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鳳
?
新媒體時代電視綜藝訪談節目何去何從
鄭曉鳳
摘 要: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媒體也出現了衰弱的趨勢?!犊滴鮼砹恕贰冻壴L問》兩檔電視綜藝節目相繼停播,結合當下新媒體特點,反思電視綜藝訪談節目的局限性,思考當下電視綜藝訪談節目如何創新,是當下電視人所必須解決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訪談節目;同質化;模式化;個性化;網臺融合;文化
對于傳統電視媒體而言,各種新媒體樣式諸如愛奇藝、優酷、土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掠奪了其收視群,也改變了人們的收視習慣,人們的收視終端從4∶3到16∶9再到3/5的手機屏幕,不斷地更新換代。對此,陽光集團首席執行官吳征認為:“新媒體的第一特點就是它的消解力量。”在這種消解力量下,媒介的大融合無疑是對電視媒體最大的沖擊。2016年1月,臺灣電視綜藝訪談節目《康熙來了》《超級訪問》相繼停播,電視訪談節目遇到了瓶頸期。
1.1 節目內容同質化
在自媒體,多媒體形式更為豐富的今天,大多數值得人們津津樂道的具有話題的明星基本上已經是人盡皆知。人們可以即時、方便地獲取明星的第一手資料。在這種情況下,訪談節目的內容也變得無新意。另外,訪談節目由于大多是棚內制作,制作成本較低,廣告收入少,因此在使節目制作質量下降的同時,也使嘉賓邀請方面存在著諸多的限制。嘉賓缺乏多樣性,節目內容單一,難免會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1.2 節目形式模式化
馮鞏開玩笑說《藝術人生》就四招是“套近乎、憶童年、拿照片、把情煽音樂放一起,讓你的眼淚留的沒個完”。反觀《康熙來了》《超級訪問》節目后期的敘事方式,故事表達,主持人風格可以說是十年如一日,長此以往使觀眾好奇心減弱,節目整體呈現出老化狀態。我國訪談節目大多都會在采訪前排練多次,嘉賓在知情的情況下也無法完全表現一個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
2.1 個性化表達
主持人是一個電視談話節目風格的創造者。美國電視脫口秀主持人奧帕拉·溫弗麗在20年的電視談話中自成一派,被稱為脫口秀女王。脫口秀加訪談的形式在訪談之外加入主持人個人表演及場內外互動。另外,隨著越來越多跨界主持人的加入,個性也成為節目的特色。《金星脫口秀》成功的關鍵之一便是她獨特的個性——“毒舌”。通過個性化的敘述和開放的表達獨樹一幟,培養固定的收視群,是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創新的一個方面。
2.2 尊重觀眾,全民參與
對于電視訪談節目來說,第一步便是了解受眾的心理。當下的節目紛紛走上了分眾化的道路,根據受眾的不同需求詳細地劃分目標市場,從而在分眾化的道路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收視率,是傳統電視媒體改革創新的試點。另外,在新媒介環境下,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可以通過彈幕、微信、微博平臺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節目中,話語權逐漸轉移到觀眾的手中。因此,在新媒體背景下,回歸觀眾成為未來電視節目的走向。
2.3 臺網融合,立體化傳播
新媒體背景下,新型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渠道打破了觀眾傳統的收視習慣,同時也成為節目宣傳的主要手段,網絡綜藝節目對觀眾的影響越來越大。臺網融合即電信網、廣播電視臺、互聯網等媒介形式的融合發展模式。尤其是電視綜藝節目,其主要的受眾多為中青年群體,他們往往習慣于通過愛奇藝、優酷和土豆等網絡平臺在線下或在線直接觀看,并在網絡上直接討論,發表意見。因此,傳統媒體只有與三網相互協調發展,才能大大推動電視節目的立體化傳播。
2.4 綜藝+文化的本土化傳播
湖南廣播電視臺長呂煥斌說:“與互聯網越是親密,越是發現我們的原創優勢,無論互聯網有多強的渠道,最終原創內容決定你的渠道優勢?!币虼?,我們的當務之急便是思考如何實現本土化傳播。在當代的電視節目中,一些好的節目模式已經呈現雛形,用原創的精神深耕文化的厚土,尋找屬于自己的新方向。在節目中加入紀實、真人秀、本土化,真正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創造一個新的文化IP。這種文化加綜藝的模式正是當代電視節目新的發展思路和制作邏輯。
李靜說:“未來談話節目還會大行其道,任何一個國家不會都看真人秀,我覺得一定會好?!币虼耍谛旅襟w時代,談話節目應從各方面擊破,不斷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擴大節目的話語深度和廣度,增強時效性和影響力,打造品牌欄目,跟隨網絡媒體同步發展,在新媒體話語中奪得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王長瀟,曾輝,來豐.影像傳播案例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
[2]李林容.新媒體概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3]管旭.輕深度:新媒體時代受眾對電視談話節目的新需求[J].東南傳播,2014(8).
[4]韓貴軍.淺談我國電視談話節目的發展演變及未來走向[J].活力,2015(13).
[5]金劍.停播只是謠言?[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
作者簡介:鄭曉鳳(1992-),女,山東濰坊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