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
?
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探析
李婧
摘 要:經濟與科技的迅速發展,推動了各行各業的轉型與發展,傳媒行業作為信息傳播的主流渠道更是飛速發展,其中以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為主導的一種節目形態迅速占據了絕大多數觀眾的視線,并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漸被大多數人接受。然而,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型的新媒體形式又逐漸涌現出來,迎合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口味,并且沖擊著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據此,本文主要闡述了電視評論節目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當前面臨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幾條建議。
關鍵詞: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
作為曾經最為火熱的電視節目,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一度登上時代的舞臺,因為人們對于信息的了解有著深深的渴望,因此,傳播信息的途徑發展的越來越快,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方便,同時,各種各樣的信息如同漫天飄雪一般,充斥在人們的身邊,這也會使人們麻痹自己大腦,被眼前所看到的表面所迷惑。電視評論節目作為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自然會被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所沖擊。只有提高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的質量,在新聞評論的形式上進行創新、篩選,改變其傳統模式的弊端,做出富有特色的新聞評論節目,這樣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科技與媒體相結合,電視與新聞媒體相結合,把電視新聞和評論結合在一起,共同組成了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該節目主要是針對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追蹤報道。
1.1 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的概念
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也就是把電視,新聞,評論三者有機結合構成一個整體,并不是簡簡單單的相加減,而是多層次、多元化的結合,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簡單的說,就是把引文媒體的評論以電視化的形式呈現出來,用電視化的形式來保證其新聞的真實性,對當前事件問題的分析更加貼近生活和直觀的一種節目形式。
1.2 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的類型
當前的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就是臺上的主持人一個人單方面的評論類型,即主持人評論型。主要內容由主持人策劃,同時自己上臺與觀眾直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聊天的方式進行敘述,比較通俗,易于接受。第二類,訪談型。就是由一個主持人在某個熱點事件發生的現場,或者節目的演播廳與邀請來的訪談對象進行交談,以訪談的形式播出。第三類就是電視評論型,也叫做評論員評論型。該類型的內容是由某個知名的電視評論員,或者某個嘉賓評論員對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進行評論,闡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對當前社會問題的態度。該類型的節目主持有多個解說,因此更具有豐富性和全面性。
2.1 生存環境受到沖擊
雖然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曾炙熱一時,那是因為當時正處于科技發展之初,而電視新聞媒體評論節目正滿足了當時的時代需求,所以才會鼎盛不衰。但是時代在跨越式發展,如今已步入了互聯網這個全球信息化的大時代,高效快速地獲得信息的新媒體形式更符合年輕人的認知習慣,因此,兩種方式的不斷碰撞,必然會讓一方日漸衰微,傳統模式逐漸沒落。
2.2 節目時效性差
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遇到生存困境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與互聯網新媒體相比,時效性不夠快。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本身就具有一定延遲性,他們在進行節目的錄制、評論時就已經落后了,而人們通過網絡,幾乎瞬間就能知道新聞發生的內容以其評論。
2.3 評論內容不夠生動具體
在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當中,大多數的節目流程都是解說員或者主持人對某個社會問題或者社會熱點進行單方面的敘述,通常情況下,他們往往忽視了最為至關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評論,重敘述輕評論是頭重腳輕的做法,人們更加關注和想知道的是評論的內容,對這個事件的看法和態度才是重要的。而且電視新聞評論過于嚴肅、莊重,不像網絡上的評論內容那樣幽默、生動、形象。
2.4 缺乏創新,內容枯燥乏味
電視新聞媒體評論節目曾出現過很多種,他們雖然節目名字不一樣,但是形式及內容也都是大同小異,換湯不換藥的做法是不能真正贏得觀眾喜愛的。一些電視臺所推出的節目不具備自己的特色,而是盲目跟風,這導致電視節目總體質量不高,日漸衰落。
3.1 選取具有深刻意義的報道評論內容
在評論節目播出之前,要先選對題材,選取的題材一定要有深刻意義并且具有廣泛性。這樣好的題材才能深深吸引公眾的眼球,讓他們關注。例如:在選取內容的過程中應當注意,首先應當是正面和積極的,弘揚社會正氣,打壓社會上的不正之風,這時首先要遵守的原則。在這個大的前提之下,選取的內容可以使社會上大大小小的熱點,大到國家政治,小到人民的衣食住行,只要是具有一定特色及意義都可以,盡量做到滿足大多數觀眾的需求。同時也應當考慮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社會上的一些輿論對政治上的一些影響,以及自身的投入與回報。清楚明確地定位好自己的位置,做有特色的節目。
3.2 創新、豐富節目播出形式
電視新聞評論的節目最直接的消費者是觀眾,因此,以何種形式呈現給觀眾顯得尤為重要,要充分考慮觀眾的接受范圍,盡量以一種新奇、驚喜的效果,把想要播出的內容呈現給觀眾,這樣做的話,即使是相同的內容也可以讓觀眾喜愛看。比如:在節目播出中,多邀請一些群眾和有關方面的專業人士參與播出,在錄制中增加他們之間的互動性,以訪談類型來說,更加貼近人們生活,同時也增加了趣味性。還有各種各樣的形式,盡量做到增加互動性,改變傳統呆板的播出形式,隨機應變,這樣就能很大程度上增加節目的關注度。
3.3 培養和提高主持人的知名度
在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中,主持人的分量是非常高的,因為他們才是節目當中的主導,是與觀眾直接交流的人。主持人的說話方式,把握全局的能力,以及評論熱點問題的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關乎整個節目的質量好壞。因此,電視臺應當注重這方面優秀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其中應當注意的是:一定要讓所培養的主持人具有一定的特色和鮮明的特征,這樣才會讓觀眾記住,讓觀眾喜愛,觀眾才愛看他的節目。比如:當下一直被人們所喜愛的許多主持人,都是具備自身的特色,要么幽默、要么穩重、要么言語犀利。總之,主持人對節目的影響力非常的大,一定要重視。
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只有不斷創新,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節目,充分保證電視媒體新聞評論節目的高質量,樹立一種正確的、新型的傳播理念。這樣才能逐漸在眾多電視節目中脫穎而出,具備一定的競爭力,最終可以為電視新聞媒體評論節目的長久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給觀眾帶來正確的、健康的思想觀念,引領良好的社會風氣。
參考文獻:
[1]于松明.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形態探析——以央視和鳳凰衛視部分新聞評論節目為例[J].中國電視,2008(11):37-39.
[2]曹士磊.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優化路徑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16):59-60.
[3]郭艷民,張瑜珂.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創新策略探析——以湖南衛視《新聞公開課》為例[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2,19(4):93-97.
[4]左治.電視新聞評論探析[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38-40.
作者單位:(天津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