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宇飛
試論國有企業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的融合
宮宇飛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國有企業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目前,國有企業傳統政治工作的內容、工作方式與市場經濟發展相脫節,企業文化建設落后、員工積極性差,嚴重阻礙了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在新形勢下,加強國有企業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的融合探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鑒于此,本文結合了國有企業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的特性,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全面提升國有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國有企業 文化建設 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國國有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其不僅是國有企業貫徹國家方針政策的主要途徑,也是國有企業良性運行的重要保障。文化建設則是現代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對企業整體風貌與工作人員道德觀念有重要影響。在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積極梳理兩者之間的關系,促進兩者形成合力,能有效促進國有企業安全、健康地發展。
(一)共性
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代表著企業的整體風貌和發展水平,文化建設能全面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促使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在國有企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充分運用政治工作這一手段開展文化建設,能正確指引國有企業的發展方向,促進國有企業理性、科學發展。因此,從作用機理與功能角度分析,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具有一致性。其次,政治教育與文化建設具有互補性與相通性。文化建設可將國有企業思想層面、精神層面的先進性具體表現并固化出來,進而為國有企業和諧發展提供動力與保障。而思想教育工作作為我黨工作的重要方式,能促使上下員工共同參與并形成具有國有企業特色的特殊環境與文化氛圍,是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
(二)差異性
從目的上來說,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政治工作具有導向與激勵作用;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則是全面提升企業經營成果,進而促進企業經濟目標的實現。從性質上來說,文化是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價值觀念,其以員工共有觀念為核心進而形成一種群體規范;國企政治工作能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黨性、思想性突出。從特征角度分析,文化建設具有創新性、時代性、差異性、個體性等特征;而政治工作則有較強的穩定性。
(一)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內在要求
與私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在組織結構、組織形式方面均比較復雜,無形之中給政治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困擾。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政治工作的結合,是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的內在要求,也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只有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政治工作的結合,才能真正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提升國有企業的向心力與凝聚力,為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奠定良好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市場的主體,職工則是企業發展的支柱,國有企業通過開展文化建設、政治工作,充分關注職工生活需要與工作需求,能更好地滿足職工利益,全面調動員工的聰明才智與工作積極性,進而促進企業的健康、穩定、和諧發展。
(二)營造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
在市場經濟深化發展的新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面臨著轉換經營機制、深化內部改革的局面,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職工價值觀念、思想觀念的動蕩。優良的工作環境對全面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與工作質量有重要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唯利是圖、拜金主義等西方不良思想逐漸滲透,這對企業文化建設造成了不良影響。故而,加強國有企業文化與政治建設工作的結合,充分發揮政治工作的先導作用,能使員工明辨是非,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滲透。另外,國有企業員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種文化環境的支持,只有在愉悅的工作環境中才能激發員工工作創新性。因此,在國有企業政治工作中充分發揮文化建設的作用,將二者有機融合,能為國企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支持。
(三)促進二者協調發展
文化建設是各項政治活動開展的基礎與載體,能進一步拓寬國企政治工作的領域。企業文化建設有多種活動形式,在各種文化活動中,員工會進一步加強對主流社會文化的認識,進而提升政治工作的時效性。另外,國有企業政治工作的開展可為文化建設提供正確的方法論指導,能正確指引員工全面、辯證地看待各種問題,指導員工從大局利益出發??偠灾?,國有企業文化、政治工作的融合發展,能共同促進二者的有機結合。
(一)黨建領先
目前來說,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正處于轉型時期,各項體制改革逐漸深化,傳統的經濟體制逐步被社會淘汰,新的市場經濟體制尚未立足根基。在體制大轉型中,需要國有企業進一步強化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工作,進而推動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化發展。國有企業是我黨執政以及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重要經濟基礎,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堅支柱,不管什么時候,均應樹立黨建領先原則,將黨建置于政治工作的首要地位。在國有企業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具體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黨建領先原則為基礎,樹立科學價值觀,積極開展政治教育工作,從而保證企業文化建設、政治教育的方向與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相吻合。堅持黨建領先原則,不僅是我國政治工作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以人為本
人是國有企業發展的主體,也是各項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工作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必須樹立以人為本原則,強調激勵人、凝聚人,并通過文化與思想引導,指導企業員工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進而全面提升企業整體綜合實力。
(三)企業核心價值觀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國有企業只有不斷創新、不斷變革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步伐,在全面提升企業活力的同時,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故而,在政治工作、企業文化建設融合過程中,必須堅持企業核心價值觀原則,通過企業發展為員工帶來更多的福利報酬,進而促使企業、員工兩者共贏。
(一)找準融合契合點
在開展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額過程中,必須找準兩者契合點,兩者相互補充、相互滲透。具體來說:第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下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一是國有企業開展文化建設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進行,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體員工,并堅定國有企業領導、員工的社會主義信念,深信不疑地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二是積極團結干部職工。國有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理念,在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團結、凝結企業全體員工。三是運用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積極推動國有企業文化發展。新形勢下,必須在改革創新、愛國主義等新時代思想指引下,充分運用多種方式,融合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促使國有企業工作人員時刻銘記民族重任。另外,以榮辱觀為原則評判國有企業員工具體行為,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引入社會主義榮辱觀,將其作為評價員工行為的具體規范,以有效規范員工日常行為。第二,以企業文化為基礎,充分發揮思想教育功能。一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國有企業思想教育的具體內容。例如,國有企業可積極開展文化活動、拓展訓練,在具體活動中開展思想教育,進一步提升政治工作的時效性。二是定期開展愛國教育學習活動,在鮮活視頻與圖片的指引下,提升國有企業員工的愛國主義思想。
