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浪
在眾多類型高校中,農業(yè)類高校一直備受國家重視,卻因為專業(yè)冷門不被大眾所熟知。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國農業(yè)大學(以下簡稱“農大”)靜靜地扎根在北京,心懷社稷,憂患蒼生,為人民溫飽、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殫精竭慮,譜寫了一曲科技興農、強農報國的稼穡之歌。
究其本源,農大的源頭是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正是中國農業(yè)高等教育的源頭,農大生來就肩負著振興中國農業(yè)的使命。
數十年的起落沉浮中,農大幾度變遷,經過晚清、北洋、民國3個時期,輾轉于西安、漢中、山西、北京等地,不可謂不曲折。新中國成立后,農大終于在北京扎根,并迎來了意義非凡的“三源合流”——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三院合并,時稱北京農業(yè)大學。
在往后幾十年的歲月洗禮中,強農報國的信念一直是北京農業(yè)大學不熄的精神之火。北京農業(yè)大學身處風雨飄搖的新中國成立初期,在艱難困苦的內憂外患中,師生們?yōu)檗r業(yè)教育和科研事業(yè)躬耕不輟,始終勇立時代潮頭。1995年,北京農業(yè)大學與原北京農業(yè)工程大學合并,江澤民同志親自為學校題寫校名,那便是我們最熟悉的名字——農大。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農大現任校長柯炳生說:“農大將你們釀制成了優(yōu)等葡萄酒,你們需要找到識貨的人。那些招聘人員如果看了你們簡歷后眼睛沒有立刻發(fā)亮,那個單位你們就不必去了,更不用提那些對農業(yè)類高校說三道四的無知者了。”
與其他“牛氣沖天”的“中”字輩大學相比,農大可謂是低調到了土里。即使頂著“985工程”“211工程”的頭銜,也享有中國第一農業(yè)類高校的美譽,農大的目光卻深深地望向了地面。
或許是帶著“農業(yè)”二字的原因,人們對農大的評價往往有失偏頗,甚至帶著一種同情的眼光看待農大的同學們:“嘖嘖,這么好的分數怎么去了這個大學?太可惜了。”
可惜嗎?農大的同學們可不這么認為。再“高大上”的學校,也離不開五谷雜糧,農大的同學們背負著“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使命,從來沒有低人一等的感覺。
農大地處北京,又是國家命脈行業(yè)的大后方,自然承擔著巨大的責任。農大沒有令人失望。
從1954年的全國6所重點高校之一,到1984年的全國10所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再到后來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農大一直是中國高等教育界的領跑者。
農大在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史上創(chuàng)造了難以盡數的“第一”和“之最”:開創(chuàng)中國最早的植物生理學、獸醫(yī)寄生蟲病學、農藥科學、農業(yè)經濟學等諸多學科理論體系;培育出中國第一批抗銹小麥良種;參與制造我國第一臺拖拉機;育成中國利用時間最長的玉米雜交品種“中單2號”和推廣面積最大的玉米品種“農大108”;成功培育出中國第一例體細胞克隆綿羊……
在荒蕪貧瘠的黃淮海平原鹽堿地上,農大專家主持的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qū)綜合治理重大項目使得5000萬畝鹽堿地變成了米糧倉,這徹底地改寫了我國“南糧北運”的歷史。
雙面農大
在農大就讀是一番怎樣的體驗?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做一個幸福的人。
學霸篇
學在農大,干農活自然是不可少的了。抓蚯蚓、挖土、做酸奶等這些一般大學生無法體驗的事,在農大都不是新鮮事。在實驗室待累了,還可以跑到西校區(qū)施個肥,“偷”個菜,感受一下干農活的喜悅。
東校區(qū)即原北京農業(yè)工程大學的舊址,地處高校林立的五道口,這為廣大學霸蹭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走出校園,既可以到清華北大去感受一下最強高校的學術氛圍,又可以到學院路地區(qū)教學共同體的其他高校里去學習鑒定寶石、外語、攀巖等課程。
另外,看書看得累了,學霸們還可以到體育館去鍛煉身體。等等,這可不是普通的體育館,這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的比賽用館!也就是說,農大的同學們隨時都可以享受世界級的場地和設施啊!
“玩咖”篇
五道口的學校里不乏學霸,也從不缺少“玩咖”。便利的交通和開放的氛圍使得農大人的生活豐富多彩,包容性極強的北京幾乎擁有一切,你可以在這里找到各種需要的資源。文藝青年去鼓樓聽民謠,話劇迷到后海去看話劇,潮人去三里屯,“歷史控”去國家圖書館和琉璃廠,追求“高大上”的同學去國家大劇院。一個人在北京,就像一滴落在大海的水,也許會感覺很渺小,可也因此得到自由感。
玩累了,再慢悠悠地回到農大。農大的公主樓食堂享有“北京高校第一食堂”的美譽。公主樓食堂出名不僅僅因為它的美食,還因為食堂師傅負責的服務態(tài)度。農大的食堂師傅會公布自己的QQ,并經常在QQ空間里和同學們交換意見,做出令人更滿意的菜式。宿舍?宿舍設施在農大從不是問題,夏天有空調,冬天有地熱水,這令許多其他高校的同學都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