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寧
(作者單位:偃師市廣播電視總臺)
探討新時期播音主持的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方法
張曉寧
(作者單位:偃師市廣播電視總臺)
因播音主持工作的新聞性質頗為濃厚,其誕生之初就與新聞媒體有直接的聯系。但隨著新世紀的發展,人們在精神方面的追求越來越高,廣泛興盛的文化產業,使播音主持工作在潛移默化中也發生了轉變。縱觀新聞產業,從最初的嚴謹、真實,到現在充滿藝術性和創造性,受眾在接收信息時,更加注重表現形式的豐富化和多元化。由此,本文對新時期播音主持的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方法出發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新時期;播音主持;言語交際;情感表達
播音主持工作對受眾人群和節目起到了傳輸和銜接的作用,通過語言的形式,快速高效地擴散、傳達信息。當前時代,傳統的播音主持方式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播音主持工作正在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現在眾多播音主持從業人員尤為關切問題就是,如何通過摸索來尋找發展的契機。
播音主持從業人員是否具有綜合職業素養和較好的情感表達能力與較好的言語交際,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電視節目中,優秀的主持人在調動觀眾的積極性時,大部分是通過其飽滿豐富的感情和優秀的語言技巧,從而使受眾人群對節目內容產生興趣并充分感受到了播音主持的魅力[1]。這種語言表達上的提升,可以使信息的分享和傳遞達到一個更好的融合效果,不僅可以提高節目的收視率,還可以建立穩定的受眾群體。對廣播電視節目來說,也起到了較大的幫助,通過后期的觀察發現其效果非常明顯。反之,在播報中,如果播音主持人表現得非常不自然且表情僵硬、言語表達方面口齒不清、缺乏豐富的情感表達,將會對受眾的情緒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會使其喪失對節目的好感并產生厭惡情緒,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節目的宣傳效果。言語表達和情感表達非常出色的播音主持人,其對節目的宣傳效果會起到良好的導向和示范作用。隨著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播音主持人的工作要求不斷提高,然而,在這樣一個新時期,播音主持人在情感表達和語言交際這兩個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地方性質的電視臺節目中,一些播音主持人的地方口音非常嚴重,這可能是播音主持人長時間的地域語言習慣養成的,但主要還是因為相關部門對播音主持人監管不嚴,因此出現了不規范的主持語言。第二,就目前的情況來說,許多播音主持人的文化功底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播音主持人在主持節目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常識性錯誤,這就導致了節目的質量水準大幅度降低。
除此之外,許多電視節目都對主持人提出了脫稿要求,對文化功底較差的播音主持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在情感表達方面,如果主持人情感缺失,將會大大降低節目的吸引力。
2.1加強對主持人職業素養的認識
對播音主持人來說,具備資深專業的文化知識,可充分反映其職業素養。在播音過程中,節目的播出效果完全由播音主持人的職業素養所決定,作為一個優秀的播音主持人,不僅要有超強的判斷力、清晰的頭腦、流暢的思維,同時,還應具備扎實的文化功底和良好的專業素養,在播音主持過程中,主持人要精辟準確地運用詞匯和保持動聽的聲音[2]。面對一些突發性的事件和新聞時,要從容面對,這對播音主持人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無疑是一項重大的挑戰,所以,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至關重要。比如,在一個唱歌類電視節目中,當整個節目進行到決賽的時候,一位歌壇老大哥在節目中突然宣布退賽,對于臺上的主持人來說,這就是一個突發狀況,而那位播音主持人正是后來被廣大網友稱為“機智”的著名播音主持人汪涵,其對以上突發事件的穩重處理和對整個節目的把控,讓不少人對其稱贊。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傳播媒介的改變,當前的地方廣播電視媒體從業者在語言表達上相繼出現一些了令人擔憂的問題,這一點非常值得關注。有一部分從業者沒有很強的文化自覺性,他們沒有足夠高的格調和品位去展現有聲語言的魅力,所以,也無法做到對有聲語言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因此,這些從業者難以創造真正的價值。比如,某些娛樂節目的主持人只一味博取眼球,在主持時用語極為低俗;而部分健康類節目的主持人,在沒有客觀了解養生方法的情況下,以一己之見肆意傳播錯誤的觀念;情感節目的主持人在與撥打熱線的聽眾進行互動時,竟使用暴力、污穢的用詞等。現在很多主持人具有較強的發音功底,但他們所表達的內容在用詞方面極不規范,并且,其傳播的內容往往具有很明顯的誤導性,加上主持人本身品位很差、格調不高,在主持過程中任意添加自己的主觀看法,嚴重影響了節目的質量,同時,這些也反映了從業者缺乏素養、文化自覺程度不高和缺乏相關培訓等問題。
