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呈杰+王冰


《陽關三疊》
2015年6月,第50屆意大利國際繆斯獎在佛羅倫薩揭曉,來自中國的王宏劍榮獲了其中的埃拉托藝術獎項。
這是該獎項創辦50年來,首次迎來亞洲獲獎者。當細讀歷屆的獲獎名單時,發現繪畫大師馬克·夏加爾、雕塑大師亨利·摩爾等同在其列,方知分量輕重。
美術之路的開始
每個人誕生到世界,都掌握了一種天然的表達工具:涂鴉。當它走向深入時,便延伸出繪畫的藝術。王宏劍出生于河南、山西、陜西三省的交界地靈寶,小學一至四年級都是在鄉村度過的。平靜、單調的生活,因為對繪畫的興趣平添很多快樂。憑借著天分與熱情,在那個幾乎只靠自學的年代里,他不僅畫得好還練得一手漂亮的美術字。每每遇到活動,都成為宣傳的骨干力量。在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前,已創作、出版了一本革命題材的連環畫。
1977年,動蕩的政治運動結束了,大學恢復了招生。王宏劍填報了河南大學美術系,并順利考取。這個決定不僅遭到了家人的反對,連平日欣賞他的老師也扼腕嘆息,大家都認為以他優秀的文化成績,完全有更好的選擇。但他不以為然:“人生,尤其是二十歲,做一種判斷是非常重要的,它關系到你的一生能否在專業上有所造就。我思考了很長時間,決定把喜歡的專業當第一目標。”除了對藝術本身的熱愛,繪畫還有一個非常吸引他的理由:它不像創作樂曲,需要舞臺和樂隊的協作;也不似科學研究,需要設備和機構的支持。“繪畫是一件完全獨立的工作,只要你認真對待,結果是可控的?!?/p>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這份明智建立于王宏劍對自己的了解:他深信自己不會怠慢天分,會努力交出滿意的答卷。冷靜與成熟,也使他鮮少受到外界干擾:即使在美術思潮涌動的年代,也并未在眼花繚亂的風格間淺嘗輒止,而是通過對照和西方經典作品的差距,彌補自己的不足。這為后來實現創作的自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后守護鄉土的詩人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迎來了蓬勃發展。當觀念主義盛行時,王宏劍默默選擇了背向的路,他說,“藝術誕生于情感,毀滅于觀念?!敝挥泻退枥L的對象保持一種平視的感覺,才會充滿真摯的感情。
他將視線落在了最熟悉的鄉土題材上。他的童年就在農村度過,看到的是那里的風景和人,他們的喜、怒、哀、樂陪伴他成長。“那是人生最敏感的時期,也是最重要的時期。當生命像白紙一樣單純時,任何一件事都可能造成極大的震撼”。過往的生存體驗,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1974年起,他在插隊的村子又停留了4年。此時,已為青年的他,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與理解。農村不僅是一個地域的符號,更是一塊內心的歸屬地。他來自于此,懂得其中的情意和艱難,那些曾觸動他的點滴慢慢發酵、升華??v使多年后,閱歷更加豐富了,也遠不及這段回憶的濃度。
20世紀80—90年代,王宏劍憑借鄉土題材的《奠基者》、《冬之祭》、《陽關三疊》等一系列大型創作,屢次引起爭議又屢次獲獎,成為了現實主義繪畫的重要代表人物。作品《陽關三疊》,以90年代初發生的農民工進城大潮為背景,描繪了眾生百態。畫家巧妙地將熱鬧的車站置于荒涼的戈壁,清寒的天際占據了畫面的大部分,形成靜穆、沉靜的基調。地平線上,不同地域、不同視點的人物構成了關外長城;成為畫面中鮮活、動態的元素。這一靜一動中,使觀者的感受富有層次。晨光中被照亮的586站牌,正代表著那個年代最先進的信息處理器,像一個微縮的時代符號。題目《陽關三疊》,靈感來自于唐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但在這幅作品中,農民工進城已是歷史不可逆轉的潮流。他們的“西出陽關”也不再是舊時的艱辛、落寞,而是滿載對新生活的希望。
“小作品要畫生命的記號,大作品就應該是時代的記號?!蓖鹾陝αη笤谄届o的述說中,去觀察和反映社會的變化、群體心態的變化。自1991年起,每年春運期間他都去火車站采風,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形象素材,更是對一個時代變化的親歷。直到1999年,這幅歷經近十年構思和沉淀的作品,才得以完成。而這種自時間中走來的作品,在漫長的時間長河里才站得住腳:它飽含了作者的思考與心血,像一段被“捂熱”的時光,充滿精神的魅力。
平凡生活的史詩

《天下黃河》

《奠基者》
在王宏劍的作品中,很少出現戲劇化的場景或激昂起伏的情感。反而在客觀的敘述里,令作品獲得了真實的力量,帶有一種超越時間的共鳴。他不僅在小作品中深入刻畫人物的個性,展現人性的關懷,更敢于挑戰大型創作:無論是《孟良崮》中普通的農歇場景,還是《天下黃河》中的負重勞動,在他筆下都突破了再現的局限,透露出宏大的追求和史詩般的磅礴。具象描繪下,是畫家對人性命運的思考和關注。
提及這些每每耗費五到十年的創作,畫家內心是一種滿足:“寫一首小曲子,怎么能和交響樂比呢?群像是大作品,對綜合駕馭能力要求很高。但正是有難度,才值得去挑戰?!痹诶L畫的境界上,他贊同詩人王昌齡的觀點,認為“物境、情境和意境,三者缺一不可”。這就要求作品不僅具備純熟的技法,更要能引發觀者聯想:“這非常重要,畫不僅僅是美的,美之后還有聯想的空間和哲理性的思考?!?。為了避免落入單純的民俗畫,他將生活中吸取的養分與藝術充分聯系:無論是傳統文化中的哲學、詩歌、行事法則,還是數學中的方程式,物理中的離子狀態,音樂的律動與節奏,似乎都在他的繪畫中找到了呼應。
王宏劍的精神扎根在豐厚的土壤之中,根系發達。而廣泛的涉獵或許并不為解決具體的問題,卻無形中提升了創作者本身的素養和精神厚度,最終成為作品中意境的來源,成為一幅油畫的精神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