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煒煒
(作者單位:張家港人民廣播電臺)
新媒體環境下廣播社教節目如何鎖定聽眾
單煒煒
(作者單位:張家港人民廣播電臺)
近年來,新媒體迅猛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也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發展。在新老媒體爭奪受眾的傳播格局下,張家港廣播電臺工作人員與時俱進、迎難而上,改變媒體運營理念,抓住聽眾這個根本,尋找社教節目發展之道,在內容、形式、傳播方式上不斷創新,打造了一批服務性、可聽性、互動性較強的社教節目。
新媒體;廣播;社教節目;聽眾
2013年,張家港電臺僅有8檔社教直播節目,2015年已增加到14檔。節目的數量在增加,節目的品類在增加,節目的社會影響力也在增加。順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作為廣播電臺三大支柱之一的社教節目(新聞、社教、文藝),呈現出豐富多樣、蓬勃興旺的發展態勢。
自2013年底節目改版以來,張家港電臺就逐步樹立“有了聽眾再辦節目”的理念,每檔社教節目都有精準的定位、明確的受眾。《夕陽紅》熱忱為老年人服務,《美麗校園》針對未成年人設計,《創業沙龍》致力于鼓勵青年人創業創新,《工會之聲》則關愛職工、服務企業……交通類節目更是牢牢瞄準移動收聽一族,以交通信息為主打,以廣大車主的全部信息需求為目標。節目鎖定目標聽眾之后,即針對聽眾需求和潛在需求拓展節目的內涵和外延。近年開辦的《游樂天下》節目秉承“傳播旅游文化、提供旅游服務”的宗旨,不僅在線上給聽眾介紹各地人文景觀、推薦各地線路景點、傳遞旅游知識,為游客提供旅游的全方位服務;線下還由明星主持人帶領聽眾奔赴泰國、韓國等地帶團旅游,和聽眾互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面向未成年人的名優欄目《美麗校園》為載體,聯合張家港市成熟普及的校園廣播陣地,落地到各個學校開設“美麗校園電臺”,打造“美麗校園聯播網”,不僅在節目內容上涵蓋青少年需求,還開展了少兒夏令營、冬令營等服務兒童身心的學習項目,同時成立“紅蜻蜓駿馬少兒廣播藝術團”培養“明星學員”,全方位服務青少年兒童快樂成長。
新媒體時代,受眾對廣播內容產品的消費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在這種收聽趨勢下,少而精的主持風格更能吸引聽眾。由此,張家港電臺2016年開辦社教節目大部分由一小時精練到半小時,使節目更精粹流暢。節目主持人的話語也更具有含金量。除此之外,還要求社教節目主持人不固守常規,要有互聯網思維,真正擔當起“節目的主人”這個角色。為了能讓節目更接地氣、更有可聽性,2015年1月下旬,廣播社教節目《聽見》與市社科聯推出了12集黨員冬訓系列節目《冬日陽光》,探索推廣冬訓活動的新思路、新途徑,得到了廣大黨員同志的好評。節目還借助新媒體傳播平臺,即時推送《冬日陽光》聲音教材內容,和微信平臺直接鏈接,廣播節目不再是瞬間消逝的電波,而是可以全面保存、隨時點放、反復回聽的聲音內容。至此,《聽見》節目正式成為張家港市委宣傳部理論宣教融媒體平臺——“崇真電波”的固定欄目,并榮獲省級基層黨員冬訓創新項目獎。
廣播的最大優勢之一在于互動性,節目動起來才好玩,動起來才有生命力。為此,張家港臺社教節目全面打破“我說你聽”的單一傳播局面,全面對接新媒體平臺,線上線下互動起來和聽眾全天候、零距離溝通。《律師說法》節目是張家港電臺互動運用的典范,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充分利用新媒體延展普法陣地。欄目開通互動QQ群、微信公眾平臺、新浪微博等多種新媒體平臺,多途徑滿足聽眾互動需求。新媒體的運用還打破了節目直播時間的局限,實現全天24小時和聽眾鏈接不脫落。通過新媒體的互動平臺,《律師說法》不僅實現了法制宣傳、信息發布、訴求回應的立體網絡,還通過熱點案件評說、法律故事點評等互動方式,提高了公眾對法治的參與度和關注度。同時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聲音傳送方式,實現聲音、文字、圖像多位一體的表現形式,使內容變成了“活物”,聽眾非常喜聞樂見。為了進一步增強廣播節目與群眾的互動性,更好地服務于民生需求,《律師說法》還舉辦下基層活動,走近聽眾身邊互動,面對面解答聽眾的法律疑難。
創新才能給社教節目帶來不竭的動力,鎖定聽眾才能推動廣播電臺展現永恒的魅力。借助移動互聯網把聲音傳遞給聽眾并牢牢鎖定聽眾才是廣播社教節目的發展趨勢。未來,張家港電臺還將繼續堅持以聽眾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將“立足優勢·內容精品化”“注重體驗·聽眾用戶化”“拓展渠道·分發多元化”,作為廣播社教節目突破和嬗變的驅動力。在新媒體環境下,挖掘廣播最大的潛能和優勢,竭力追求社教節目在輿論宣傳高地風生水起、大放異彩,從而體現主流媒體的社會傳播價值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