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暉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稀土高新區第一中學)
論音樂欣賞中審美的培養
馬暉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稀土高新區第一中學)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提高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音樂欣賞是經由視覺而產生的一種高層次審美活動,審美是人思維能力的一種表現,音樂審美能力是一種美的認識和發現的能力,音樂審美培養直接影響音樂欣賞的作用。音樂欣賞離不開審美教育,審美是音樂欣賞的核心,有利于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音樂欣賞;審美意識;音樂實踐
人的情感很容易受音樂的影響變化,人的審美意識也會受到音樂的強弱影響,音樂的快慢節奏能直接影響人的審美情趣,舒緩的旋律能讓人的心情平靜下來,而快節奏的音樂能給人帶來激情奮發向上的動力。在不同的音樂旋律和節奏中,人們的不同情感都得到很好的宣泄,音樂表現也很符合情感的變化。音樂審美貫穿于整個音樂的欣賞過程,是實現音樂審美的重要手段,欣賞是一個積極創造的過程,是培養能力和創造力的過程,認識到音樂在欣賞中的地位,把握好理性與感性的關系,培養音樂審美的能力。
欣賞音樂是美的感受,是抒發感情和陶冶情操的一種體現,學生審美能力是在一個獨特的藝術活動過程中逐漸培養和熏陶出來的。欣賞音樂首先要以學生的聆聽為主,具有一定的聲音感覺能力,感受聲音的高低、長短和強弱的變化能力,這些一般的學生都具備。而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和曲式的聽辨能力,學生不一定具備,這樣就要求學生由淺入深,由初級到高級進行音樂的欣賞和感受,從而逐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在培養音樂的同時感受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欣賞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些音樂能感人是把音樂與現實生活情景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內心潛藏的各種情感都激發出來,獲得美的享受。比如,一些抒情的歌曲,往往把人帶到沉靜的氛圍中,促使人們產生無邊無際的想象,使學生的情感和思緒在廣闊的天地自由翱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對美的認識和理解能力。
很多學生不懂得樂器和藝術歌曲所要表達的意境,不能將它們通過形象的思維轉化,這就需要音樂老師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力,積極引導學生,逐步了解音樂的靈魂和本質,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其勾勒出欣賞音樂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每個學生由于不同的經歷和閱歷認識是不一樣的,同時也會得到不同的感悟。
通過一些音樂知識和技能,能提高學生掌握音色、節奏和高低的辨別能力,學生只有辨別音律才能學會聽音樂,才能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美感,在聽的過程中要知道它的節拍和速度快慢程度,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掌握音樂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音樂欣賞的基本要素,才能進一步欣賞音樂。音樂知識是非常廣闊的,單一要求學生掌握和熟記一些音樂知識和術語,無法真正形成較強的審美觀。因此,老師應根據作品的特點、教學的要求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來授課,適當補充一些音樂知識,為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做好鋪墊。比如,在欣賞中國民歌《放馬山歌》與《趕牲靈》的時候,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引起學生的懸念,同樣是山歌,為什么都產生于不同的地區,但是在旋律和曲調上又各自有獨特的特點。通過歌詞來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意境呢?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反復聆聽和觀察曲譜的時候,在旋律和曲調上發現歌曲的特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在教學中,老師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努力創造實踐中表現出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音樂美的表現力首先是表露,情動于衷才能表露出情感,才能手舞足蹈地盡情發揮。由于各種音樂的題材不同,民族特色也各異,加上表現也不同,因此,歌曲所蘊含的思想也是不同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樂曲的內容和曲調的表現等特點,去引導激發學生,以達到標準。
把審美作為音樂欣賞的核心是教育的宗旨,新課程改革使音樂教育有了新的準則,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審美教育思想。音樂欣賞的審美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觀和教師的素質觀。教師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審美素質,有良好的教學技巧和美學修養等,通過了解學生的審美需求和審美心理,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觀。音樂是一項藝術,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如果沒有足夠的審美理解就不能創作出好作品,更不用提音樂欣賞了,因此,良好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趣味有利于促進音樂學習者對音樂的感悟。
審美是提高生活質量,美化生活的一種藝術。教師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創造表現的機會,帶著欣賞的目光去鼓勵每一位學生,去表現他們對音樂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讓學生在欣賞美好音樂中感受到審美的價值觀,陶冶情操,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楊丹萍.音樂欣賞與文化的關系探討[J].北方音樂,2015(5).
[2]劉洋.論音樂欣賞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評音樂欣賞與素質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5(10).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