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芳
近幾年,筆者一直潛心研究Fun time板塊教學,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該板塊的優勢,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就以譯林新版四年級教材為例,例舉教學中的一些片斷,對該板塊的教學進行梳理。
在英語學習中,如果直接教授新知,進行活動,學生往往會無法適應。作為第二板塊的Fun time,與第一課時Story time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Story time中詞匯與句型的整體操練與實踐。英語教學強調整體教學,因此在Fun time板塊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板塊與板塊之間具有聯系性與緊密性的觀念,在教學Fun time板塊時要注意“溫故而知新。”而有效的復習導入取決于教師對導入環節的精心設計,要導得“巧”、導得“準”和導得“實”。
兒童是天生的游戲者。以游戲作為復習方式,常常會在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四年級上冊Unit1 I like dogs Fun time板塊的教學,筆者在課上采用了游戲的方式引出Fun time板塊的教學。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學習了dog,cat,horse等動物類單詞,筆者就采用了Listen and say的方式讓學生來聽一聽動物的聲音,及時說出動物的名稱,說對了教師就出示圖片,鞏固舊知。用這種方法把所有學過的動物類單詞都復習了一遍后,筆者順勢說出What animal do you like?Can you draw it?,導入了Fun time的活動。
課堂問答是師生、生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是相互質疑問答解惑、在討論和激辯中形成共識的過程。而以復習為主的問答,指向性明確,能夠讓學生梳理上節課的所學,喚起對舊知的回憶,從而鞏固舊知,并能夠運用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在四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Fun time板塊的教學中,筆者運用了問答的形式來引出Fun time的活動:
T:Su Hai and Su Yang are busy for the Charity Sale.What things do they sell?
S1:An umbrella,a fan,shoes and socks.
T:Whowouldlike the umbrella?
S2:Mike.
T:How does he buy the umbrella?What sentence does he say?
S1:How much is it?(教師板書句子)
T:Good.How much is the umbrella?Who knows?
S3:Only nineteen yuan.
T:The shoes are nice.Who would like them?
S4:Liu Tao.
T:How does he ask the price?
S5:How much are they?(教師板書句子)
T:Well done.How much are the shoes?
S6:They’re five yuan.
...
T:Do you know how to ask the price?
Ss:Yes.
T:OK.Let’s have some fun.(引出Fun time競猜價格活動)
四年級上冊Unit 8 Dolls Fun time板塊教學內容是Listen,draw and say,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小組成員分別敘述雪人的一個特征,一人畫,最后由畫的人綜合介紹雪人的特征。在引出這個板塊時,筆者采用了這樣的方式:
T:Yang Ling and Su Yang have a doll.(出示 Yang Ling 和Su Yang圖,板貼她們洋娃娃的身子)How is the doll?
S1:She’s beautiful.
T:Any thing else?Let’s retell the doll’s characteristics one by one.
(課件出示復述提綱,要求一人一句)
The doll is beautiful.Her hair is ______.Her ______are_____.Her nose is _____.Her____is small too.
學生一人一句復述,教師根據學生的復述板貼出該洋娃娃的特征,最終完成洋娃娃的圖。
T:Now,who can introduce the doll?(邀請一生完整介紹)
T:How about the boy’s doll?Boys,can you retell it?
