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作者單位:泗水廣播電視臺)
從人文精神探索中國紀錄片的發展趨勢
張 宇
(作者單位:泗水廣播電視臺)
本文將人文精神作為切入點,將紀錄片的發展歷程與人文精神的演進結合起來,同時,立足市場需求,簡要提出紀錄片人文精神傳承與紀錄片創作的發展要點,力求使紀錄片在保持自身品格的同時,保持現實生存,實現健康向上發展。
紀錄片;人文精神;發展
紀錄片的明確概念源于法國,意為具有文獻資料性質的影片。實質上,電影在誕生之初就屬于紀錄片的范疇——法國盧米埃爾兄弟在1895年拍攝的《工廠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電影,在現在看來,都是一種紀實性的影片。20世紀20年代,英國紀錄片運動的發起人格里爾遜對正式提出“紀錄片”這個概念。他給紀錄片下的定義是:對真實事物做創意處理。在他提出的定義中,一直強調兩點:一是真實,所取材的對象必須是真實事物,要對電影的認識功能有足夠的重視,同時,紀錄電影創作的過程中,重點強調面對現實,剖析社會問題;二是“創造性地處理生活場景”,即在創作中可以在不影響真實性的情況下對實物進行創意處理。
人文精神作為一種對人生意義和人類社會發展目的的關懷,是對人的價值、意義和對人類命運的關注,也是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追求。由此,在紀錄片中,人文精神則被展示為創作者對被拍攝、被反映的群體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文化上的思考或反省。但換個角度來說,因為創作者主觀意識與團隊創作意圖的影響,紀錄片也只能從生活片段反映出相對的真實,由此不難看出,紀錄片是一種模糊的概念;在通過不斷完善紀錄片定義,推動紀錄片發展的同時,紀錄片所承載的人文精神也在不斷演進。
讓人們從不同角度了解人生,了解社會,是紀錄片的價值所在,而“解釋歷史、闡明抉擇、增進人類之間的相互了解”[1]則是紀錄片的使命,紀錄片最重要最核心的價值主題始終是“人”。
從早期單純的新聞紀錄電影,到以宣教為目的的主題先行式影片,再到巴贊紀實理論的傳入,使創作者將目光聚焦到普通百姓,形成了再現原生態生活的紀實風格。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到現在的這段時間,大眾文化紀錄與獨立制作成為主流,制播分離也逐漸為紀錄片的傳播提供施展了平臺。以《生活空間》為代表的大眾紀錄片使紀錄片的概念深入人心,《流浪北京》《最后的山神》等新紀錄片引發了人們對人生的深度思考,一批獨立制作團隊對邊緣文明或邊緣生命的關注,充滿了對人及人類文明的熱忱關注。
縱觀紀錄片人文精神的演進歷程,可以直截了當地看出人文精神從籠統意識向普通大眾靠攏的傾向——關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與情感,客觀理性地反省理想人生與社會的缺失成為紀錄片人文精神的主題。隨著這種創作意識的不斷普及,那些擁有人性內涵和人文價值的題材越來越受到創作者的關注,對理想人生及社會缺失的思考成為此類影片的共同點,至此可以看出,從紀錄片的初始發展到今天,人文精神經過漫長的演進最終以自覺的狀態展現出來。
隨著人文精神與人文關懷的演進,紀錄片已經成為表達和宣揚這些觀念最主要的途徑。暫且不談電視、網絡等諸多播放平臺的普及使紀錄片越來越貼近群眾,單從紀錄片本身來說,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將目光聚集到貼近生活的題材,對百姓生活與情感的關注,引發諸多對理想人生、理想社會缺失的省悟與思考。但紀錄片作為一種影片類型,始終要面對市場,如何讓紀錄片更好地完成承載人文精神的使命,追尋自身的品質與格調,是紀錄片發展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紀錄片并非只有一種模式,在創作風格、理念和手法上的不同也會使紀錄片本身產生不同的觀感,雖然每個創作者都可以按照適合自己或者自己的想法完成自己的作品,但是一旦紀錄片面向市場,創作者本身也會受到來自相關方面或大或小的影響。按照不同的需求,可以將紀錄片大致分為宣教型、審美型和消費型。實際上,不論哪種類型,重點要在傳遞意圖的過程中,加入新的理念與手法,不論在創作風格、題材甚至美感、結構方面,都要將滿足受眾的觀感、引起受眾共鳴作為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真正的賦有生命力的影片。
其次,改革開放以來,國外媒體制作的紀錄片也在逐步進入中國市場。只有將我國自身的傳統文化,獨特的人文思想與古老東方的文明精神融入到紀錄片,才能做出與眾不同的、賦予獨特人文精神與美學思想的影片。
雖然大量精力的投入和精良的制作,會給紀錄片的品質做出一定的保證,但要想真正獲得好的回報和市場,只有在推廣和發行上下功夫。紀錄片應該在前期策劃使就將如何推廣發行納入討論,將各項制作或技術的國際標準考慮進去。在成片后,應該做好宣傳工作,利用發行預告片的手段引起受眾觀看影片的興趣。當然,制播分離體制的實行也為紀錄片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前景;同時,為了開拓生存空間,規模化播出平臺是不可缺少的——不斷播出優秀作品,培養一定的受眾群體,這樣才能拉動市場的有效循環。因此,我們相信,隨著紀錄片自身使命的不斷完成,以及客觀上全民素質的不斷提高,紀錄片與觀眾之間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交流。因此,在今后,紀錄片定將大有作為。
[1]步長磊,徐英.從選題看紀錄片如何記錄河南[J].電影評介,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