞記者不具備這樣的新聞采訪技能,一味沿用傳統環境中的采訪模式,采訪話語也沒有及時更新,通常是“您對此事怎么看?”和“說說您的想法”這種淺顯的采訪形式,沒有挖掘受訪者內心的需求,不了解受眾到底想要知道關于事件的什么信息,導致電視記者所搜集到的信息仍舊停留在表面,不能引發受眾的關注興趣。
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采訪記者要明確地看到,人們只是改變了信息的接受方式,并沒有改變對信息需求的本質,據相關調查發現,仍舊有很大一部分人習慣通過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瀏覽新聞。在了解到這些信息之后,新聞采訪記者應該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學習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特點和受眾的信息需求點,從而轉變采訪方式,做到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3.1加強對采訪記者的思維培訓
受到傳統媒體地位以及公信力的影響,在新媒體背景下,很多傳統媒體的新聞記者仍舊自視清高,認為自己才是主流媒體的代表,而新興的新媒體則是散兵游勇,不能和自身的位置高度相對比。[4]因此,新聞采訪記者習慣于用傳統的自認為相對穩定的方式進行采訪報道,這在本質上就限制了新時期電視媒體的發展。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電視媒體要加強對記者的思維培養,培養記者的互聯網+思維,讓新聞記者充分了解新媒體,認清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和傳播方式,合理運用新媒體,進而提高新聞記者的信息采編能力和職業技能。
3.2抓住受眾的好奇心理,著重新聞素材的深度挖掘
雖然新媒體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信息的傳播,但是,其在保障新聞時效性的同時卻不能保障新聞的深度。很多新媒體的信息都較為淺顯,不能深入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所以,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要加強新聞的深度報道,將新聞事件完整而有深度地展現在受眾面前。也就是說,記者在采集相應的新聞素材的同時,采訪要更加深入,且要從平民的角度出發,滿足受眾的好奇心理,以小見大,從而不斷提高新聞記者的新聞深度與采訪報道能力,提高電視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競爭力。
3.3實施技術創新
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記者也要跟隨時代潮流,創新采訪技術。比如,在原有的傳統媒介建立自己的客戶端,實現和新媒體的高度融合,這樣不僅能保持傳統媒體采訪報道的優勢,又能迎合受眾對新媒體的偏好,實現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優勢互補。[5]開通微博,構建自己的信息網,在實現和受眾信息互動的同時,又能更為全面地獲取自身想要的新聞信息,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采集能力。
3.4創新表達方式
新媒體環境中,出現了很多新的表達方式,電視新聞記者要熟悉這些新的表達方式,并將其合理運用到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中,使電視新聞報道正統有又不失時代感、新鮮感。促進傳統媒體的表述方式和新媒體的語境相融合,增強新聞采訪報道的時代性。
總的來說,新媒體的發展和普及是時代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電視新聞記者要想做好采訪工作,除了要堅持傳統的新聞采訪原則外,還要不斷學習,在新媒體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采訪技巧和職業素養,跟隨時代促發展的潮流,不斷探索創新,提高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能力。
[1]周葆華.中國新聞從業者的社交媒體運用及其影響因素:一項針對上海青年新聞從業者的調查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12).
[2]周昳軒.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現場應該注意的問題[J].西部廣播電視,2015(15).
[3]邱志生.從“線性”模式到“網狀”呈現: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電視新聞跟蹤報道[J].東南傳播,2016(1).
[4]呂明華.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現狀、對策及未來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4(12).
[5]李浩.新形勢下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