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紅
(作者單位:新疆電視臺)
新聞采寫過程中運用逆向思維的效果與作用探討
楊 紅
(作者單位:新疆電視臺)
新聞采寫是整個新聞工作展開的關鍵環節,決定著新聞工作成效。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新聞采寫人員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光有扎實的文字功底、善于捕捉的洞察力遠遠不夠。在新聞媒介競爭日漸激烈的今天,新聞采寫人員要在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善于轉換思維,運用逆向思維進行采寫,提高素材編輯與寫作的水平,提升整個新聞編輯工作的水平。
新聞采寫;逆向思維;效果;作用
新聞采寫,籠統意義上是指新聞編輯工作的采訪與寫作工作,其中“采”講求“深入”,“寫”講求“文辭”,只有將兩者通力合作,共同作用才可保證新聞編寫的質量[1]。在大眾媒體競爭激烈的今天,新聞媒體受到嚴重的沖擊,新聞采寫工作者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逆向思維的發展與運用在新聞采寫中日漸突出,并慢慢發展成為采寫工作的金科如律。逆向思維是指轉換思維,將司空見慣的觀點或事件以反向的角度進行思考,并加以有機整合的過程。在新聞采寫過程中,采寫工作者巧妙轉變思維模式,運用逆向思維將客觀的新聞素材以全新的方式呈現在公眾視野中,可進一步挖掘出新聞中的價值,引導公眾關注社會、關注人性的發展。
逆向思維,顧名思義就是在打破常規思維模式的桎梏下,從反方向的維度對事物、觀點進行思考[2],以新穎的方式呈現相同的內容,以直觀刺激給予受眾不一樣的體驗。逆向思維也稱求異思維,在應對司空見慣或約定俗成的事物、觀點時,為進一步深入探究內在的價值與意義,引導人們深層次地思考生活、世界,可從相反面找尋新的突破口。“與眾不同”“反其道而行之”等詞語表達的意思與這一理念正好一致。逆向思維皆可適用于各行各業的發展,其作用于意義也十分重大。有研究表明,當應對同一事件的特殊問題時,若個人可打破常規,從反面往前推斷思考,那么問題解答就相對比較簡單。在新聞采寫工作中運用逆向思維,可從深層次挖掘新聞背后的價值,還原真實新聞背后的人生思考,讓公眾可真切感受到社會的真善美、假丑惡。
新聞最為突出的兩個特征就是真實性與客觀性,如此則要求新聞采寫工作者應注重提升綜合素養,充分發揮自主創新精神,將新聞報道真實呈現在公眾視野中。借助逆向思維,新聞采寫工作者在面對同一事件或觀點時,可嘗試著站在反方向的思維中挖掘新聞內容的價值體現。
2.1運用逆向思維,挖掘出最具價值的新聞
新聞最講究實用性與及時性,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大小事不斷,公眾最為關注的是哪些話題、哪些領域,以及最期待看到的是哪種新聞模式,都值得新聞采寫工作者進一步思考。在此情況下,采寫工作者應注重轉換思維模式,運用逆向思維從反方向進行思考,跳出思維牢籠,挖掘出最具價值的新聞。
比如:在去年,在某地出現志愿者在多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現象。志愿者主要是面向孩子的需求,有針對性從課業輔導、心理指導、活動組織等方式開展志愿服務。當時報社以及各大新聞媒體對此并不加以重視,關于上述志愿活動的報道更是寥寥無幾。實際意義上,在社會主義精神建設的大背景下,社會更加應提倡幫助他人、樂于奉獻的精神品質。志愿者在社區內自愿為孩子提供幫助,在學習、心理、身體鍛煉等多方面上給予指導,促進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這不正是在弘揚中華傳統的文明嗎?新聞采寫工作者應對類似事件加以思考,找出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志愿服務活動在部分城市已發展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然而在另外城市,社會群體中互助、互愛的現象并不盛行。簡單的志愿服務活動背后,是人性的宣揚,是道德在進步的體現。因而,采寫工作者應有效運用這類生活素材,從反方向的角度進行逆向思維。