(教師同法邀請男生完成另一個洋娃娃的特征描述。)
T:We can complete the dialogue.Now,let’s make our snowman like this.(引出Fun time的活動:通過每人描述一句雪人特征完成雪人形象,最后整體介紹雪人特征。)
Fun time板塊是語言綜合運用的板塊,有效地導入該板塊的活動能夠為該板塊語言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以復習做橋梁,這種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學習的知識逐步遞進,減輕活動時的難度,對于構建整體知識體系具有獨特的作用,從而開啟學生的學習之門。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Fun time板塊是一種在話題的驅動下的合作性活動,是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組組互動的合作交流活動,而不是單兵作戰的活動。在Fun time板塊中,“合作”將是最有力的學習方式。
(1)教師與教師的合作,準備學習
Fun time板塊教學中有些材料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大量準備,比如轉盤制作、獎勵表、卡片制作等材料的準備,需要教師與教師之間形成同盟,同一年級段的英語教師(或者以教研組為一體)可以一起制作、準備,不僅節約時間和成本,也能讓教師之間形成共同體,為Fun time板塊教學中學生能Fun起來做好充分的材料準備。
(2)教師與學生合作,示范學習
譯林新版《英語》Fun time板塊的活動類型多,方式多樣,因此每一種活動都需要有示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示范作用,而教師又不能一人進行Fun time板塊的講解,因為枯燥的講解會讓學生失去活動的興趣,因此教師只能與學生形成合作的關系,進行親身表演、示范,讓學生通過觀察,明白活動步驟。
(3)學生與學生合作,廣泛學習
縱觀譯林新版《英語》這套教材,Fun time板塊教學都是在倡導著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有兩人組合,三人組、四人組等。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中學習,同時在尊重學生意見與綜合考慮下為學生搭配合作的對象,形成學習共同體,在合作互動中交流思想,分享語言,啟迪智慧,獲得發展。
形成了多種合作共同體后,就要進行活動。因此合作中的活動要求需要向學生明確。譯林新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My new home Fun time板塊的活動是Draw and say,通過在不同房間中畫上自己喜歡的同時也是適合的物品完成“家”的設計。完成后還要求學生交流。學生自己設計屬于個人活動,交流環節就屬于合作互動。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本單元的語言Where’s my/Where are my...?It’s/They’re...的操練,筆者向他們明確了這樣的要求:(1)四人一組,每人輪流展示;(2)用“Where”提兩個問題;(3)其余 3人搶答;(4)答對者得一顆星星;(5)活動時間3分鐘。通過這五條要求,學生合作互動就能夠有序進行,同時該活動內容具有一定的競爭性、挑戰性,小組中的每個學生應承擔具體的任務,并要對自己的任務負責,通過合作最終達成教學目標,充分享受合作帶來的成功感。
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都渴望表現自己,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這個需求如果能得到滿足,那么它將會使人產生一股前進的動力。小組合作后,如果能夠讓合作成果在全班學生面前表現出來,與全班學生分享,對學生來說無疑就是巨大的激勵。四年級上冊Unit 8 My dolls Fun time板塊的活動就是讓四人小組合作完成一幅雪人圖,小組成員一人說一個雪人特征,剩下一人畫,最后由畫的學生完成雪人的整體介紹。為了讓不同小組之間能夠看到各組的雪人,筆者讓小組中的介紹者拿著他們組的雪人圖上臺介紹,其他組的成員就可以互相看到他們的作品,同時也能根據介紹者的描述去對比圖片,指出特征與圖片是否相符。把學生合作的成果在全班中分享,這種同伴互相欣賞、反饋的方式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促進作用,更激發了他們想要用英語交流、表現的欲望,從而讓他們的語言得到了有效的輸出。
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輕松愉快的語言輸出環境,為學生的學習組建了不同的合作共同體,實現優劣互補、資源共享,為學生之間的學習強化了責任感,形成了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不管是教師之間、師生之間還是生生之間的合作,都是在為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服務。
明代王心齋曾寫過一首《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學”和“樂”融為一體,學習的過程就是享受。可見,有“樂趣”應該是伴隨學生學習Fun time的基調,它能夠對學生學習產生推進作用,促進學生的心智。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Fun time的功能,緊扣“Fun”字,通過多種方式,為教學奠定“Fun”的基調。
趣味性是教學情境設計的重要原則,這符合兒童學習英語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因此,教師要根據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創設富有樂趣的學習情境,這種情境必須是生動活潑的,是兒童喜聞樂見、愿意嘗試的。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會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中,使課堂充滿靈動的氣息,使學習的過程變得更有意義。
