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鵬
?
電視節目編排的藝術與原則
王曉鵬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升,電視節目的編排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電視節目編排主要是針對所需播出的電視節目進行編排,是對節目相繼播放流程的一次綜合規劃。本文主要闡述了電視節目編排的藝術與原則。
關鍵詞:電視節目;編排藝術;編排原則
電視節目的編排是電視節目由開始制作到播出之前非常重要的一環,并不是簡單地鏈接和拼湊節目。而是有關負責人深入分析觀眾的需求,對節目的內容進行大概的定位,確認播放時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電視節目的編排工作也是對電視節目的二次創作。從客觀方面看,電視節目編排是一門具有創造性、藝術性的工作,所以其也是一門藝術的展示。但與此同時,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則。
在電視節目正式播出之前,必須要對電視節目進行編排,這是對電視節目質量的最后一次把關。工作人員要對相對獨立的節目進行篩選與整合,并參考欄目的定位、播放時間以及潛在觀眾,有效組合、協調各個節目,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節目的播出效果,達到節目的播出目的。并且,節目還需要進行包裝,讓觀眾可以獲取自己想知道的知識,引起觀眾的興趣,從而提高收視率[1]。所以,電視節目編排工作人員的責任可謂重大,編排的質量會對收視率的高低造成直接影響。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上升,對電視節目的質量和效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電視節目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不斷進行變革,電視臺越來越重視電視節目的編排工作,要求電視節目的編排必須具有創造性和藝術性,吸引節目的潛在觀眾,滿足觀眾的需求。
電視節目編排的節奏調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節目編排的藝術性,以娛樂節目為例,娛樂節目的編排人員在編排節目時,要考慮到當前娛樂節目的主流風格、內容、流行趨勢以及觀眾群,了解重播幾次既可以讓所有潛在觀眾都收看到,又不會讓看過的觀眾有厭煩心理。娛樂節目作為綜藝節目的一種,即使做得再好,不斷播放也會讓觀眾不耐煩。對于收視率很高的電視劇,也要考慮重播,盡量滿足所有潛在觀眾的觀看需求。并且,節目的合理分布也體現了節目編排的藝術性,一個頻道不能只設置1~2類節目,而應該更加合理化、多樣化地對電視節目進行編排。例如,在新聞節目后,播放一些娛樂節目,緩解新聞節目的乏味感和嚴肅感。娛樂節目播放之后,可以設置時間較長的電視劇,合理安排各種類型的節目,讓觀眾對一個頻道有充分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收視率的最終目的。
2.1 電視節目的“市場調査”原則
只有做好全面、深入的調查,才能順利地開展工作。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進行市場調查,電視節目的編排工作就無法順利進行。即使開展了編排工作,編排好的電視節目也引起不了觀眾的興趣,最終導致收視率的低下。所以,市場調查在電視節目編排工作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電視節目編排的市場調查工作也有很多方法,例如,組織媒體人開展交流分享會,收集當前各個媒體人掌握的關于電視節目、觀眾的信息,或者發放調查問卷,請媒體人回答當前觀眾愛看什么類型的節目等,認真分析觀眾的喜好,掌握節目的發展趨勢[2]。
2.2 “整體系統性”的原則
工作人員在對電視節目進行編排時,要注意電視節目編排的整體系統性。在一個大類上安插一個小類,要注意比例,既要讓觀眾耳目一新,又不能讓觀眾感覺不舒服。此外,節目的潛在觀眾、同時間段欄目的競爭狀況、播出預計和實際收視率、重播次數等問題,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快速進行調整,這樣可以促進整個電視節目編排系統的高效有序運行。
2.3 節目的編排要遵循穩定性的原則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已經不再滿足過去傳統的電視節目,當前一些電視節目的編排人員為了創新,對一些傳統節目進行改造,但是一味改造傳統節目,也會遭到一些傳統節目觀眾的誤解和責備,甚至對改造后的節目產生排斥心理,拒絕觀看改造后的節目。所以,電視節目的編排人員也要注意觀眾的需求,不能僅憑自己的想法就對節目進行調整,要注意電視節目編排的穩定性原則,不能隨心所欲。
2.4 節目編排要體現大眾的需求的原則
如果播出后的電視節目可以滿足觀眾的需求,收視率較高,便達到了節目編排的目的。可見,電視節目編排必須要尊重大眾的意見,體現大眾的需求。一些電視臺的領導者不喜歡娛樂性的節目,認為娛樂節目過于簡單、低俗,于是電視節目的編排人員便取消了該節目。這個是錯誤的,電視節目的編排人員必須要深刻地認識到節目編排的服務對象是觀眾,而不是領導[3]。
電視節目是否可以順利播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電視節目的編排。所以,電視節目在編排過程中,要注意提高節目的創造性和藝術性,遵守各項編排原則,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促進電視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聶媛媛.芻議電視節目編排的藝術與原則[J].西部廣播電視,2015(16).
[2]陳建華.電視節目編排的若干原則[J].視聽界,2012(3).
[3]張文佳,時日俊.電視節目編排的藝術以及原則[J].科技傳播,2013(1).
作者單位:(貴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