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霞
(作者單位:青島農業大學)
電視專題片的懸疑手法解析——以《走近科學》為例
吳淑霞
(作者單位:青島農業大學)
一提到懸疑手法,可能大家都會想到希區柯克的各種大片,劇情跌宕起伏,音樂震撼人心。但作為電視專題片,《走近科學》雖沒有故事情節的鋪墊,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依然做到了懸念十足,對觀眾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沖擊。《走近科學》作為電視專題片,人們對其褒貶不一,但是其中懸疑手法的運用卻是極具特色的。本文通過對《走近科學》欄目的分析,淺析電視專題片中的懸疑手法運用,對故事片懸疑手法與電視專題片懸疑手法進行區別。
電視專題片;懸疑手法;走近科學
在《舌尖上的中國》盛行的今天,平鋪直敘的電視專題片屢見不鮮,人們往往被那些唯美的鏡頭、恰到好處的光,以及烘托主題的音樂所吸引。作為電視專題片中的一枝獨秀,《走近科學》在設置懸念的同時,做到了總懸念和小懸念之間的相互呼應,其撲朔迷離的劇情讓人欲罷不能。將觀眾帶入一又一個引人入勝的場景,盡情感受故事的矛盾沖突。
然而,電視專題片的懸念制造和故事片的懸念制造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懸念制造產生的效果以及需要產生的效果也大為不同。電視專題片應該如何制造懸念,懸念是不是應該把握一個“度”,都是需要探討的。
“走近科學”是帶人“走近”科學,是帶人近距離接觸科學、了解科學,這是欄目宗旨也是欄目的目標。通過尋找生活中科學事件,選擇大眾在生活聽到或者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并以科學的方式加以解決。既保證節目的新鮮,又傳播科學知識。懸念的制造是《走近科學》的一大特色。《走近科學》作為科教類的節目,將內容故事化,設置一個又一個懸念,吸引我們不斷探索。
2.1電視專題片為何要引入懸念
電視專題片的特點是具有敘事性,敘事性的存在如果毫無懸念,就會變得平淡無奇。電視節目如果想被觀眾所接受,就應加入懸念,使其更具有說服力。懸念的應用可以提高整體的競爭力,為電視專題片增色。
2.2電視專題片中設置懸念的位置
第一是導視部分,這一部分起到了對整片有著概括宣傳的作用。例如,在《走近科學》之喀納斯湖水怪一期節目中,將捕捉到水怪的視頻以及動畫還原剪輯在一起,加上目擊者的陳述,將整個片子的懸疑基調奠定了起來,引起觀眾的好奇。
第二是在標題部分,同樣以《走近科學》之喀納斯湖水怪為例,題目會立馬讓許多觀眾引發聯想,設置懸念,得到良好的效果。
2.3如何設置懸念
第一,要設計一個總的懸念,總懸念可以表達主題思想,可以突出節目的著重點,擔負著框架的作用。
第二,設置小懸念。小懸念的存在為故事情節增加趣味性,使情節得到鋪墊。如今的電視專題片的情節會復雜,需要一些小懸念來引起觀眾的興趣,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呼應主懸念,使觀眾具有一定的緊迫感,從而達到懸念的效果。
2.4懸念的技巧
第一,保證懸念的不拖沓。從懸念的出現到懸念的解除,間隔的時間不要過長。電視專題節目的結構可以像如相聲一樣,一個包袱接一個包袱抖。每個都抖得響亮,保證事件的暢通描述。
第二,出現具體的懸念。具體化的懸念給觀眾帶來的就是更加刺激的矛盾沖突。
3.1內容獵奇,科技含量低
《走近科學》有時為了使節目故事更具戲劇性,會選擇奇聞軼事,有一期節目講UF0,從頭到尾都在大肆渲染神秘感,讓人認為UF0是真實的,最終話鋒一轉,指向了攝像頭的問題。 過于夸張渲染,沒有任何營養,科技含量極低。
3.2單一的敘事結構
《走近科學》的敘事結構較為單一,多是按照時間線的發展進行的,從開始的案件發生,目擊者描述情況,到后面的專家研究,再到最后的主持人進行總結,循序漸進,整體的結構和氣氛基本一致。
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人們對電視專題片的要求越來越高,《走近科學》作為一檔長期熱播的電視專題片,可見其用心之處。節目有缺點也有亮點,而懸念的加入可以使人們得到極大的滿足,如何靈活運用懸念設置手法更是需要仔細研究。總而言之,解鈴還需系鈴人。懸念就是這么美妙,就是這么讓人欲罷不能,當懸念解開那一刻,即是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享受那一刻的美好,享受電視專題片精心為觀眾準備的大禮。
[1]王心語.影視導演基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2]史蒂文.卡茨.場面調度 影像的運動(第二版)[M].陳陽,譯.北京: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
[3]牛哲.欄目化紀錄片懸疑手法探析[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3.
指導老師 :馬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