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麗麗
(作者單位:鄭州青花之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電視音樂節目的制作策略分析
賀麗麗
(作者單位:鄭州青花之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音樂節目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平民化卻又不失其高雅,是電視節目的不容忽視的方向。我國在電視音樂節目制作上一直爭取與國際接軌,并在本土化策略上進行改進,其中一部分節目已經取得成功并得到很多人的認可。本文總結目前電視音樂類節目的形態和現狀,為電視節目的制作提供對策。
音樂類節目;節目形態;節目現狀
近年來,以一部分電視音樂真人秀為代表的電視音樂類節目百花齊放,從各個角度去深入挖掘音樂類節目的表現形式,既在一批受眾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新興媒體與電視媒體的競爭中取得了優勢。但這些遠遠不夠,要想把握音樂節目的制作策略,為電視音樂節目健康發展之路提供建議,就需要對我國當前音樂類節目進行形態和現狀分析。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電視類音樂節目打破了人民心中對與電視音樂節目的認識,從最早的選秀類節目《超級女生》的火爆,到最近剛剛開播的《蒙面歌王》第二季,都是圍繞音樂這個主題開展,通過復雜多變的表現形式,既為觀眾帶來的是全新的感官享受,也為音樂的宣傳和電視節目的制作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內容。
電視音樂類節目由來已久,很多頻道也設立了音樂頻道來單獨播放歌曲和歌曲相關的產業。早在2004年,湖南衛視通過改進國外超級選秀類節目,并進行本土改進,推出了《超級女生》這檔欄目,不但成為了選秀類節目的一枝獨秀,而且開創了國內音樂類節目的制作先河,引起了各大電視臺對音樂類節目深度挖掘的興趣。
從2006年起,國內電視類音樂節目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以模仿選秀類為主題,以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成了音樂類節目的制作手法。通過層層選拔,評委和觀眾互動參與投票,這種打怪升級似的方式的到了觀眾的認可,既提高了收視率,也收獲了更多的商家贊助,對電視臺而言,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以網絡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電視媒體帶來了很大沖擊,優秀的網絡音樂發展傳播更加迅速,加上一般的音樂類節目制作手段粗糙,為觀眾帶來的影響不夠深刻,電視音樂節目也遭受著許多詬病。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在全球化影響下,國內外優秀類節目都會進入觀眾的視野,許多電視臺便利用這一優勢,引進國外優秀電視音樂節目并加以改進,制作出了許多本土化的音樂類節目。
影響電視音樂節目的發展的因素很多,但怎樣把握電視音樂節目的制作策略,是電視從業者關注的話題之一。從實際來看,以往克隆式的方式,即完全模仿國外或者國內較火的音樂類節目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節目質量不高,觀眾難以養成觀看習慣。這種只追求價值觀的后果為電視臺帶來的是不注重價值觀的發展,使電視節目逐漸失去觀眾市場。要想發展電視音樂類節目,讓電視音樂類節目更加絢爛奪目,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把握。
筆者認為,在網絡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首先,電視音樂節目的發展首先要整合網絡資源,把握時代特性,對音樂節目進行定位。現如今,與音樂有關的活動、音樂作品的展示等在網絡上的速度要大大快于電視,網絡化也必定是音樂電視類節目的發展趨勢,是傳媒技術的發展方向,只有與網絡資源相結合,才能制作出更加符合大眾審美觀點,滿足特定受眾的節目類型。其次,需要深入挖掘音樂類節目的娛樂元素,尋求節目的創新發展。從近兩年發展起來的音樂類節目發現,關注點已不單單是歌曲本身或歌手本身,而是向觀眾展示一首歌曲制作的諸多環節,從而達到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的錯覺,如《我是歌手》。再如《蒙面歌王》,除去歌曲本身,評委和觀眾的互動大大增加了節目的觀賞性和娛樂性,為節目帶來了良好的收視效果。
再次,利用明星主持人或打造更多元化的主持風格,也會為電視音樂節目帶來不一樣的效果。例如,《中國好聲音》的主持人華少,通過其特有的個性主持風格,迅速火遍全國,也為節目的宣傳帶來更加有利的效果。再如,《我是歌手》讓來自不同地區的歌手充當主持人,本身也為節目帶來了更多元化的色彩,非專業帶來的互動增強了節目的樂趣,這些都是好的效果。最后,把握播出時間,選擇合理的播放時段和時長;音樂類與情感類節目的相結合共同表現;提升文化品味,增強社會價值等,這些手段都是打造不同類型電視音樂節目的手段,也會帶來不一樣的觀看效果。
回顧我國電視音樂類節目的發展歷程,從無到有,從形式單一到豐富多彩,這期間經歷了多次的改進和磨合。當下,音樂類節目方興未艾,整體上也都呈現出積極向上的健康形態,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娛樂消費市場逐年增大,也預示著國內需要更多更具有新意的電視音樂節目。但只有正確把握受眾,從節目內容和創意入手,不斷探索和積累經驗,才能使我國的電視音樂節目長存。
賀麗麗(1976-),女,河南許昌人,本科,研究方向:電視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