(二)準確把握二者的融合機制
準確把握二者的融合機制:第一,導向機制。國有企業價值觀是開展思想教育工作與文化建設的核心點,國有企業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的結合必須在社會主體核心價值觀指引下進行。在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內化為國有企業價值觀,將培養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的公民道德意識與社會責任感作為機制建設的重要目標,將構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服務與商品作為國有企業努力的方向,將國有企業具體行為作為體現國有企業價值觀的重要表現。第二,保障機制。強化物質保證,積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的硬件設備、軟件設備以及投入渠道,更好地促進國有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強化制度保證,積極出臺并完善各部門規章制度,為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提供制度支持。充分發揮媒體、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全面強化外部力量對國有企業的監督作用。第三,控制機制。徹底改革傳統程序簡單、內容籠統的考核制度,積極建立多元化績效考核體系,結合年度目標與工作職業,每年對管理人員進行計票考核,嚴格按照考核結果兌現各種獎項;按照業績、服務質量等因素,對國有企業工作人員進行定期考評與日??己耍瑢T工工資與出勤、考核等因素相結合,通過量化考核方式,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
(三)組織人員融合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政治工作的融合,必須著眼大局、與時俱進,積極探討完善保障體系,促進文化建設與政治工作開展常態化。建立領導工作機制,全面提升組織領導力度,完善黨委重視、領導支持、工會負責的工作機制,全面提升黨政工合力,進而為文化建設與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組織保障。與此同時,優化溝通服務機制。職工群眾是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國有企業要想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須充分尊重職工的主體地位,優化溝通服務機制,全面提升宣傳教育工作的時效性與針對性,將文化建設與政治工作做細、做實,使文化建設與政治工作的開展更加貼近職工工作與生活實際,提升職工滿意度與認同感。
繁雜的管理方式、冗余的管理人員會嚴重阻礙企業文化建設與政治工作的融合。故而,筆者建議,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政治工作的開展可由同一套組織機構、同一批人員負責,明確職責、責任到人??砂才艑iT的黨團組織負責該項工作,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與政治工作的管理機構融合與管理人員的融合,加強對人力資源環境的整合,全面提升企業政治工作效率,改善組織人員融合的方式。這樣還能有效避免引人員過多或職責不明導致的推諉和扯皮事件,全面提升員工團隊的協作能力與凝聚力,更好地促進兩者的融合與發展。
(四)組織形式融合
國有企業在開展文化建設、政治工作融合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強調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貫徹到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去,加強員工價值觀的培養,進一步加深員工對文化內涵、企業精神的認知程度。筆者建議,可通過開展文化活動的方式充分激發員工的熱情和參與度,進而全面提高員工參與政治工作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能使員工深入感知企業文化與價值理念。例如,國有企業可通過創建內部網站、開展文體活動等方式,積極吸引每位員工參與到文化建設、政治工作中來,進一步促進二者的有機融合。
(五)改進政治工作融合文化建設的方式方法
首先,強化形式任務教育,國有企業應充分利用多種載體與陣地,持續推進“崗位建功”等主題活動的開展,結合企業發展的重點工作、時期特征,深入分析企業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進一步凝聚力量、統一思想,增強職工戰勝困難、迎接挑戰的信心,在推動企業發展轉型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次,培育典范,國有企業應充分認識到正向激勵的重要作用。應對企業發展中的業績成果進行總結、推廣,選先進、挖典型,大力宣傳典型事跡、企業精神。合理把握不同節點的工作契機,營造良好的政治工作環境。
再次,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政治教育管理數據大、涉及面廣,這就需要國有企業從縱橫維度選擇信息,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積極推廣ERP管理模式,更好地進行信息平臺建設。綜合國有企業自身發展實際情況,以及內外部環境,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軟件,重組傳統業務流程,并逐步取代傳統人工控制模式。
(六)加強黨建
加強黨建,強化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黨組織領導作用。人是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建設的主要對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以人為本,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多媒體技術能為人們之間的交流提供有效平臺。在新形勢下,必須充分運用互聯網、APP、數字技術、微博賬號、國有企業官方網站等多種新技術和平臺,及時發布黨中央新思想、新理論,全面加大政府思想宣傳力度,進而引領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建設的結合,全面提升政黨領導作用。第二,將黨建活動和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相結合。定期召開黨組織會議,開展自評與自我批評活動,并通過民主推選與績效考核等方式積極推選模范黨員,充分發揮模范黨員的模范作用,進而全面提升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的內部凝聚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與此同時,延續“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促使員工深入領悟我黨的發展歷史,提高黨員的政治覺悟與歷史責任感。簡而言之,國有企業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必須在黨組織統一領導下開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二者協調作用,共同促進國有企業健康、和諧地發展。
本文以國有企業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的共性、差異性、必要性以及具體融合原則入手分析,從融合契合點、融合機制、人員、組織形式、方式方法以及黨建等角度入手,詳細論述了國有企業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融合的策略,多方面、多角度出發,旨在促進國有企業全面、健康地發展。
(作者單位為山東國華時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1] 康莊.淺論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J].企業導報,2012(3).
[2] 栗建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關系[J].天中學刊,2011(1).
[3] 張波.煤炭企業文化建設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結合[J].企業文化旬刊,2015(6).
[4] 辛英.淺析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相互關系[J].蘇州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9).
[5] 胡學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論域的創新之作——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融合研究》[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3(5).
[6] 王成光.新時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之作——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融合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3(3).
[7] 任海濱.國有礦山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和[J].改革與開放,2011(11).
[8] 陳耀勝.論銀行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J].東方企業文化,2013(15).
[9] 喻濱,李默.淺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之問題及成因[J].商,2014(14).
[10] 苗秀華.淺議國有煤電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結合[J].科教文匯旬刊,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