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蔚
(作者單位:鄭州電視臺)
電視臺記者獲取新聞線索的有效途徑研究
張蔚蔚
(作者單位:鄭州電視臺)
新聞線索在于發現,善于發現線索也是新聞記者的一項基本素能。在電視新聞線索獲取上,每一位記者都要善于拓寬新聞源,拓寬新聞線索渠道,并從中發現和挖掘有價值的信息。隨著現代媒介融合局面的形成,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更需要增強自我的新聞敏感力,提高自我新聞線索獲取效率,為電視新聞傳播提供可靠、豐富的新聞信息。
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線索;獲取途徑
電視媒介在新媒體融合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沖擊,而電視新聞記者如何從自身媒介特點上,挖掘新聞線索,提升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新聞線索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在以移動終端為特色的自媒體平臺上,面對人人平等的話語權及快速、高效的新聞傳播,電視新聞記者更需要轉變觀念,提升自我新聞識別力、嗅覺力和發現力,拓寬新聞線索的獲取渠道,為電視媒體注入新鮮的活力。
新聞線索是開展新聞報道的重要前提,正如麥爾文·滿切爾所提出的“消息來源是記者的新聞血液”。在《新聞學簡明辭典》中對“新聞線索”的界定為“新聞事件發生的訊息或信號,是新聞記者開展新聞采訪的出發點?!毙侣劸€索的存在方式是多樣的,有的新聞線索較為完整,有的新聞線索較為粗略,要么是一個現象,要么是一句話、要么是一個數字等。在紛繁復雜的新聞來源中,新聞線索來源具有廣泛性。例如,生活中記者所聽到的一則消息,其本身與消息背后的淵源關系往往是新聞線索的來源。黨政機關發出的決策、文件、報告等信息,其中可能蘊藏著重要的新聞線索;在日常聊天中,在城市、街區、公園、飯館等地方,隨時都可能發現新聞線索;聽廣播、看電視、讀本書也可能發現新聞線索。新聞線索具有不確定性,新聞線索本身多為未經證實的事實,這些線索可能是虛假的傳聞。因此,對于新聞記者來說,不僅要善于挖掘新聞線索,更要辨析新聞線索的真偽。
對于新聞線索的挖掘與發現并非無章可循,作為新聞記者,可以從多種渠道來捕捉新聞線索。一是從政治嗅覺中來發現。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會議中,記者要善于辨別和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線索,要能夠從現象中看到本質,能夠從小事中洞察線索。例如,在黨政各級工作總結、簡報等材料中,對比不同數字的變化,從各類雜志及新聞報道中,來對比文字材料的差異性,從而梳理出新的有價值的線索。二是要快速掌握新媒體技術,從網絡化新聞資訊中發現新聞線索。隨著自媒體平臺的發展,越來越多民眾不僅成為新聞的受眾者,也是新聞的發現者、傳播者,通過參與和了解大眾新聞資源,積極提升新聞敏感力,從民眾的想法、見識、心聲中來提煉新聞線索。當下,各類新聞傳播媒介的融合發展,報紙、電視、廣播和網絡等新聞資訊鋪天蓋地,新聞記者要善于從中發現線索。三是拓寬人際交往圈,留意身邊的事。朋友是記者新聞線索的富礦,也是發現線索的重要渠道,新聞記者要積極拓寬自己的朋友圈,尤其是在自媒體環境下,構建自我交際群,從不同領域、不同人群中來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四是關注社會生活,并融入其中。生活是新聞的發源地,新聞記者要深入社會生活,并從中發現新聞線索。融入生活,就是要貼近群眾,走進不同人群的生活里,從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從中發現變化萬千的有價值的線索。只有從群眾的視角來觀察周圍的世界,來關注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才能更好地發現新聞素材。
要想快速發現新聞線索需要具備敏銳的新聞意識,而新聞意識則需要在實踐中培養。新聞線索無處不在,而記者需要敏銳的眼光。同樣的新聞事實,如果缺乏新聞的慧眼,即使是擺在面前的新聞線索也會視而不見。如記者去采訪某明星的演出活動,而當劇場掛出“因故停演”牌子時,有的記者會放棄采訪,有的記者卻敏銳地發現,明星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一種新聞。所以,培養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力,要注重“記者意識”的挖掘,要善于從所見所聞中,對照分析與思考。此外,要加強自我專業素養學習,提升自我知識技能,特別是在網絡媒介環境下,要從日常新聞的發現過程中,增強對新聞事實真實性的辨析能力,防范虛假新聞的傳播。另外,新聞線索的發現需要做到“眼勤、手勤、耳勤、腿勤”,不能一味地等新聞,要關注周邊的人和事,要關注百姓的話題,要在尋找和發現中不斷提升“記者意識”,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以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來捕捉所有可能的新聞線索。
[1]邱瑋琨.探索電視記者獲取新聞線索的有效途徑[J].新聞傳播,2014(3).
[2]郭志偉.廣播電視記者獲取新聞線索的路徑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5(14).
[3]王大志.電視新聞記者如何抓“活”新聞[J].記者搖籃,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