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 Fun time板塊的語言活動是點餐,它是學生最喜歡玩的。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點餐的趣味呢?這就需要教師模擬出較為真實的情境。在教學中,筆者創設了“評選最佳服務員”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四人一小組活動,并給他們準備了點餐單、食物圖、點餐記錄單、服務員的帽子等。學生一看見這些東西,就覺得有趣,戴上了帽子,拿起了點餐單,運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有模有樣地點起餐來。而作為服務員的學生就在點餐記錄單上快速勾選“小顧客”們點的餐,最后以送上食物飲料圖片檢查服務員的服務是否正確,從而評選出“最佳服務員”。學生們在情境中玩得興趣盎然,學生也能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掌握并能運用本課時中的交流句型了。
譯林新版《英語》教材從三年級起到六年級,在Fun time板塊中安排了游戲、制作、表演、調查等60多個操練活動,方式較多,形式也多樣。在教學時教師要在原教材的安排上進行適當改編,讓活動的方式更有趣。
四年級下冊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Fun time板塊中的活動為“Guess and say”,是一個看衣物圖片猜物主的游戲活動。書本上的范例是用畫圖的方式猜測,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改變了這一做法。教師讓學生搜集本班同學的舊衣物,在衣物上貼上名字,放在大盒子里,并把大盒子搬進課堂。同時把學生分成四大組,以小組PK的方式猜測,分別邀請學生來提問,然后四小組人員競猜,猜對得分,時間為八分鐘,最終獲勝組進行表演秀,挑選盒子中的衣物表演,其他學生運用句型“Look at my...It’s/They’re...”點評。整個 Fun time活動的環節因方式的變化而充滿趣味性,學生們發現搜集整理以前穿過的衣物非常有趣,因此整個PK環節輕松快樂,最后的獲勝獎勵竟然是時裝秀,學生在感到意外的同時也樂于嘗試,讓活動達到了高潮。
俗話說:“魚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評價對學生來說猶如一劑良藥,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Fun time板塊的活動中,教師要注意運用評價的功能,注意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喜歡進行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譯林新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 I like dogs Fun time板塊的內容是Draw and say,學生畫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后介紹這個動物。在教學中,學生們在課堂上完成了繪畫,教師一人評價是來不及的。于是筆者就利用學生在班級中介紹的機會,讓學生之間來評價學生的繪畫以及介紹,如果你認為介紹者畫得好就在他的圖片上畫一顆愛心,如果介紹得清楚同樣也可以畫一顆愛心。學生們明白要求后,與班內學生交流介紹,并且都非常認真地在介紹者畫的圖片上畫上自己的愛心,表示對介紹者的認可。在此教學環節中,筆者改變了以往的言語評價,采用了無聲的評價,改變了教師一人評價,注重了學生之間的評價,讓該活動變得有趣了。課堂是學生的,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的評價,比如運用激勵性的評價、運用幽默風趣的評價語言等,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推進Fun time板塊的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片土壤上。Fun time板塊教學中的情感,就是指在教學中學生能夠獲得的心理體驗,如學會關愛他人、享受英語之美、感受到對學習和生活應有的一種態度。Fun time板塊教學是互動性較強的語言實踐,語言要具有一定的情感,才能聽入其耳、進入其心。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Fun time板塊語言交流中的“情感”因子,為Fun time教學抹上絢麗的色彩。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暖心窩的話,能夠讓人溫暖一輩子。英語是語言,更應該具有“溫暖”感,如果學生在交流的時候不帶任何感情色彩,那么聽的人就會覺得無趣,從而產生拒聽的想法。在Fun time的語言實踐中,教師要讓學生去感受語言中的溫暖,說出有溫度的話語。
四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matter?Fun time板塊中的語言實踐內容是學生學會使用“What’s the matter?Are you...?Here’s...”來詢問他人的身體狀況,并給他人提供幫助。筆者在引導學生互動的時候,讓他們體會朗讀句子Here’s...該怎么說才能夠讓別人接受你的幫助。學生們有的說要熱情,有的說要真誠,還有的說要有愛。筆者肯定了學生的想法,讓他們帶上自己的理解,給這個句子加上“溫度”,從而讓語言實踐具有人情味。類似的做法在四年級下冊Unit 8 How are you?Fun time板塊中也具有應用性。
茅盾先生曾說過:“看到某些自然物或人造的藝術品,我們往往要發生一種情緒上的激動,也許是愉快興奮,也許是悲哀激昂……總之我們是被感動了,這樣的情感上的激動(對藝術品或自然物)叫做欣賞。”Fun time板塊教學中有部分活動的成果是學生的作品,如四年級下冊Uint 5 Seasons Fun time板塊。該板塊的內容為學生通過繪畫與書寫自己喜歡季節的內容,完成一張季節卡的制作。學生在完成后,筆者要求學生之間相互欣賞,互相朗讀自己配寫的季節詩,通過圖畫與文字的配合,再配以朗誦時的音樂,美感由此而生,學生也欣賞到了英語之美。
習得英語最主要的目的是能交流。筆者認為,如果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滲透學習的品質、做人的道理、對待生活的態度等人文精神,那么就真正實現了英語課程應具有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筆者在執教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 Fun time板塊時,學生進行四人點餐的語言活動實踐后,在反饋時有的學生點了太多東西,筆者引導他們討論,得出了:When we are ordering food,don’t order too much,if we can’t eat them all,it’s a waste.將“餐飲之禮”滲透了進去,讓人文關懷無痕地落到學生的語言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