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琪 王 藤
?
媒介產品的一般特征在自媒體時代的變化
于琪 王藤
摘 要:在新謀體語境下,自謀體已經從一個傳播學詞匯變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逐漸演變出了“人人都是自謀體”的局面。本文首先對“自媒體”時代的概念進行簡單界定,其次主要分析了媒介產品的兩大一般屬性,即使用價值和價值在自媒體時代的變化。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媒介產品;使用價值
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在2003年7月公開發布了由肖恩·鮑曼(Shayne Bowman)和克里斯·威爾斯(Chris Wills)撰寫的自媒體專題報告《自媒體:大眾將如何塑造未來的新聞和信息》,初步界定了自媒體的基本概念:“自媒體是大眾借助數字化、信息化技術,與全球信息及知識系統連接后所展現出來的大眾如何提供、分享他們自身的信息、新聞的渠道和方式?!奔创蟊娨劳袛底峙c網絡科技,運用自己熟悉的網絡媒介平臺向個體或不特定的群體傳遞自創性或轉載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是規范性的也可能是很隨意的。
由此可見,只有滿足以下條件才可以稱為“自媒體”:首先,需要依托互聯網技術與數字科技;其次,需要借助網站或PC或手機客戶端平臺,例如博客、播客、BBS、E-mail,還有以QQ、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訊工具;最后,要明確“自媒體”的應用主體是大眾而非專業機構。
完整意義上的媒介產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物質載體,二是媒介信息內容。學者對信息時代媒介產品概念的界定是“任何經過人工處理、加工、組織過的信息都是產品,這一類產品以滿足人們的信息需要為目的,通過信息勞動者與信息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創造出來,并通過交換實現其價值。在這個意義上,媒介產品就是媒介組織生產的以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為主要目的的信息產品的總稱”。網站如人人網、知乎,PC及手機客戶端如微信、微博、QQ等為代表的自媒體即時通訊工具,以及發布在這些平臺上面的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內容都可視為自媒體時代的媒介產品。
媒介產品的一般性首先表現在媒介產品所具有的人類產品的共性上,即媒介產品也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這兩大屬性。下面將把自媒體時代的媒介產品在使用價值和價值這兩方面的特征變化進行分析。
2.1 使用價值屬性方面的變化
媒介產品具有使用價值,能夠滿足受眾的某些需要。傳播學的先行者拉斯韋爾曾經將傳播媒介的功能概括為環境監視功能、社會協調功能和文化傳承功能,后來美國學者萊特又提出了第四個功能——娛樂功能。
自媒體時代的媒介產品不但繼承了傳統媒介產品以上所有的使用價值以后,而且發揮著獨特的使用價值:第一,自媒體時代的媒介產品的傳播具有傳 播內容碎片性、傳播對象固定性、傳播效率最大化等特點,是一種更加精準的傳播形式。相對于傳統媒體的線性傳播來說,自媒體的傳播是網狀的,實現了點到點、點到面以及雙向互動。第二,自媒體網絡平臺滋生新文化,成為新的文化載體。日益社交化的新媒體不斷滋生一些新的文化,并迅速匯集成強能量。第三,微商興起。每一個使用“自媒體”的用戶都會或 多或少的擁有固定的好友圈,商品的信息也可以精確地傳播到潛在客戶眼中,由于賣家和買家有一定的“好友”關系,信用也有一定保障,所以微商的興起是很大的商機。
2.2 價值屬性方面的變化
媒介產品生產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交換,是通過產品售賣獲取直接的價值來實現,傳統上的媒介產品一般是通過銷售報刊雜志。
而自媒體雖然也是一種精神生產勞動,但其生產主體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在自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主體不再是新聞機構,或者掌控機構的個人,而是每一個可以進行發布、評論、轉載信息的網民。這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自媒體時代媒介產品的生產具有“零進入壁壘”的特點。在自媒體時代,“新聞發布”的技術門檻和“準入”門檻降低。每個網絡用戶都可以隨時隨地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通過微信、微博、QQ、論壇等平臺傳播到網絡當中,成為媒介產品的生產者和傳播者。第二,自媒體平臺所提供的點贊、評論和轉發功能可以直觀地搜集和展現受眾對于該信息的反應效果,傳統意義上的媒介產品信息不再擁有“一方獨大”的吸引受眾注意力資本,而是變成了自媒體時代媒介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受眾對于發布的媒介產品信息的反饋。
由此可見,幾乎每一個網絡用戶都打破了“受眾”這一身份限制,成為了信息的生產、發布、和傳播者,通過信息的點贊、評論和轉發,營造出信息傳播鏈,改變了傳統信息傳播模式,傳播速度、廣度成幾何級擴散。同時,幫助各大網絡平臺行進行了宣傳,吸引了更多用戶,獲取了更多廣告收益。
參考文獻:
[1]唐緒軍.微傳播:正在興起的主流傳播——微傳播的現狀、特征及意義[J].新聞與寫作,2014(9).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學)
作者簡介:于琪(1995-),女,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王藤(1994-),男,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