2.2運用逆向思維,翻新新聞中的價值意義
新聞講求內容的新穎性、事件發生的及時性,然而社會正能量、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的相關報道是必要的[3]。實際上,新聞更注重將時新發展的事件來不斷深化,構建社會主義價值取向。換言之,助人為樂、積極進取等精神理念是永不過時的價值追求。因而,在應對新聞采寫時,工作人員應注重突破以往的思維方式,從逆向思維角度出發,將舊新聞加以改變,應對時代的發展要求體現不同的價值取向。
比如:在一新聞報道中,一村委干部因大量盲目砍伐森林用于修建公路而被判刑。事件發生之初,各大報社大肆報道,重點突出干部為人們貢獻、考慮的作為。之后,該新聞慢慢淡出公眾視野中。新聞采寫工作者應注重將此新聞加以利用,并運用逆向思維深入分析其中的價值取向,讓公眾對此進行思考。經過多方面的了解得知,新聞發生在偏遠的山區里。小至當地民眾,大至村委干部,他們的法律意識較為薄弱,且對基本知識不了解。在一心想建設公路的驅動下,毫無概念地觸犯法律。上述現象普遍發生在部分偏遠的山區,因而加強法律意識的提升是極為重要的。采寫工作者可就“情感”“法律”兩角度出發,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就問題提出可行性策略,引起社會對偏遠山區的關注。
2.3運用逆向思維,深挖新聞中的價值
新聞在公眾視野中的關注度取決于新聞本身的價值,若新聞本身價值較小,那么公眾對新聞關注度相對較低;若新聞切實與公眾的生活、價值取向、對生活的思考有著緊密的關系,那么受眾對此的關注就相對較大,且會在新聞報道的影響下有所作為[4]。因而,采寫工作者應注重運用逆向思維,切實貼合現實生活的價值取向,力求在微小新聞事件中深挖出其中的價值,引起社會的關注,為社會進步、道德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能摸摸火車嗎》這一篇于1996年9月發表在《江西日報》的小新聞,在新聞界堪稱是小新聞、大意義的典型刊本。1996年的9月6日對于江西老區而言,是個十分重大的日子。在行文中,文章作者對其采寫工作是這樣描述的,“首先在出發前做好大量充分的準備工作(京九鐵路通車的資料),并有針對性就收集的資料反復進行推敲。在實際采訪中重點采訪當地的群眾,收集感人的故事......”這一篇成功的報道中,采寫工作者并沒有過多地從正面描述京九鐵路在建設中的艱辛,而是借助周圍群體之口表達成功的不易。在整篇行文中,作者花大量的筆墨重點描述在此過程中人們對鐵路通車的期待、將要通車時的激動與感恩心態,在日常小事、普通人的世界里看世界。正是運用逆向思維,從細微處見真情,于細枝中現感恩,如此才可有效打動受眾的內心、情感,讓公眾引起關注。
逆向思維在改變以往傳統的新聞報道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新聞編輯注入新鮮的血液。在新聞報道中,事無關大小,應注重新聞背后人性與情感的價值。實際采寫工作不僅是簡單的采訪、編輯工作,更應是洞察生活的一種方式,將生活中的人性以點滴事件呈現在公眾視野中。隨著時代的變化,采寫工作者在轉變思維模式進行思考的同時,還可借助逆向思維深入探究并思考新聞背后的價值與意義,讓公眾能更加深刻感受社會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運用逆向思維思考更是可進一步提升整個新聞編輯的工作質量。
[1]劉莉.新媒體技術背景下記者新聞采寫活動多角度思維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6(7).
[2]姚小利.新聞釆寫過程中運用逆向思維的效果與作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5(1).
[3]董麗新.新聞采寫中的逆向思維[J].新聞傳播,2014(1).
[4]崔偉.逆向思維在新聞采寫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