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興國平川中學)
了解客家婚俗文化豐富高效課堂
趙丹
(興國平川中學)
據研究,客家人原籍中原地區,肇始于秦漢,形成于公元4世紀至13世紀末,為避戰亂和災荒,大批南遷,前后經歷約千年,逐漸定居于閩、贛、粵等8省170多個縣市。而贛南因其地理優勢,是客家人自中原南徒的大本營,是客家形成的搖籃,是全球最大的客家聚散地,也是全世界客家人居住最為集中的地區,現有人口近八百萬。這里的客家先祖在他們南遷的過程中,除了守護自己的中原傳統外,還大勢吸收了當地土著文化,新生出一朵瑰麗之花——客家文化。它植根于中原文化傳統,后隨南遷而變異。它不但具有北方漢民基質,還具有濃郁的南方地域色彩。而婚俗儀禮作為客家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了它們繼承了中原文化,并吸收了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婚俗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保留中原漢人古風“六禮”的一面,也有變異的一面。
自古以來,婚姻都是人生大事,而婚禮則是在社會文化特別是婚姻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禮記·昏禮》中記曰:“重于祭喪,尊于朝聘,和于鄉射,此禮之大體也。”由此可見,婚禮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而重要的,它是男女確立婚姻關系時舉行的被社會承認的儀式。客家婚俗的整個過程分為議婚、訂婚、完婚。這是我國自周代以后實行的“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種婚禮儀式的簡化。
客家婚俗文化具有相當深刻的內涵,它傳承中原文化、“廣繼嗣”觀念、崇本報先的文化意識、重禮輕愛的特征、重男輕女的思想、祛邪避兇的文化心理,不僅歷史內容不可輕估,其社會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應充分認識民俗文化的社會功能。
婚俗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形成的婚姻習俗,它以有規律的活動約束人們的婚姻行為與婚姻意識。婚姻的約束力,依靠的是習慣勢力、民族心理與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本來就很重視道德的匡正作用,而通過婚俗,化作一種自覺的行為,可以不斷向后人灌輸良好的風俗,尤其是祖上沿襲下來的道德倫理標準。這樣一來,也就無形中對那些有違禮俗、有違道德的后人起到警示作用,甚至作為一種手段,加以懲罰。反過來,對于那些遵循祖訓的人產生激勵作用,予以肯定與表彰。這種道德教化的功能,往往比一般的宣傳、說教更有用處,它在無形中調節人們的行為活動,糾正不良行為,協調人與人的關系,喚起人們的道德責任感。中國古代有“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者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每每法度禁令到不了的地方,民俗的這一調節功能便能起到更加明顯的作用,“小政府,大社會”中社會調節的杠桿,更少不了民俗文化這一項,因此,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應該加強婚俗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
婚俗是隨著婚姻制度的形成和演變而形成的,并以傳承的形式廣泛流傳于民間。由周代開始的所謂“六禮”之俗,在流傳過程中雖然其具體儀式有許多變化,并不斷賦予新的含義,但作為結婚儀禮的基本程序,仍然得到保存。尤其是在漢族居住的廣大地區,現代所流行的婚禮儀式盡管已滲透了婚姻自由的觀念,但大多數是古代的遺存居多。當然,由于時代改變以及地區的不同,而又呈現著新的時代特征和地域差異。如婚俗雖然有不少的封建迷信,民間方術的禁忌,也有驅邪避兇的文化心理。但是反過來看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客家人實是追求一種家庭美滿、社會和諧的行為。總而言之,客家傳統的婚姻習俗源遠流長,它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一種精神文明傳統而傳承不衰。
婚俗的維系功能,指民俗統一群體的行為與思想,使社會生活保持穩定,使群體內所有成員保持向心力與凝聚力。婚俗能維系社會穩定,任何一個都在不斷變化,每一種文化都必須根據外部環境與內部情況的變化不斷地加以調整。客家婚俗中優秀的思想觀念如慎終追遠、念祖追宗等都在告誡我們個人應對家庭、家族忠誠:忠于家庭、家族和孝順父母,崇拜祖先就成了家族內每一份子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因而,在客家人的心目中,何時何地都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先,自己的根。它增強了客家人內部的凝聚力,對民族文化都有一種傳承色彩。在社會生活的世代交替中,婚俗作為一種傳承文化不斷被后代復制,由此保持著社會的連續性。即使是在大規模的急劇社會變革中,與整個民俗體系相比,發生的變化總是局部的、漸變的,這就有效地防止了文化的斷裂,維系社會生活的相對穩定。所以,婚俗是人們認同自己所屬集團的標示。
婚俗的產生是一種文化的演繹,通過相應的儀式乃至規定來確定其合理性,從而發揮其功能。結婚對于個體而言本身就意味著人生角色的轉換,社會關系的創設,而儀式從形式上界定人生的不同階段,因此儀式具有很強的界定約束功能;而對于家族群體而言,家族構成以及群體特征因結婚而重新組合生成,儀式不但賦予個體在家庭家族中的權力與地位,而且為家庭家族增添新鮮血液,并規定個體應承擔相應的責任與義務。這樣個體、家庭、社會借助儀式有機地組合,不斷創設一種新型、和諧的社會關系。因此,儀式對于個體、家庭、社會而言,均具有保持社會安定的功能。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客家傳統婚俗不斷衍變,增添新內容,體現新特色,其文化功能、現實意義也會隨之大為增強。今天,我們加強對它的研究,無疑將有助于人們了解開發與保護客家傳統婚俗文化,同時也有助于客家文化建設與社會發展。
賴雨桐.試論梅州客家民俗文化的多元因素[J].嶺南文史,1997(4).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