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6-03-04/ 第03版面/新聞背景 /作者: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寧
隸屬于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于當地時間2日發布報告,分析中國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的考慮因素、前提條件以及面臨的挑戰,稱中國可能會先后在西沙和南沙建立兩個防空識別區,而菲律賓向國際法庭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進展情況,將對中方的決定產生重要影響。
這份15頁的報告題為“防空識別區最新進展:東海防空識別區落實情況,南海的未來發展與對美國的影響”,作者是該委員會安全與外交事務政策研究員邁克爾·皮爾格。
報告稱,最近兩年,國際社會對中國是否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的討論和研究一直沒有間斷。很多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在南海增加軍事存在,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設南海防空識別區提供軍事支持。報告分析說,是否設立防空識別區,以及何時劃設,由動機和執行能力決定。如果動機和地緣政治有關,那么中方領導人會基于外交、國際影響等因素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再做決定。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案,以及其他區域事件的發展,都會影響中方的決定。
報告稱,中方如果有意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會在宣布決定前評估全面執行的軍事能力,包括戰機配置、情報搜集、偵察和監測等。報告提醒說,觀察人士應關注南沙群島人造島礁上飛機跑道和相關設施建設的進度——如果中方部署了先進戰機和雷達系統,就代表其很有可能具備執行能力。
報告還稱,考慮到中國在西沙群島的軍事存在強于南沙,中方有可能先宣布西沙及附近海域上空為防空識別區。之后待軍事能力得以提升,中方或認為可延伸至南沙,建立南海的第二個防空識別區。至于識別區的最終范圍,報告認為,如果接近“九段線”,那中方屆時必須公開厘清聲索的疆界何在。
不過報告指出,南海地區遠比東海遼闊,落實防空識別區面臨地理、環境、后勤等方面的挑戰,比如空域廣大但軍用機場不足、雷達范圍有限、環境與氣候惡劣、燃料儲備和運輸設施不足以及聯合指揮架構不容易完善等。
至于中國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對美國的影響,該報告列出了以下幾點:美中戰機在南海空中遭遇將更頻繁;商業飛機的飛行情況更復雜;中方對南海的政治現狀進行了實質改變,將惡化與美國區域伙伴盟友的關系;人工島礁的設施可轉為“軍事用途”,以應對不測情況,將不斷影響美軍在南海的作業;部署雷達將提高中國對美軍在南海活動的情報收集和監視能力。
對于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情況,報告稱,中國2013年11月23日設立后的1個月里,緊張局勢不斷加劇,美、日、韓軍機都飛越識別區,無視中國的舉動。報告說,雖然現有的證據無法證實中國是否全面落實了東海防空識別區的職能,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中國在東海的軍事存在大大加強,向外界證明了其宣示釣魚島主權的能力。
近一段時期以來,美國不斷猜測中國是否會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上周,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表示,美國國務卿克里已經要求中方不要在南海上空劃定防空識別區。他稱,即使劃設了,“美軍也會無視”。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中方是否會設立防空識別區,這取決于空中安全是否受到威脅,而當前南海形勢總體是穩定的。▲
環球時報2016-03-04