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韶丹
?
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現狀與提升方法分析
馮韶丹
摘 要:社會的發展促進了傳媒產業的快速進步,新聞行業是傳媒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注重培養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避免新聞失范現象的發生。本文主要針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當下存在的問題,提出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培養的措施,從而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修養,推動新聞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新聞道德失范
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與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修養密不可分,注重對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的培養,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準則,有利于推動我國新聞業、傳媒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同時,新聞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對提升信息質量,充分發揮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重視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教育是新聞業勢在必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1.1 利己主義傾向嚴重
在傳媒市場的資本商業運作模式下,新聞工作者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都受到了較大沖擊,在實際工作中,有一些新聞工作者注重個人利益,缺乏職業道德,為了獲取獨家報道權或者個人私利,常采用非正常手段進行新聞采訪報道。在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誘導下,新聞道德失范現象頻頻發生,通常表現為新聞工作者給新聞提供者采訪費用,或者通過不正當手段向新聞當事方索要報酬等。
1.2 新聞報道內容不真實
虛假新聞主要是指新聞記者通過主觀虛構、隨意發揮、拼湊事件和張冠李戴等報道手段,呈現出來內容虛假的新聞。隨著網絡媒體和自媒體的異軍突起,傳媒市場的競爭日益白熱化,在媒體探索發展的過程中,部分媒體及媒體人采用新聞炒作、新聞噱頭博取眼球,更有甚者,制造假新聞進行虛假宣傳。盲目追求眼球效應,勢必阻礙媒體長期發展和社會公信力的構建,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以犧牲新聞真實性進行歪曲事實的報道,也將媒體陷入惡性競爭局面。
2.1 提高新聞工作者的道德素養
造成虛假新聞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新聞工作者缺失新聞職業道德約束,在進行新聞工作時,沒有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理念[1]。促進新聞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應更注重培養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并將提升新聞工作者的道德素養作為新聞實務中的重要工作內容。在進行新聞工作時,應向新聞工作者強化職業道德觀念,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新聞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同時,加強新聞業務的學習,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堅持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滿足人們獲取信息的需求。
2.2 加強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責任
加強新聞媒體的自律機制和新聞人員職業責任,是新聞改革面臨的重要內容。當前的新聞媒體呈現出自律機制薄弱的情況,為了完善媒體的自律機制,應制定完善的媒介自律規范,建立健全媒體自律體系,實施有效的獎懲機制,加強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結合新聞工作者的實際工作情況,自覺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責任心和職業自豪感的培養,從而規避新聞失范現象。
2.3 加強法律和群眾監督機制
新聞工作者是新聞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新聞行業發展的重要使命。職業道德建設和行業法律法規的共同作用,將有效規范新聞工作者的行為。對違反行業規范、違背職業道德的新聞工作者,也應從法律和道德角度進行懲處,增強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約束力。同時,建立行業內部長期監督機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嚴肅處理,在行業外,調動人民群眾的監督力量,對新聞工作者的行為予以監督和制約[3],也將有效防范新聞失范現象的出現。
處于轉型期的我國新聞業,在面對發展時期的同時,也處于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選擇的交叉口。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建設,樹立正確的新聞報道觀,減少新聞炒作、虛假新聞的出現,成為新聞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在新聞教育和新聞實踐中,應不斷加強新聞人的職業責任感,完善行業法規,依靠群眾監督力量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從而提升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素養,促進新聞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秀麗,趙瑞智.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須自律與他律并重[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3(6).
[2]蔡興國.淺談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J].新聞研究導刊,2015(23).
作者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基金項目:2016年度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基于微媒體平臺的豫文化形象塑造與傳播研究》(項目編號:1624004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