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奮
(甘肅省蘭州市女子中等專業學校)
淺談如何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李攀奮
(甘肅省蘭州市女子中等專業學校)
音樂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如何利用現代化多種教學手段,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的審美情趣,愉悅學生的身心、開發學生的智力、活躍課堂氣氛是作為一個中學音樂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以下是我對如何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點建議。
教育的本質是人的活動,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人的發展。學校教育應該以學生的個性為本,尊重個體差異,給每一位學生張揚個性、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可是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個性是挺張揚的,但他們的行為不是對音樂的熱愛。這確實讓我很困惑,于是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問卷調查。該班有46人,但是有55%的人就不喜歡上音樂課,原因是課本上的歌不好聽,歌曲太老,不流行;音樂課不考試、不重要;還有一部分學生對于其他課程的興趣大于音樂課。我也好好思考了自己的教學方法,調整了自己的教學策略,確實,我發現那節課學生都很活躍,而且是緊緊跟隨我的腳步完成了整節課。音樂教師是溝通學生和音樂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好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項音樂活動,便于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流,常常處于主導地位,但這并不表明教師與學生是“居高臨下”的關系,音樂教學應該比知識性學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親和性與趣味性。
音樂課的特點在于,通過聆聽、表現和創造為主的音樂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形式中的豐富情感,被音樂中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之后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我們在上課過程中,不能只是進行生硬說教,蒼白講解,這樣使學生無法產生共鳴,要讓學生真正喜歡音樂,教師還要設計一些與之相呼應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感動學生,激發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心態。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完成音樂教學目標的關鍵。而學生的興趣來自于教師嚴謹而周密的教學方法和構思。如果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形象而生動地導入,新舊知識之間巧妙銜接,讓每堂音樂課都充滿新鮮感,每個教學環節能夠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電影,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欲望就能“長盛不衰”,課堂教學就會流利順暢。
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音樂教育工作者首要的目的和任務。原來上欣賞課,都是教師在活動,先介紹曲名、作者、創作背景、音樂表現形式等,音樂還沒播放,先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學生的親身感受,把音樂的多解性變成單解性,使學生對音樂本身失去了興趣,不注意傾聽,放棄了思考與聯想。現在上欣賞課,我試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去理解音樂內容,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用多種思維方式去探索問題。
在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學生對單一聽磁帶錄音、老師演奏(唱)感到單調、枯燥,這樣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往往顯得很被動,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教師教學也達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滿美感的動畫、圖片、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能自然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感受音樂的情緒、情感、力度和節奏之間的關系,形成生動的想象和聯想,同時有強烈的音樂表現欲、創造欲。
音樂課是一種由抽象聽覺到形象感受的過程。其不同于繪畫課,可以用色彩線條來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語文課,可通過語言文字來敘述,一首樂曲中所用的樂器,教學中不便于也不可能一一展示實物,但如果教師僅僅是紙上談兵,一堂課講下來,學生也不能感受各種樂器的音色,教師演奏多種樂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音樂教學能夠很容易達到這個教學目的,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巧妙演示,把抽象的樂理知識進行形象化處理,變得直觀、有吸引力,由于多媒體的介入抽象的教學內容“改頭換面”變得形象生動起來。
若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萌發參與意識。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參與。
[1]張明光,李強.音樂教學中應重視非智力因素培養[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4(6).
[2]海月.談音樂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普教研究,1996(2).
[3]郭寧.淺談音樂教學中如何做到以人為本[A].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1(6).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