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宣文
?
傳播流視角下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的治理研究
張宣文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的深入發展,我們已進入Web2.0時代。社交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但隨著平臺的開放和技術的支撐,自媒體時代,我們被各種信息所充斥,網絡謠言也更加盛行。在這樣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治理網絡謠言,還我們一個健康的傳播環境呢?
關鍵詞:傳播流;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
1.1 “傳播流”理論的闡釋
“傳播流”實際上是指一種信息傳遞的過程:大眾傳媒的各種信息,通過各種中間環節,向受眾傳播的社會過程。這一過程包含兩方面:一是信息傳遞的信息流;二是信息產生影響的影響流。
除了信息流和影響流,“傳播流”實際上還包括另一個方面,即噪音流。它是指信息傳遞過程中出現各種不和諧音符,即各種假新聞,傳聞,謠言等,嚴重影響信息的傳遞。
1.2 謠言與網絡謠言
謠言一詞有著長久的歷史。有關謠言的經典定義是美國學者彼得森和吉斯特提出的,主要指:“在人們之間私下流傳的,對公眾感興趣的事物、事件或問題的未經證實的闡述或詮釋。”
而網絡謠言實則是互聯網發展的情形下傳統謠言衍生出的新形式。因其是新生事物,學者眾說紛紜,其定義在學界沒有形成一定體系。但很多學者認為,網絡謠言并非新生事物,只因其傳播渠道是網絡故稱為網絡謠言。
1.3 自媒體的定義及其與網絡謠言的內在關聯
一般來說,媒體的發展過程經歷了1.0傳統媒體(Old Media),2.0新媒體(New Media)和3.0自媒體(We Media)。自媒體是新媒體不斷發展的產物,是新媒體的一個組成部分。
筆者結合搜集到的各種資料可以分析得出,作為謠言新的形式,網絡謠言在自媒體環境下有其特殊的形成要素和新特點。
2.1 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的構成要素
傳播流的角度闡釋:自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主體更加多元,人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分享自己周圍發生過或正在發生的事件。自媒體的低門檻是網絡謠言產生的土壤,一些不良分子利用互聯網發布信息更加方便。
影響流的角度闡釋:自媒體時代,普通大眾借由新媒體可以在原文下面評論轉發和跟帖。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多級傳播,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相關事件的探討。自媒體這類特殊的傳播渠道會促進網絡謠言的加速傳播。
2.2 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新的特點
網絡謠言不是新事物,是傳統謠言在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種新形式。網絡謠言的基本特征與傳統的謠言相通,但也有其新的特點。
2.2.1 傳播者的雙重性
傳統媒體時期,傳播者與受傳者位于兩個極端的位置。傳者不斷傳輸,而受眾則被動接受。
互聯網的出現結束了這一不對等的信息傳播。從網絡謠言這一研究對象來看,其傳播者可以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隨意捏造信息發布在網上,也可能是接收到某一信息的人,由接受者轉換為新的信息制造者再將謠言傳播出去。因此,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傳播者的身份在傳者與受者之間相互交替。
2.2.2 加速度傳播
傳統謠言的傳播的渠道是人際傳播,其傳播的范圍和速度是非常有限的。而網絡謠言就不同了,由于互聯網的即時性,數字化的特點,單單一個簡單的群發功能,就可以使謠言在一瞬之間以裂變的方式擴散,造成嚴重的后果。
以傳播流的視角進行網絡謠言的治理就是:“有效控制信息流,合理引導影響流,嚴格消除噪音流。”
3.1 控制信息流
事件越重要謠言越容易產生,信息越模糊謠言更易產生。因此在信息發布平臺多樣,信息傳播加速度增長的情形下,有效控制信息流就是要求權威部門和主流媒體遇到突發事務時能及時,公開,透明地發布信息,堵截謠言產生的源頭。
3.2 引導影響流
越是自媒體的時期,意見領袖的輿論引導能力越加不能小覷。這些意見領袖一般在互聯網上擁有大量的粉絲,經由他們的發聲,可以有效引導輿論。因此,引導影響流就是要重視意見領袖的作用,要引導和規范他們的意見表達,向主流意識靠攏。
3.3 消除噪音流
網絡謠言難以治理最基本的原因在于網絡的虛擬性。消除噪音流就是要求加強網絡系統監管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謠言是缺少事實根據的信息,它的大量流傳將不利于社會的和諧安定。自媒體時代下,制造謠言的方法和其傳播的途徑將更加方便,因此其影響力和殺傷力更是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胡鈺.大眾傳播效果[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
[2]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