規范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播音主持人員必須具備的硬性要求,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對其進行專業的培訓。以對某市的電視媒體調查為例,在本次調查選取的49人中,有30人反映其所在單位僅對從業者進行過少量的培訓。由此可見,目前,我國媒體對播音主持人的規范和專業性要求較低,因此,各地方廣播電視媒體從業者應加強對主持人語言修養的培養工作。
2.2強化主持人的職業素養
在目前較為年輕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中,其語言修養的缺乏已經體現得非常明顯,特別是在廣播這一播出形式中,語言的問題就更容易被暴露出來。當前,廣電主播在進行有聲語言播報時,雖然是采用口語化的形式,但這并不等同于生活口語,傳媒播報的口語應拋開日常生活中那些粗俗、低劣的語句,并注重語法和邏輯性,使用積極向上的語言進行主持工作。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修養在提高語音標準性、專業性和親和力的同時,更體現出主持人大方得體、品味出眾的形象特點。在進行播音主持工作時,主持人必須時刻注意自身用語是否適度、得法、合理,切不可因缺乏修養而胡言亂語,最好也不要和交流對象過分親昵[3]。總的來說,應避免因素養不足而造成表意病態的情況。廣播電視作為引領民眾輿論傾向的重要媒介,主持人必須保持雅要自謙、俗有底線的原則,用健康的語言傳播信息。廣播電視的有聲語言對主持人文化自覺性的要求很高,主持人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才配成為一名真正的播音主持人。
管理廣播電視的有聲語言不能只停留于形式,更應注重其內涵,在這之中,對語言和職業素養的規范培養非常重要。以廣播播音員為例,在廣播節目中,主持人代表了“我”,但它并非是生活中的“小我”,而是代表著這類職業的“大我”,其代表著媒體。只有加強主持人對職業規范的認識,才能幫助主持人在節目中塑造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我”,從而加強從業者的社會責任意識。
長期以來,我國相關部門對廣電媒體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達都非常重視,但很多基層媒體卻存在著底線管理和形式管理的錯誤認識,為了提高收視率,對其節目中出現的各種語言問題采取縱容的態度,然而事實證明,如此短視行為并不利于媒體的長期發展。有聲語言的確應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但規范基本要求并不等同于把它管死。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是職業語言的表達者,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社會輿論導向,因此,播音主持是具有很大社會影響力的職業,此職業要求從業者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用語實踐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這與社會轉型和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作為一種職業語言,必然在社會的發展推進中實現沉淀和篩選的新陳代謝,這要求主持人主動實現“文化自覺”,發揮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的社會示范和引導作用,不僅將其體現在語言的聲音形式上,更體現在這種職業語言所承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對全球多元文化的融會貫通上。
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信息來源途徑越來越廣泛,我國播音主持行業想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取得更長遠發展,播音主持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方法必須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作為一名合格而優秀的播音主持人,其在播音的過程中,不僅要打造自己的主持形象,與此同時,還要注重自身語言的發聲技巧和情感表達,長此以往,播音主持行業將給觀眾展現更多精彩的節目,“真正”做到服務大眾。
[1]金重建.論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的功能與規律[J].現代傳播,2014(9).
[2]高維聰.淺析播音主持的藝術性魅力展現[J].中國傳媒科技,2013(4).
[3]羅幸.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學術論壇,2013(11).
張曉寧(1989-),男,漢族,河南偃師人,電視臺新聞部副主任,融媒體運營中心辦公室主任,播音員,主持人。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