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的轉型之路
李一凡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播媒介也進行了開拓性的變革。電視作為傳統媒體的主要形式,在很多時候都是人們進行娛樂活動的首選。但新媒體的到來,使電視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約。在網絡空間里,人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主動地選擇信息,這是電視節目受到挑戰的主要原因。另外,傳統電視節目中的定位不準確、節目經營推廣方式沒有創新性等問題都亟待改變。本文針對傳統電視節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探討其轉型之路。
新媒體;電視節目;轉型
雖然我國電視節目的類型多樣,內容豐富,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與弊端。在當前綜藝節目盛行的時代,電視節目的劣勢主要表現在形式太過集中,缺少節目的具體內涵,只是一味地將別國的產品版權買斷,沒有與自身的文化相結合,商品氣息太過濃重等。
1.1模仿類節目過多,缺少原創性
以中國的綜藝節目為例,我國許多綜藝節目都離不開對別國的借鑒與照搬,很少有真正屬于自身的基因。例如,“中國好聲音”是源自于美國的“美國好聲音”,湖南衛視播出的“爸爸去哪兒”是對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的版權買斷,而在國內相當火爆的“奔跑吧,兄弟”是對韓國綜藝“Running Man”的版權買斷,甚至連其中的游戲都是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形式的改變。而只靠引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想要使電視節目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離不開思路上的創新。
1.2節目過度娛樂化,缺少內涵
目前,我國許多節目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不是在節目內容上進行創新,而是將許多成熟綜藝節目的項目照搬過來,完全沒有體現新意與內涵。大多數綜藝節目都只是以自認為搞笑的幾個冷笑話作為開端和結尾,甚至以一些十分低俗的內容吸引觀眾眼球。另外,還有一些節目通過揭露嘉賓的隱私作為炒作點,使電視節目太過商業化。最重要的是,很多商家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會讓演員在節目中重復自己的廣告,這樣會帶給觀眾們心理上的反感,不利于電視節目的進步。
2.1重新塑造節目定位方式,促進節目轉型
提到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的轉型措施,對節目進行正確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如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原本是著重表現山東省民生民情訪問,但在山東電視臺的引領與主導下,進行了重新定位。首先,將節目的類型與內容進行擴展,將節目向多方面進行推廣,滿足人們的實際要求。推出了《新聞女生組》《今日報道》等新聞節目。其次,該節目在定位時,搜集對地區人民的意愿與想法,使節目全面面向新媒體環境。他們在網絡上創建了一個微信平臺的公眾號,及時查看受眾回饋,在此基礎上對節目進行準確定位。
2.2對節目的整體部分進行策劃,促進節目轉型
策劃是節目轉型的關鍵部分,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在轉型方式的創新上,就將節目策略的部分結合了進去。以“秀才來了”為例,它是山東公共頻道的金牌節目。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它只是一檔普通的脫口秀節目,但是在內容上卻有著極大創新點。第一,它還是以“民生新聞”為主,但不同的是它將十分無趣的新聞以脫口性的形式進行表達,這樣就以讓觀眾感覺到“與眾不同”,這種不同之處體現在它的幽默性與語言的犀利上。第二,它的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整個新聞在策劃上都抓住了一條主線,那就是“秀才”,它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來對新聞事件進行評論,其中加入一個人與之辯駁,給觀眾更加全新的感覺,將事件演繹得惟妙惟肖。
2.3對節目經營推廣方式進行創新,促進節目轉型
傳統的節目推廣方式一般都非常片面,大多都是用打廣告的辦法來進行。但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則不同,它利用現有的新媒體環境圈定更多的觀眾人群。例如:此節目在微信平臺上設立的公共圈,將節目中的一些創新點與事實都進行滲透新的傳播。觀眾可以對感興趣的內容即興檢索,查找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第二,該節目還在網絡媒體上設立了自己的官網,為觀眾更方便地了解節目內容創建了有效的平臺。
現如今,電視節目中面臨的挑戰眾多,轉型之路勢在必行。各電視臺要從節目定位、策劃、宣傳與互動模式這幾個方面入手,將新的電視節目理念進行推廣,不僅要做到形式上的創新,還要在內容上進行突破,為我國電視節目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胡智鋒,周建新.新媒體語境下電視節目生產的發展空間探析[J].視聽界,2014(5).
[2]戴雅楠.三網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的市場創新策略[J].企業導報,2015(3).
[3]何競平.新媒體時代的電影營銷策略——以《爸爸去哪兒》為例[J].中國電影市場,2014(9).
[4]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