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婷婷
?
電影《永生羊》的構成元素研究
克婷婷
摘 要:進入21世紀后,民族題材的電影逐漸在電影界嶄露頭角,贏得了觀眾的稱贊。本文以影片《永生羊》為例,從獨特的民族象征、緩慢的敘事節(jié)奏、表現手法的缺陷三個角度,闡述了電影題材的構成元素。
關鍵詞:永生羊;民族題材;哈薩克;電影
目前,國外進口好萊塢電影和國內商業(yè)大片充斥著觀影者的感官,在這種壓力下,民族電影的道路崎嶇而又艱難。在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的時代面前,民族題材電影并沒有像好萊塢大片那樣呈現出噴薄式發(fā)展,而是在夾縫中生存著,在達到制作團隊預期目標的同時,還要兼顧成本、受眾評價、社會影響等因素。《永生羊》由新疆作家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編劇并擔任副導演,這是一部以新疆為題材,以哈薩克語同期聲的彩色故事片。它是新疆本土電影邁向市場化的歷史性一步,該片因而受到中外片商的廣泛關注。
羊,在哈薩克族中有著崇高的地位。電影通篇采用哈薩克語言,沒有摻雜其他語言。對于游牧民族的哈薩克人來說,一年四季漂泊在外,以自然為生命,襯托出哈薩克人的純粹和堅韌。對于游牧民族來說,牛羊至關重要,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羊排在所有動物的前面,它被賦予了一種神圣的地位,更是一種文化的代表,羊是哈薩克人精神的寄托,是其崇拜自然的重要表達方式。每當有重要儀式,羊總是祭奠神靈的最佳貢品;在男孩的成人禮中,叔叔和男孩對天和羊進行祝禱,他們將羊視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片頭提到“牧人家的孩子,有幾個不曾得到過神羊喬盤的眷顧,使他們擁有心愛的羔羊……”這句話充分說明了羊和民族之間的關系。哈薩克人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將羊作為整個家庭甚至是部落的指向符號。所以,哈薩克人供奉神羊,尊重每一個生命。《永生羊》在風景如畫的喀納斯選景,全景展示哈薩克族游牧生活的風貌,這部電影是我國首部用哈薩克語同期聲拍攝的彩色故事片,演員全部都是哈薩克族非職業(yè)演員,并首次啟用國外演員加盟。具有濃郁的哈薩克民族特色和阿勒泰地區(qū)特色。
哈薩克人崇尚白色,白色是圣潔的代表,民族傳承中的白色都將會被銘記。電影中的羊是有象征意義的。它不僅是傳統(tǒng)民族符號的代表,在電影中也代表了某種情感。在男孩小時候,羊是他最好的玩伴,同時,羊又牽動著整個劇情的情感變遷。在冬天的遷徙中,很多綿羊經不住嚴寒的侵襲,最終死亡。小羊依偎在媽媽的身邊,盡管母羊已經死去。與此同時,母駱駝因為尋找自己的孩子凍死在家門口,更加象征著親情、母愛在哈薩克人心中占據著崇高的地位。這場看似是動物之間的離別,其實也象征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羊既是民族的象征,又是情感的象征,這正是民族題材電影的動人之處。相對于其他民族來說,不同的民族文化是電影的看點,但是,對于情感的傳遞就沒有民族限制了。
電影中運動的變化,作用于人的身心,使受眾去適應新的變化,身心感受的起伏變化,就是人們對《永生羊》節(jié)奏的感受。電影根據人們身心感受的特點,產生了不同的節(jié)奏。叔叔和烏庫芭拉騎馬比賽嬉戲時,節(jié)奏較快;在烏庫芭拉想念自己分別的孩子時,節(jié)奏較慢。盡管形成節(jié)奏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離不開兩種基礎要素:一是運動的過程;二是變化因素。
電影通過回憶的緩慢節(jié)奏,將具體人物所在的環(huán)境和人與人之間關系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交代得非常清楚,將觀眾帶進了小男孩的世界,有他和羊的故事,有叔叔和烏庫芭拉的故事。導演并不著急加快整個影片的節(jié)奏,廣闊的草原,穩(wěn)定的鏡頭,悠揚的配樂,讓觀眾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哈薩克民族的自然風光及人文情懷。熒幕中的形象,是對現實生活的集中強調,人物的情景設定相對簡單,整部電影的敘事節(jié)奏相對于其他影片較為平緩,但是,整部影片的節(jié)奏也有所變化,如在婚禮現場,烏庫芭拉和阿赫泰私奔,叔叔內心的情感變化,都展現著潛在的敘事節(jié)奏。
從劇情角度出發(fā),它講述的故事是很常見的三角戀結構,故事不是很新鮮,如果拋開民族題材這個外衣,這種戀愛劇情在任何民族都可以發(fā)生。對于不了解哈薩克民族的觀眾來說,烏庫芭拉突然愛上阿赫泰,并且與之私奔的情節(jié)設定非常突兀,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因為鏡頭中并沒有將兩人之間的關系解釋得那么水到渠成。
整部影片的表演相對完整,由沒有表演經驗的哈薩克人來演繹,其在細節(jié)方面并不如專業(yè)演員將情感表現得那么細膩,但能將導演想要表達的主旨,通過鏡頭表現給觀眾。對于傳統(tǒng)意識中民族電影的配樂,總是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但在整部影片的前半部分,配樂幾乎沒有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基本就是人物的對話和現場的同期聲。電影是聲音和畫面的組合,只有將聲音和畫面搭配合理,才能創(chuàng)造出高質量的視聽語言。
參考文獻:
[1]王夢嬌.新疆哈薩克族題材電影文本的詩學品質解讀[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3.
[2]馬嫻.21世紀以來新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傳播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3.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
作者簡介:克婷婷(1989-),女,河南開封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